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的黑鍋與元神的說法

道家的黑鍋與元神的說法

早年讀呂思勉先生《魏晉南北朝史》,其中論及宗教,則往往以為道教的很多內容都抄襲了佛教,有些概念則道教甚至直接照搬。為此對道教認識也定格於「抄襲」二字。如今對兩者有了一定的了解,發現是佛教的普及工作做得好,且又有一大幫明白的人願意著錄一些玄微的內容。而道教總顯得神秘,不肯輕易說出自己的東西,即使有所著錄也語焉不詳,或是發揮各種風馬就不相及的譬喻,使得很多原本屬於道教的概念只能通過佛教的辭彙加以說明。再加上修道到一定程度很多內容就重合在一起了,故而講究實效的道家直接借用,不去另覓新詞。再一方面,歷代佛教的興盛,使得道教有必要藉助於佛教的內容才能全無違和的向信眾傳道,搭乘一下佛教是順風車。故而就用詞的範疇上講,道教的的確確抄襲了佛教,但卻不能以此否定道教有自己的東西,甚至不能以此判斷雙方的高低。

歷史學家呂思勉

道家過分的講究語言的局限性,總認為「道可道,非常道」,導致結果就是傳道辭彙顯得無比匱乏,只能盜版佛教用詞,在傳播上顯得非常被動。當然作為修道的人有何必在意這外在的非議呢?背黑鍋就被黑鍋吧,或許這真是道家故求隱秘的方法。所謂大隱隱於市,直接清除掉一些執念太重的人,讓修行變得清靜,就如不去和偏執狂爭辯道理,直接說「你是對的」也就罷了,畢竟修道這個東西不好強求。道家就是這樣,不求法相莊嚴的高高在上,但卻即使形容枯槁,也要在精神上卓爾不群,就如孟子所云的大丈夫——「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只是道教沒有表現的這樣銳利,還要隨和一點,但這種隨和總是讓人覺得不可親近,如孤鶴橫空,一唳便逝。

琴鶴逍遙

講這麼多就是要引出「次第」二字來,這無論如何像是佛教的概念,但是現在要作道家的概念講。啰里啰嗦還是顯得有「英氣」,有點「做賊心虛」的感覺。

賈師父說道門功法需有次第,不然功法雖真,失了次第,也就亂了功法,不僅徒勞無功,於身體也多有侵害。功法的次第是就人體本有的結構而言的。人體自能直立以來,其形狀就如個大漏斗,陰濁之氣往往沉積於下焦,使人體中元氣不能發揮。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先使沉積的陰濁之氣消散,才能進一步培植丹田中的陽氣。故而一開始需先練動功,乃至直接鍛煉筋骨皮,攪散濁氣;繼而再練習樁功,固本培元;最後才練靜坐,培植元氣。若一開始就練靜坐,陰濁之氣便鬱結在丹田之上,就如日上烏雲,烏雲不散,陽光難以通達,從而也就不能哺育萬物。

賈師父喜歡說,道家養生講究人體內水火既濟,不然火自上炎,灼傷腑臟;陰濕凝垢,阻斷陽氣。然而他又說心火而腎水。而火性炎上,而水性下流,如何才能心腎相交,從而達到水火既濟?賈師父說,腎中藏有元氣,蘊真陽,此真陽促使水氣上升,與心火相交,從而達到水火之既濟。若元氣不足或為陰濁之氣鬱閉,則真陽不旺,導致腎水凝滯,不能上達與心火相交,故稱水火不相交,使人體內在的平衡打破,就如白日蒸江海成水汽而孕雲彩,雲彩再化雨露而滋潤萬物,如今白日不旺,則雲彩不成,而天下雨水不周,萬物失養。於身體則不安乃至疾病。就這個理論而言,培植真陽是修道的關鍵因素,真陽培植到一定程度才能達到真正的以坎實填離虛,成就乾坤之交泰。

水火既濟人體才能陰陽平衡,陰陽平衡才能身體康健。然而賈師父說道家追求的是純陽之體。但這裡還是有個次第,修純陽之神必須先修元神,成就元神方能剝化為陽神。只有成就了陽神才能散而成氣,聚而成形。若剛修成元神,而未剝化為陽神,則還需繼續培元於身體之中,雖能朝暮間游遁於四海之間,但絕不能聚而成形,也不能散為多重化身,只能以「元神」往來於身體與天地之間而已,故稱「有待」。煉元神先需鍛煉五臟之氣,使得五氣凝聚於心火之之上,煉就元神(就道家把此狀態稱之為陰神),是謂「五氣朝元」。在「五氣朝元」的基礎之上使元神中陰濁之氣完全剝化,從而鍛鍊出陽神,方能成就純陽。就如百鍊成鋼,進山採礦即是煉元神,礦石入爐鍛煉成鋼即是煉陽神,所謂陰陽之神不是對立的存在,而是次第的區別,初得元神之不究竟是因為還有渣滓,就如礦石不是鋼是一個道理,但鋼必須從礦石中鍛鍊出來,我們不能說兩者是對立的,甚至也不能說兩者是從屬關係,更應該是次第或程度的不同。

關於這個問題佛道都有自己的說法和偏重,佛教注重煉「性」,注重進入定境之觀想從而明心見性來成就法神,而忽視自我本身現世的「命」。針對道家則雲「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不明心見性,不見到真正的真我,如何能真得正果?所以打坐參禪,持戒念佛,通過這些功夫來進入定境。這樣也能練就元神,只是這樣的元神還需繼續鍛煉,才能剝化成陽神。只是除了密宗一般的佛教派系中就沒有了這個法門,故而不能達到陽神的程度。針對佛家則雲「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認為修「命」是第一步,把現世的身體中的真陽先培植起來,完善先天所賦予身體的缺陷,改變定數之「命」,成就自我之「命」,故云「始知我命不由天」。通過五臟之氣來煉就元神,再將此元神中陰氣剝盡,從而成就真正的丹道,達到元神與天地合一。

元神在陽神的階段方能「聚而成形,散而成氣」。據說張紫陽與一禪師同出元神去揚州觀瓊花,張紫陽能擷瓊花一枝回來,而禪師不能。弟子有疑,張紫陽說:「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所至之地,真神見形,謂之陽神。彼之所修,欲速見功,不復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見無復形影,謂之陰神。」

小時候有電視《八仙的故事》,八仙既然稱之為仙,為何還要來人間歷劫?賈師父說,八仙嚴格來講還不是「仙」,雖煉就元神,但是未剝化為元神,還需繼續修鍊,內修雖就,而外功未成,所以必須再入人間,歷經劫數,修滿功德,才能真真位列仙班。再說一句,八仙屬於散仙,是自由自在的神仙,其他則各有編製,故稱「仙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惟危惟微 的精彩文章:

TAG:惟危惟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