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聰明人,做聰明事——電影首映夜之《縫紉機樂隊》

聰明人,做聰明事——電影首映夜之《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是大鵬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電影作品,也是他擔任男主角的第三部電影作品。意外大獲成功的《煎餅俠》,讓大鵬在2015年一飛衝天,十多年的努力換成了11億多的票房成績,還拿下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和最佳新人男演員兩項殊榮,很多人奮鬥多年也未能企及的成就,大鵬在自己三十多歲的年紀就已經實現,真是羨煞旁人。

但凡事總有利弊,老話說「時勢造英雄」,2015年那個暑假不光是《煎餅俠》獨自創造過奇蹟,網路輿論對於《煎餅俠》影片素質的討論也一直有出現,有人認為它的素質對不起它的票房成績,也有人認為它是否好看與票房成績大賣之間不存在必然對等的關係,還有人認為它代表著國產電影泡沫的形成……

我一直都認為大鵬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同齡人,他的聰明更多的是大聰明,而不是小聰明。很明顯的是,大鵬沒有過多理會那些對於過去作品的爭議,《煎餅俠》帶給他的名和利,他更願意把這些收穫投入到未來的作品當中,於是有了《父子雄兵》,又有了經過兩年時間打造完成的這部《縫紉機樂隊》。大鵬很清醒的意識到《煎餅俠》的成功具有相當大的偶然性,超出他預期太多,不能作為衡量自己水平的唯一標準,高估自己會害了自己,也會害了別人,他更明白目前的電影市場已經非常現實,失敗過一次就很難再有第二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所以大鵬非常珍惜他手裡能擁有的條件和資源,選擇了按照過去自己熟悉的路線繼續走下去,這並非簡單刻板的延續,而是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擅長的套路。《縫紉機樂隊》仍然是小人物當道,每名角色都有自己鬱郁不得志的現實問題和心中無限嚮往的理想目標,在現實和理想之間不安分地掙扎、抗爭,外因和內因交替發生作用,利用反差和矛盾製造笑點,讓觀眾在笑的同時,也會有些唏噓感慨。

理想人人都有,或者說曾經有,也讓影片故事裡的人物能夠具有先天征服觀眾內心的優勢,再加上大鵬那種特別細緻的對小人物的觀察和了解,能把很多生活化的細節融入到表演當中,比如沒錢抽煙只好吃棒棒糖緩解煙癮,又比如患上「妻管嚴」的丈夫面對妻子的雙目圓睜還要極力保持著一抹意味著男人尊嚴的笑容,還比如重點高中的校長自信滿滿地告訴樂隊成員,他們學校的學生不會帶手機到學校,然而在他背後的全體學生一同高舉手機為樂隊拍照,諸如此類的內容會迅速拉近觀眾與故事人物之間的距離。簡而言之,大鵬很會接地氣,而且接地氣是軟著陸,少有生硬到讓人不快的地方。

大鵬還特意選擇了家鄉——吉林省的邊境小城集安市,作為影片里故事的所在地。一口流利的東北話,讓人物在這樣的環境里也顯得沒有違和感,甚至還更親切起來。在這座不起眼的小城裡,發生了一段虛構的故事,曾經在80年代有一支名噪一時、風靡全國的「破吉他」搖滾樂隊,正是從集安誕生的,市政府為了紀念「破吉他」樂隊,在市中心公園裡修建了一座大吉他雕像,成為了很多搖滾愛好者的心中聖地。修車廠場主胡亮(喬杉飾演)是一個接人待物常常把握不住分寸的「沒頭腦」,也是一位瘋狂「破吉他」樂隊粉絲,自從聽說市政府計劃要拆除大吉他雕像之後,胡亮覺得有必要行動起來,他計劃在9月30日那天,也正是「破吉他」樂隊在集安演出二十周年的紀念日上,在大吉他雕像下辦一場屬於自己樂隊的演唱會,只是眼下他孤家寡人,找不到願意和他組成樂隊的樂手,就想到求助於「破吉他」樂隊的最後一任經紀人程宮(大鵬飾演)。

