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詳解 肝癌血供在發病過程中的變化

詳解 肝癌血供在發病過程中的變化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肝臟是雙血供器官,血液循環十分豐富,肝動脈供應全肝血流量的25-30%,為肝營養血供,門靜脈供應70-75%;PHC供血與正常肝實質相反,其供血全部或大部分來自肝動脈,較少來自門靜脈。PHC動脈造影肝動脈供血佔85.2%;間接門靜脈造影,肝動脈血供佔81.8%,肝動脈和門靜脈共同參與供血佔19.2%。PHC為富血供性腫瘤。在PHC發生早期,腫瘤血管與供血發生緩慢,有人根據血管的生成把PHC的生長階段分為:無血管期(即血管前期)和血管期。在無血管期,腫瘤因缺乏新生血管其生長直徑難以超過2-3mm,隨著PHC進展,腫瘤血管網逐步形成,原癌基因被激活並誘導產生相應的血管生長因子,誘導血管新生,當腫瘤直徑小於1mm時,開始出現腫瘤周圍血管叢,其血供隨機來源於肝動脈或/和門靜脈;隨著瘤體繼續增大,周圍血管叢管壁增厚,迂曲延長,包繞整個腫瘤,在腫瘤周邊構成豐富的血管網,部分伸入瘤內,形成瘤內血管網;當瘤體增大至7×8-33mm時,一部分癌腫中心出現無血管區或壞死,呈現無血供或少血供,但周邊由門靜脈供血,一部分腫瘤表面覆以腫瘤血管叢,以及腫瘤供血的動脈擴張和迂曲,腫瘤中心可見血管湖。PHC瘤體不斷增大,其滋養血管趨於豐富和完備。

詳解 肝癌血供在發病過程中的變化

國內外學者通過對PHC癌組織灌注研究發現,在較大的癌灶中,動脈和靜脈分支相互吻合,並有血管湖形成,巨塊型PHC均被一不甚完整的血管殼包圍,殼上血管彼此交織相通,可形成肝動脈-門靜脈、肝動脈-肝靜脈短路循環,其血管殼血供一般由粗大的、其自肝葉或肝段的動脈分支供血,入癌前動脈迂曲擴張,血管殼外的動脈分支經血管殼的缺損區進入癌組織,呈不規則分布,隨著瘤體的增大,中心區域的動脈越來越少,病灶增大的過程中可對鄰近的肝動脈和其分支弧形推移,供血動脈隨腫瘤形態改變其走行方向也可改變。血供PHC,新生的腫瘤血管不斷增生導致腫瘤組織細胞外間隙的容量、灌注和毛細血管通透性都明顯增加,隨著腫瘤的生長,大量的腫瘤血管生成,新生血管直徑增加,營養供應充分,腫瘤細胞增殖明顯增快,腫瘤體積快速膨脹,動脈成分增多,靜脈成分減少,表現為肝動脈擴張(直徑可達6.6mm),出現滋養動脈,滋養動脈分成許多分支進入瘤體中,其管腔粗細不一,排列紊亂,末梢缺乏規則的變細而成囊狀擴張,血管緻密度是正常肝組織的2-6倍,鏡下觀察腫瘤血管壁結構發育不成熟,中層平滑肌不發達,中膜缺損,管腔直徑粗細不一,通常在25-75μm;當主要的血管供應瘤體中央時,腫瘤表現為侵潤性生長,環繞供應瘤體周邊時,腫瘤表現為膨脹性生長。

