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教您如何辨認黃疸

教您如何辨認黃疸

文/李增烈 主任醫師 陝西省人民醫院

「黃」的來龍去脈

筆者聽說法文黃疸的表述中只有黃的意思。可見在黃疸中「黃」是核心,為什麼呢?

血液內的一種正常色素成分——膽紅素如果超過正常值(1.0毫克/分升)兩倍以上,身體的某些特殊組織與部位就可以顯示淡黃色;膽紅素含量越高,可呈現深黃、墨綠甚至古銅色。所以說,黃疸是膽汁代表成分——膽紅素在血液中超標或堆積的表現。有一種誤解以為膽汁是膽囊生產的,錯也!身體內只有肝臟(細胞)能晝夜不停生產膽汁!而原材料乃是紅細胞(紅血球),生成的膽汁經由從細到粗的膽管系統離開肝臟貯存到膽囊里,在運送與貯存中不斷被改造、濃縮。當消化食物需要時,膽囊將膽汁排到十二指腸發揮作用,膽紅素的代謝產物隨大便與尿排出體外。

這個系統在結構上很有特點:它只在肝細胞生產膽汁的最初階段,與肝內血液系統(血竇)相通,一旦進入了自己的膽管系統就「井水不犯河水」。不過「河水」如果倒流,膽汁還是可以進入血液的。

其次,膽管有細粗之分,但更重要的是界限的劃分。膽道位於肝臟內稱為肝內膽管,肝內膽管細,一旦出肝就成為較粗的肝外膽管。這種區分在臨床上十分重要,牽涉到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一台排水泵能正常運轉把水排出,至少有兩個條件:一是機器結構、功能要正常;二是排水管道要暢通無阻。同樣,膽汁要順利排出,也有兩個必備條件:一是製造膽汁的機器—肝臟的結構與功能正常;二是輸送膽汁的大小管道暢通無阻。水泵發生故障,會「水漫金山」,把機器、管道全都毀了;肝臟與膽管病變,倒流入血液的膽紅素給身體組織染色,黃疸就登台表演了!

觀察黃疸的「三個窗口」

人是否有黃疸出現,可以通過「三個窗口」來查看,既準確、快速,又方便、簡單。

一號窗口:鞏膜俗稱白眼珠,因為有白色作底,所以對比鮮明,而且觀察方便,只要轉動眼珠健康一目了然。更因為鞏膜的黃色出現最早,超前尿、大便顏色改變數天,故得頭簽!

二號窗口:尿液腎臟是膽紅素及其代謝物排出的重要通道,因血液中膽紅素量與質的不同,黃疸患者的尿液可從油黃、深黃乃至濃茶色不等。現今多用白瓷便器,細心者不難發現尿顏色的改變。

三號窗口:大便膽紅素及其代謝產物一部分隨大便排出,因為病變不同,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質與量有很大差異,故大便顏色可從深褐色至陶土色。

黃疸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患者的皮膚、黏膜呈黃色,但若膽紅素濃度極高,可以呈古銅甚至墨綠色,但黃疸大名不改。不過此時的色素已經不只是膽紅素,還有家族其他成員如膽綠素等也參加進來了。

黃疸疾病的「兩大族群」

血清是膽紅素的大本營,有趣的是,同是體液,眼淚、胃腸液體拒絕黃疸,而汗液、精液、乳汁、眼房水卻樂意接受黃疸。人體組織或體液對黃疸的親疏,可能與它們蛋白質、脂類與彈力組織含量不同有關,由此演繹出不少稀奇古怪的黃疸故事……

出現黃疸的疾病甚多,比較常見的也在兩位數。如果按照前面所說的發病機理加以概括,可以歸納為三群,但主要是兩群,即以「機器故障」為主的肝細胞性黃疸(LJ)群和以「通道阻塞」為主的梗阻性黃疸群(OJ)。

即便是消化專科醫生,區分LJ與OJ也不容易。這裡避開特殊檢查,提供一些簡單易行、可信度較高的方法,供讀者參考。

1.患者年齡:一般來說,患者小50歲,應多考慮LJ;OJ多見於50歲以上。但非絕對。

2.起病急慢:相對而言,LJ急的多, OJ慢的多。

3.主要癥狀:食欲不振、疲乏衰弱、噁心多提示LJ;較劇腹痛、發燒、重病感多提示OJ。

4.體格檢查:LJ黃疸程度較輕,肝及/或脾大,蜘蛛痣、腹水、下肢色素沉著;腹部壓痛,能摸到包塊,黃疸一般較深,多見於OJ。

5.有關病因:肝炎史、服用傷肝藥物史、嗜酒和家族黃疸病、自身免疫病等提示LJ,以內科疾病偏多;膽結石、膽道手術或癌症、胰腺炎或癌症、壺腹癌、艾滋病等提示OJ可能性大,以外科疾病為多。

6.尿色:顏色均可變深,但OJ較LJ深的比較多。

7.大便顏色:OJ可以正常,重度梗阻時顏色變淺可至陶土色;LJ變化不明顯,或略深。

以上這些重點,患者與家屬只要仔細詢問病史和觀察,都能得到結果。加上在醫院檢查下面的內容,黃疸的種類和病因比較容易確診了。

★全國郵發代號: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0371-65968289/ 65954441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養生先養睡
治療腹瀉服用思密達有講究
入秋養生莫懈怠
養生保健論食米
十一健康出行:做好準備很關鍵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