那一廂是胡亮發愁沒樂隊,這一廂是程宮發愁不掙錢,曾經也為搖滾痴狂的自己,在追逐理想的北漂道路上已經快要山窮水盡,經濟上的壓力讓他寢食難安,活生生被逼成了一個「不高興」。起初胡亮開價的50萬沒有打動程宮,口說無憑的事情太多了,但胡亮馬上預付了10萬的定金,讓程宮頓時感覺自己還是非常有必要去集安走一趟的。他見了胡亮才發現對方連個草台班子都沒有,一氣之下想要一走了之,但是架不住胡亮利誘,想了想自己不能和錢過不去,於是硬著頭皮留下來幫胡亮先張羅組建樂隊的事,幾經周折,終於湊齊了五個人的配置,可是胡亮不樂意了,這五個人里,女貝斯手丁建國(古力娜扎飾演)整天酒不離口,來自台灣的鼓手炸藥(李鴻其飾演)習慣面壁打鼓,瞞著媽媽來湊數的鍵盤手希希(曲雋希飾演)還是個未成年的小姑娘,曾經「破吉他」樂隊最早的主音吉他手楊雙樹(韓童生飾演)年事已高之外還有腦血栓,胡亮自己也是個一星期只寫出兩句歌的主唱。

看著眼前這一隊蝦兵蟹將,程宮真是又當爹又當媽,先是弄到一首歌讓大家練起來,然後還要到處找演出的機會掙演出費,加上超市老闆兼狂熱搖滾粉絲孫老頭(于謙飾演)的大力支持,才終於讓樂隊慢慢有了點模樣。既然有了模樣,那也該有個名字了,「縫紉機」樂隊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我就先不說了,留給大家慢慢看。

故事再往後就是常見的發展軌跡,樂隊小有成就之後看見了一點曙光,正當大家躊躇滿志之時又遭受了沉重打擊,似乎一切希望都已經煙消雲散,主角程宮和胡亮這一對「不高興」和「沒頭腦」的哼哈二將組合,帶領著大家繼續前進,力挽狂瀾,逆境重生,排除萬難,實現理想。沒錯,這就是大鵬的套路,《煎餅俠》如此,《父子雄兵》如此,《縫紉機樂隊》亦如此。如果你要問我這套路俗不俗?我要承認,真的俗,而且很俗,我相信大鵬也知道他這個故事是非常俗,只是他認定自己目前最擅長在電影里表現的就是這個俗的套路,而且還在強化如何把這個俗的套路演得更幽默、更有趣、更令人感動。

大量的80後情懷元素蜂擁而至,不光是對以前時光的眷戀懷念,還有對當下生活的無奈嘆息,很多人追夢不成,是敗給了自己,也是敗給了現實。人活到一定年紀,總有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無可逃避,這時候總需要有點人或事,稱之為情懷也好、勵志也好、熱血也好,我認為這些都是形式上的區別,這些人和事的真正作用,是能夠有力量提醒日漸麻木的自己,應該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了別人活著,對自己認定的目標,不放棄,對自己身邊的夥伴,不拋棄,拼盡全力去實現理想,終而不悔。

這樣的用情之真,我想除了大鵬之外,其他同齡的創作者也很少能達到這個程度。如今的市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創作者們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有所長,大鵬聰明地通過過去十多年的作品和熱愛他作品的受眾群體中,意識到他是最擅長去講述一個追夢者的故事的人,故事會有些迷幻,但也帶有更多的真實,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大鵬自己就是一個追夢成功的人,拍電影和組樂隊,這兩件事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所以他也很清楚其中會遇上的各種酸甜苦辣咸,也會遴選出觀眾喜歡的、能打動觀眾的細節,放在自己的作品裡。

而且大鵬也在電影的敘事表現上有了更多的嘗試,比如不再像以前的作品裡有那麼多小段子拼接的痕迹,會有更多更長的整段故事情節,又比如他認真嘗試多線推進劇情的設定,把故事當中不同人群當中的各自劇情分開表述,樂隊是主線劇情,而張發財是副線劇情,還加上了拆遷公司的支線劇情,沿著主線劇情布置,必要的時候與主線重合,不過副線和支線的合理性偏弱,我猜測是為了營造合家歡氣氛,故事上刻意抹去了反派的設定,非常溫和,沒有很大的衝突矛盾。大鵬的功夫下的確實到位,效果也顯而易見,《縫紉機樂隊》比起他之前的作品,在整體感受上更有電影的感覺,孰輕孰重都把握得更有章法。

