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與冬夏季節養生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與冬夏季節養生

為什麼要順應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養生?

陰陽是互貼互補的,按照陰陽的關係,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為陽之基,無陰則陽無以化;陽為陰之動力,無陽則陰無以生。所以秋冬養陰,也就是為了春夏的陽有根基;春夏養陽,那麼秋冬的陰才有動力。

作為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這就是說,因為四時陰陽消長變化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本,所以《黃帝內經》說聖人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它提倡的就是保養人體的陽氣。

什麼是陽氣呢?中醫養生中所說的陽氣,是萬物生長的動力,是生命的所在。明代張介賓就曾提出「天之大寶為此一輪紅日,人之大寶為此一息真陽,的著名言論,陽氣旺盛,精血津液等物質的化生以及攝納、運化、輸布和固守才有依賴。可見,這陽氣對人體是多麼重要。

可能對於「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很多人都感到困惑:春夏天氣轉熱,為何還要養陽?不會使機體更熱嗎?秋冬天氣轉熱,為何還要養陰?豈不會讓機體更冷了?

春夏的時節氣候轉暖而漸熱,自然界溫熱了,會影響人體,人感到暑熱難耐時,一則人體的自身調節機制會利用自身機能即大量消耗陽氣,來調低自身溫度抗暑熱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二則天熱汗出也會大量消耗陽氣,汗雖為津液所化,其性質為陰,但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如《素問·陰陽別論》所謂之「陽加於陰,謂之汗o"即汗的生成,必須有陽氣的參與才成。

秋冬的時節氣候轉冷而漸寒,自然界寒冷了,也會影響人體,人感到寒冷時,一則人體的自身調節機制會利用自身機能即大量調動陽氣,來調高自身溫度抵禦嚴寒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二則秋冬季節陽氣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煩熱,陰液易損。所以說,春夏之時陽虛於內;秋冬之時陰虛於內。在養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正如清代著名醫家張志聰所謂「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所以養陽;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所以養陰」o總之,主要還是陽氣易於虧耗。

那麼,如何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呢?首先,我們應當做到處處與自然和諧相處。生長屬陽,收藏屬陰,所以,春夏養生長之氣,即為養陽,秋冬養收藏之氣,即為養陰。春夏陽氣生髮,盛達於外,而胃中虛冷,就不要過多地貪涼飲冷,如過多地喝冷飲、冰鎮啤酒或過量地吃冰激凌等,容易造成中寒而傷及脾胃之陽,引起腹痛、腹瀉等病症;秋冬陽氣人里收藏,就不要輕易地去擾動它,現代,不少愛美女士,在深秋和冬季要風度而不要溫度,殊不知此舉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麻煩,人體為了保護自身機體不受寒邪的傷害,不得不調動正在閉藏的陽氣來抵禦寒邪侵襲,久而久之,陽氣就無法得以正常的收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a陽氣在閉藏,不要去打擾它,就是「無擾乎陽」,夏季貪涼飲冷,冬天美麗「凍」人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是在擾動陽氣,消耗陽氣。

民間有句俗語: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是很有意思的,這條俗語也凸顯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有人說了,生薑性味是辛熱的,蘿蔔性味是甘寒的,夏季本來就炎熱,冬季本來寒冷,為什麼還要在夏季吃薑,冬季吃蘿蔔呢?這不是弄反了嗎?實際上,這是與中醫理論中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觀點是極為契合的養生經驗之談。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辨脈篇》中指出:「……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十一月之時,陽氣在里,胃中煩熱」o此是從臨床辨證論治角度指出夏天陽氣在表,冬天陽氣在里,臨床當依此特點用藥施治。意思是,以五月為代表的夏季,陽氣蒸蒸,向上向外散發,在外的陽氣增多,在里的陽氣虛少,故天氣十分炎熱,氣候特點表現為天熱地寒;以十一月所代表的冬季,陽氣向里向內,處於收藏狀態,在外的陽氣虛少,在里的陽氣積多,故天氣十分寒冷a氣候特點表現為天寒地熱。從自然界看,也能證實這一點,大家也都知道,夏天地表溫度是很高的,而地下水如井水的溫度是很涼的。冬天地表溫度是陰冷的,但是地下水如井水的溫度卻是溫熱的。從天人相應的角度,也就是自然界的氣候相應於人來看,夏天氣候炎熱,人體內的陽熱反而虛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也就是表現為「陽氣在表,胃中虛冷」,雖然熱燥心煩口渴,卻容易中寒腹痛腹瀉。冬天氣候寒冷,人體陽氣入里潛藏,雖然身感寒冷,卻容易內生痰濁積熱,也就是表現為「陽氣在里,胃中煩熱」。

所以,夏季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再加之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往往貪涼飲冷,或過食寒涼,或吹空調過冷過久,或熬夜玩樂,都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產生暑濕,影響脾胃,所以夏季人們胃口不好,少食厭膩。常表現為疲乏無力、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這時喝一點薑湯或做菜時多加點姜,既有助於祛暑,又能溫胃健脾、散寒止瀉,治療因吃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因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胃經,有溫中止嘔、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防治上述癥狀。同時,生薑的揮髮油可促進血液循環,對大腦皮層、心臟的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均有興奮作用。可提神醒腦、疏風散寒祛濕、防治脾胃受寒及夏季暑濕感冒。

冬季陽氣在里,胃中煩熱,再加之冬天天氣較為寒冷,人們習慣吃溫補食品,活動也較少,代謝較緩,體內容易變生痰熱,常表現為咳嗽咳痰,胃滿壅滯,口中黏膩等。這時,在飲食中多吃一些蘿蔔可以起到清解積熱,下氣消痰,消脹除滿,通利臟腑之氣的作用。蘿蔔性味辛甘涼,入肺脾胃經,有消積化痰,化痰止咳,消食利膈,順氣益脾的功效,不僅可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而且也是咳喘多痰、胸悶氣喘、食積飽脹病人的理想食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