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加坡放寬政策讓「方言」不消失

新加坡放寬政策讓「方言」不消失

新加坡華人佔總人口的74.1%,大多數來自中國福建和廣東,最早說的是閩南方言或粵語。但以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一系列舉措為起點,新加坡提倡人們使用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禁止使用一些方言,大多數年輕的華人已不會方言。現在,政府的政策已有所放寬,新加坡華人正逐漸重新學習祖輩的方言,尋回在文化上的認同感。

圖說:新加坡 視覺中國

「多講華語 少說方言」

7歲的新加坡女孩拉韋爾和祖母很難交流,拉韋爾會說流利的英語和一點普通話,但她的祖母劉娥嬌平時卻說閩南語,「拉韋爾不會說閩南語,我又實在不想說普通話。」劉娥嬌嘆息著說。日常生活中,劉娥嬌只能看著孫女玩耍,默默無語。

上世紀70年代,近75%的新加坡人是華裔,他們大多來自福建和廣東,說著閩南語、粵語、潮州話和客家話,只有2%的人會說普通話。新加坡政府認為,華人社區一直沒有得到發展進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同的方言將整個社會分割開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79年,新加坡政府對華人開啟「說普通話」運動,方言逐漸被禁止使用。

「多講華語,少說方言」、「華人講華語,合情又合理」這些口號在上世紀80年代的新加坡很常見。電視廣播幾乎所有方言節目都被禁播。在學校里,說方言的學生會被罰款。華人慢慢接受了一種觀點:說方言沒有未來。

新加坡語言歷史學家陳丹楓曾說:「新加坡以前就像一片語言的熱帶雨林——雜草叢生,有點混亂,但又非常有活力,欣欣向榮。如今,經過幾十年的修建,它成了一個以經濟作物為重心的園子:為了力爭上遊而學習英語或普通話,其餘的都沒用。」

方言政策逐漸鬆綁

會說方言的華人越來越少,對於這一現象,新加坡福建會館的負責人方百成感觸頗深。上世紀80年代他剛加入會館時,所有會議和工作時使用的語言都是閩南語和普通話,現在則是英語和普通話,會館內也很少有人能講流利的閩南語。

近來,新加坡政府對方言的壓制態度似乎有些軟化。今年5月,一個新的方言電影項目得到批准,這在幾年前難以想像。最近,新加坡人從電視上看到了閩南語電視連續劇,這也是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第一次。新加坡電台FM95.8則是現在新加坡唯一一家用中國方言播報新聞的電台,總共25名方言新聞廣播員,年齡大多是60歲和70歲左右。他們分別會用閩南語、粵語、潮州話、客家話和海南話播報新聞。

圖說:新加坡的唐人街 視覺中國

追尋祖輩文化根源

隨著新加坡政府慢慢放寬對方言的管制,一些華人認為,方言是文化繼承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他們正不斷採取措施來確保中文方言不會在新加坡消失。

18歲的李軒金創建了一個致力於保護閩南語的網站,因為他意識到閩南語才是他真正的母語。24歲的安妮就是因為和說閩南語的父母交流困難,重新學習語言,現在能夠講一口非常流利的閩南話。這還幫助她在社會服務機構工作中處理社區居民關係,會說閩南語讓她的工作變得輕鬆不少。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生社區服務社團也開始重視方言。社團每年會有2到3個關於方言的討論活動,參與活動的志願者會學習方言,今年還通過視頻展開教學,並加強對外聯繫。

新加坡華人正不斷保護和傳承著方言,越來越多的年輕華人意識到方言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像安妮這樣在努力追尋他們的文化根源,加深文化認同,要找到根,就必須學習祖輩的方言。

汪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失事漁船失蹤船員遺體全部找到 共13人遇難3人生還
理科教授「跨界」,思源湖畔詩緣
加拿大新入籍法下周正式實施
林書豪貢獻亮眼數據 籃網勝熱火迎來季前賽二連勝
沙特土豪擲30億美元購俄羅斯武器,含S-400防空導彈、AK生產線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