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中國古代中,神秘的渤海國為何消失了

在中國古代中,神秘的渤海國為何消失了

唐朝鼎盛時期,在中國的東北大地上,出現了一個以粟末靺鞨族為主的靺鞨國。

公元713年,其首領大祚榮被唐玄宗冊封為渤海郡王,該國在後來的戰亂神秘消失。而在北京郊區懷柔區,有一個懷柔第一行政大村「渤海所村」,這裡邊是純屬巧合還是有其內在的聯繫?

史料記載公元698年至926年,靺鞨人大祚榮在大唐東北地區建立了震國,自號震國王。公元713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公元762年,唐朝頒詔令渤海國。國都最初為舊國(今吉林敦化)。公元742年遷都顯德府(今吉林和龍),公元755年遷至龍府(今黑龍江寧安),926年為契丹所滅 ,歷時229年。

大祚榮的父親名叫乞乞仲象,原是粟末靺鞨中的一個部落首領,曾依附於高句麗政權。唐高宗章元年(668年),唐滅高句麗之後為了防止高句麗政權復辟並有效控制高句麗遺民與臨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數民族,將大批高句麗遺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強行遷往內地。

其中大祚榮的父親乞乞仲象率其部眾遷居到了當時唐朝盧龍節度使治下的營州(治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並依附於唐朝從此在營州開始了長達30年的生活,大祚榮便在這一時期出生並長大成人。這期間他們同漢人接觸,深受唐朝政治氛圍的影響,為後來創建渤海國起到了文化上的催化作用。

歷史上,渤海國也曾經一分為二

據《唐地理志》記載,公元724年,渤海國一分為二,一部分留駐渤海國原地,另一部分南遷至幽州城(今北京宣武一帶)。唐元二十五年遷至幽州城北35華里的桃谷山,建立了燕州。據《東燕州城》記載。該城為方形,整體為夯土築成,邊長1華里,設東南西北各一門,城外有護城河。

可惜的是在宣王統治的年代結束之後,渤海國貴族之間的內鬥愈演愈烈,從此渤海國走向沒落。曾經夢想進軍中原的渤海國在公元926年被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率軍滅亡。

從此存在了230年的渤海國,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渤海國繼承了高句麗的精神,並延續了其歷史,然而它在滅亡後的一千年來卻被人們所遺忘。如果沒有渤海國,高句麗的精神將不會被延續,歷史也會從此中斷,而大祚榮建立的這個國家卻被人們所忽視。

大祚榮不但重現了高句麗所創造的輝煌,而且給其遺民以希望和勇氣。

其實早在唐朝,渤海國就經歷了一次移民大遷徙

唐建中三年(782年)幽州節度使朱滔反唐。叛軍攻京師、夾燕州,燕州被毀,為躲避戰亂,渤海國百姓紛紛逃亡,他們從昌平,經橋梓、北宅入關渡河,沿懷沙河一路蜿蜒而上。

當他們行至現今的渤海所一帶時,見眼前四面環山,中間一片開闊地,便在此地落腳生根。就這樣,這些逃亡而來的渤海國人在這裡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他們因戰亂流離失所,難免對故國產生思念之感,為了抒發這種思鄉之情,他們稱此地為渤海。也就是現在的懷柔區第一大行政村——渤海所。

渤海所地里位置十分重要,它西接居庸關,東連慕田峪關,南向十三陵,距 地僅數十公里,為此,明 治十六年(1503年)開始出巨資修建渤海所地。擔負起內護皇陵,外防敵寇的重任。渤海所村的前世神秘,而今生更是精彩。

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鄧華、宋輪的第四縱隊在此地打響了平北抗日的第一槍,並大獲全勝,殲滅日軍一個中隊。解放戰爭中,戰鬥英雄董存瑞在他兩年零十個月的軍旅生涯中,有一年零五個月是在渤海所生活戰鬥過的。

在新中國,1971年9月13日,林彪集團中的骨幹李偉信、於新野等人也是在渤海所的沙峪村被迫降並就擒。

本文手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歷史札 的精彩文章:

恩人受到侵略 猶太人選擇做了白眼狼
珍珠港被日軍偷襲,美國唯一的女議員投了唯一的反對票
德軍包圍下的列寧格勒,蘇軍吃光了老鼠和寵物
賭品看人品,「惡貫滿盈」段延慶名不副實
和珅的一首絕命詩,道出了他和慈禧的關係

TAG:華夏歷史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