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評價一個人的書法,用「字如其人」顯得很外行?
在欣賞一個人、特別是古代歷史名人的書法時,一些人常常會用「字如其人」來評價他的作品。這個名詞,在用來評價正面名人時,貌似挺適合,但在評價一些犯過重大錯誤的人身上,似乎就顯得那麼不合時宜!
這時,我們該怎麼理解這種現象呢?
事實上,字如其人,是一個並不準確的評價。
嚴嵩畫像
從字面上看,字如其人是說:一個人的字和他的外貌、品行很契合,這本來就是一個很不準確的說法。因為,每個人所學習的書法體式、所留存的作品並不相同,寫的書法只是遵循書法的基本規律。而一個人的外貌,是會因為時光流轉變得不同,且100多年前的人大多數已不知道長個啥樣子了。因此,在外貌因素不確定的條件下,在評古代人的字時說「字如其人」,這「人」應該就是指他所流傳下的在評價者心中的歷史形象。
傳為秦檜的書法
那人和字有什麼關係?
書法有它的特點,不同人在自己個性之上,努力創作出來的作品,是符合自己書法法度和規律的。
但是,一個人做的事兒、一個人在歷史中的定位,卻是和當時的現實情況相關的!一個人是名垂青史,或者千百年來被世人所拋棄、所唾罵,皆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他自主做出的決定!
嚴嵩書法
他知錯而上,一錯再錯,文從沈夢了解,他最終成為,千百年來的罪人!「壞人們」都是在追求個人利益的訴求下,一步步傷害了大眾的利益而成為「壞人」的。無論是秦檜,嚴嵩,汪精衛等,他們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物……他們並不是生來犯錯的人!
這些「壞」人物,在作出歷史錯誤之前,大多也是經過紮實學習,努力訓練的,他們的書法延續自己應有的藝術風格,在做好人到成為「罪人」期間,書法並沒有準確的界限。而他自己的歷史定位,最終取決於個人利益的取捨。「字」和「人」兩者完全是兩碼事,幾乎沒有共同之處!
由此看,「字如其人」不符合事實,也並不符合一個人書法和作人的經歷!
為什麼我們現在還有這麼多人在用「字如其人」來評價人?這也好理解。
這詞兒一般都是評價那些積極、陽光、符合大眾歷史是非觀的正能量人物。如岳飛,張自忠等,雖然這個詞同樣並不一定準確,但老百姓就喜歡用。這說明,文化其實是有差異的,在不同層次的人中間,用詞是不統一的!我們不應求全責備!也很難統一起來!
由此看來,「字如其人」這個名詞還是有一定市場的。用還是不用,都沒有明確規定,看情況使用吧。不過,小心被人揪住來反駁啊——如果真有這情況,按這篇文章來分析不就好了?!


※從法官到著名書畫家,台灣中國書法學會原理事長馬壽華書法欣賞
※父親愛書法,高僧將他墓地改造成書法碑林,啟功、趙朴初紛紛獻字
※齊白石畫不賣與官家,也不賣給蔣介石?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農民48歲和小孩同練書法,自製60斤毛筆寫榜書,曾獲奧運書展大獎
※動畫電影《大鬧天宮》中美猴王到底是誰創作的,嚴定憲還是張光宇?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