另外讓我很佩服大鵬的還有兩點,一點是大鵬十分懂得與時俱進,雖然影片拍攝時間差不多有兩年,但影片中的笑料,都不是簡單的從網路上生搬硬套而來,明顯是經過了篩選,有足夠的嚼勁,經得起反覆回味,又結合影片自身的元素和情節,讓我感覺笑里有笑;另一點是大鵬的好人緣依然是很無敵,各路明星出人出力不說,連林志玲都要出聲,柳岩沒露面但也用名字調侃了一把自己,更別提片中星羅棋布的只有幾秒鏡頭的跑龍套角色,他們的飾演者可都是國內最有名望的搖滾樂隊成員,親自客串演出,給足了大鵬面子,大家可以當作彩蛋來看,數數自己認識幾個人,片尾字幕還會很明顯的公布答案,很慚愧,我自己是一個都沒認出來……

關於演員的表演,那種撲面而來的喜劇味道,還有一股子東北人敢愛敢恨的勁頭,我想可能都不用演,大多數東北籍演員自己也能心領神會的把感覺帶出來吧,我個人感覺還是挺滿意的。特別一提的是,影片里的兩首原創歌曲《都選C》和《塑料袋》,歌好聽,詞有韻,都是形似光頭強的演員趙英俊包辦作詞作曲的,此人經常客串喜劇電影配角,喜感十足,音樂上也才華出眾,真是讓我刮目相看啦。說到大鵬和喬杉兩人的搭檔,也有相當長時間了,讓我想起以前的周星馳和吳孟達組合,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信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依然是以這對雙人組合的特點為核心來搭建故事,主題會變,但核心不變。

大鵬目前還是在自己的作品上做量變而不是質變,穩紮穩打,不會冒進,按著自己最有成功把握的道路走下去,這可能和他在影片里倡導的追夢有些不太一致,但電影終歸是電影,就好像影片里的結局那樣,能如此圓滿又和睦的情況,實在是少之又少。放眼現實,還是應該腳踏實地去一步一步前進,當然,積累了足夠的量變,相信質變也不會太遠。大鵬組過樂隊、拍過網劇、當過編輯、演過電影,我覺得起碼他拍喜劇電影這件事上,確實是有用心也有一定的天賦,在我看來,俗也就俗吧,他拍的喜劇能引人發笑,還能讓人對未來抱有憧憬,鼓起勇氣去好好生活,這不就挺好嗎?

我想要對所有喜歡喜劇電影的朋友推薦《縫紉機樂隊》,看似平凡但細節用心,笑點頻出又契合劇情,是值得一看的國產喜劇電影。我也想要向所有有過玩樂隊經歷,尤其是搖滾樂隊經歷的朋友強烈推薦《縫紉機樂隊》,儘管我個人並不懂多少搖滾,但我知道國內有關搖滾樂題材的電影並不多,雖然這部影片是喜劇電影,但並不妨礙它也是一部搖滾樂電影,帶著一股搖滾樂的精神,對觀眾展示搖滾樂的魅力。對大鵬的粉絲我當然也會特別推薦這部影片,看到大鵬一步一個腳印的不斷進步,也印證了他拍電影絕非是一時心血來潮的玩票,過去作品的成功對他是動力,同樣也是阻力,他也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裡,能有如此清醒的心態,相信他這樣的聰明人,應該會一直有好運相伴。

蝙蝠(容浥)

【影院從業人員,區圖觀影活動主持人之一。為第一時間將新片資訊傳遞給讀者,一直堅持首映觀影的癖好。萬籟俱寂夜,自與光影神遊中。他的文字不敢說最深刻最華麗,但求最真誠最新鮮。對軍事動作方面的電影作品更為偏愛,獨有見地。】

歡迎個人加關注、點贊、分享朋友圈及各群。

除特別備註外,本公眾號所發布的文字、圖片均系本號作者原創。

長按以上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琛於南 的精彩文章:

是戰敗者的逃亡之路,也是利他主義者的勝利之路——電影首映夜之《敦刻爾克》
這周身一抹紅色,是國產動畫電影的希望曙光——電影首映夜之《大護法》

TAG:有琛於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