詳解 肝癌血供在發病過程中的變化

正常肝臟DSA由肝動脈注入的對比劑受到肝內門靜脈血流的稀釋作用,動脈期中看不到異常染色,其正常DSA表現為,

動脈期:肝動脈分支走行自然,血管壁光整,各級分支逐漸變細;實質期:無對比劑滯留,肝實質密度均勻。

而在PHC,由於存在上述腫瘤血管發生髮展的特點,病灶動脈血供豐富,動脈期由肝動脈注入的對比劑灌注病灶相對較多,且病灶內門靜脈血流稀釋較少,DSA表現為腫瘤血管、腫瘤染色、抱球征、動脈不規則僵直或中斷、血管湖或血管池、動靜脈瘺、側枝供血等。本研究200例PHC,全部進行肝總動脈LTLRA(長時間低流率造影),總體血供表現為:變異肝動脈、側枝供血、肝總動脈增粗、肝動脈受侵、抱球征、腫瘤血管、腫瘤染色、肝動脈-門靜脈瘺、肝動脈-肝靜脈瘺、血管湖等,或肝動脈分支增粗、腫瘤血管走行異常、迂曲、擴張、移位或包繞、毛細血管期小血管增多、實質期結節狀或團片狀染色。其中腫瘤染色和腫瘤血管顯現率為100%,顯現率較高者還包括肝動脈抱球征、肝動脈受侵等,各佔75.5%、53.2%。應用LTLRA,對比劑注射R為1-2ml/s,V 15-20ml,T在10s左右,其流率適中,對比劑基本無返流,肝臟血管持續灌注充分,無論是正常血管還是腫瘤血管均顯示清楚,較小的腫瘤也能染色充分而得以顯示。應用LTLRA檢查時,以肝動脈供血為主的瘤灶可獲得較多的對比劑集聚(由肝動脈攜帶),而周圍正常肝組織主要血供來自不含對比劑的門靜脈,僅有少量肝動脈血供能攜帶對比劑至其中,並且在經動脈緩慢注入對比劑的情況下,正常肝組織內少量碘對比劑也很快被門靜脈血液稀釋變淡,與濃密的瘤灶對比增強,從而使較小的病灶易予顯示。研究表明,LTLRA(長時間低流率造影)能充分顯示PHC的腫瘤染色徵象。對於不同大小病灶的血供特徵,≤1cm者,病灶僅表現為腫瘤染色,共出現249處;1cm-3cm的病灶,供血動脈走行規則,可見輕度增粗、僵硬、扭曲、分支增多、腫瘤染色、血管湖,血管湖或血管池,為對比劑呈湖樣或池樣聚積,開始出現於動脈期,消失較慢,在動脈內對比劑排空後動脈晚期仍可見到,但有區別於血管瘤的「早出晚歸」表現;3cm-5cm的病灶,供血動脈分支增多,可出現肝動脈增粗、肝動脈受侵,肝動脈受侵多表現為血管僵直、中斷,是由於腫瘤將動脈包埋或侵潤所致,還可出現腫瘤染色、血管湖、血管池,可出現「抱球征」或「握球征」,3cm-5cm的病灶可出現肝動脈-門靜脈瘺、肝動脈-肝靜脈瘺,前者為肝動脈期出現向肝方向的門靜脈血流影像,後者為肝動脈期出現離肝方向的肝靜脈血流影像,腫瘤染色出現率最高,為100%;≥5cm的病灶,供血動脈常>1支,並可出現肝外血管供血,肝動脈增粗、肝動脈受侵、抱球征,有的病灶可將肝外的胃十二指腸、腹腔動脈、脾動脈推壓移位,有的病灶由於瘤體中央部腫瘤血管分布較少或伴有壞死,腫瘤中心染色濃度可較淡或無腫瘤染色,≥5cm的病灶可出現側枝供血,如膈下動脈、腎上腺動脈、乳內動脈等。可見PHC病灶由小到大的生長過程中,伴隨著血供不斷的複雜的變化。本組病例變異肝動脈主要為肝動脈起源於腸系膜上動脈,佔6.4%;側枝供血主要包括膈下動脈、腎上腺動脈、乳內動脈供血,共21例,佔9.5%。

詳解 肝癌血供在發病過程中的變化

研究表明,PHC存在肝動脈供血為主的特點,而且隨著腫瘤的生長變化,其血供也不斷變化。肝動脈DSA是PHC診斷和介入術前評估的有效方法。在肝動脈的DSA中運用其實時減影和電影功能,可以去除腹部臟器、軟組織、骨骼等對成像質量的影響,獲得清晰純粹的血管影像;可以動態觀察肝臟血管在不同時相下的對比劑充盈情況,和腫瘤病灶從開始染色到對比劑完全消退的全部過程,從而了解PHC血供的來源和性質;還可以實時動態觀察肝臟血管的全貌,全面了解PHC的血供,發現肝臟血管的變異和肝癌的側枝供血。可見,肝總動脈LTLRA(長時間低流率造影)對PHC腫瘤血供的顯示、病灶的檢出有著重要的意義。PHC瘤體由小到大的生長過程中,伴隨著血供不斷的複雜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肝癌術後3步驟讓你恢復加倍
為何說肝癌的診斷要從篩檢開始
肝癌的治療原則分享
喝多少酒會得肝癌 哪類人喝酒易得肝癌
有關肝癌的健康常識

TAG:肝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