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執念中的世界

執念中的世界

前天,一位朋友跟我說:老師,為什麼這段時間我那麼倒霉呢?我每天行善積德,但似乎我的命運並沒有得到改善,這背後到底有什麼說法嗎?實際上,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是最令人琢磨不透的。行善者,未必在當下獲得回報,一般都會經歷一段時間才能見效。作惡也是如此,一般不會在當下就遭到懲罰。正因為如此,勸人行善,也就未必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制止別人作惡,也沒有了當初應有的懲戒作用。儘管我們不遺餘力地宣揚善惡有報的道理,但是,我們似乎永遠無法理解命運的根本。

究竟要怎樣才能改變命運呢?如何才能讓善行或善心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又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萬物無所謂親疏遠近,一個人的吉凶禍福,只跟自己的言行有關,與他人無礙。這麼看來,實際上,一個人每天所面對的種種際遇,只是自己以往的言行導致的結果。

人生在世,悲歡離合、聚散別離等等,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的生活精彩紛呈,而有些人則多災多難,乍一看似乎天道不公,而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特別幸運,也沒有人會特別不幸,而這一切與每一個當下的心念有關。因此,作為修行人來說,我們往往需要放下心念,放下執著,放下慾念,使心回歸清凈,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擺脫慾望的束縛,真正的去掌控自己的命運。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本來是假的,是你創造的現實。」當然,這裡說的是物質世界。我們是周圍的世界看似是真實的,因為你可以觸摸它,你可以得到它、掌控它。但是,當物理學家不斷地進入物質的時候,才發現物質居然消失了,只剩下一種似有若無、昏昏默默、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的能量。這種能量,道家稱之為炁,也就是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炁所構成的。

直到此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一直執著於物質的擁有,而最後這些物質其實虛無的,我們都活在一個虛無的世界裡。因為我們太執著於物質的擁有,總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認識世界,我們便無法看清世界的真相。由此看來,我們所謂的客觀世界,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執著創造的,我們執著於什麼,我們的世界裡就有什麼,但那絕對不是真的。

有個朋友跟我說,他剛剛結束了一段長達十年的戀情,內心無比痛苦。我說,你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你執著於自己在大腦中產生的幻象,而這些幻象來源於當初的選擇,既然已經分手,你無非是回到十年前的自己而已,雖然年華不再,但你,並沒有真正失去什麼,那你又何必耿耿於懷呢?而且這十年當中你還經歷了很多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這些頂多是一些人生經歷罷了,你又何必執著於此呢?

實際上,人生就是這樣的。其實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好多東西並不存在。而當我們不斷的長大,我們慢慢開始有了慾望、仇恨,有了七情六慾,然後一直在追求一些原本就虛無縹緲的東西。驀然回首,我們才發現,很多東西是可有可無的。而一旦我們執著於此,那也許我們就可能被牢牢套住,永遠無法脫身。感情如此,世間所有的緣分也是如此。因此,老子告訴我們,道法自然,不執著於一端,不執著於一極,永遠保持在中間,這樣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這個世界是很奇妙的。我們越努力追求某物,我們越難以如願。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話非常受用,所謂的反指的是「相反」,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意思。「相反」、「反向」是道的運動模式。因此,當我們觀看太極圖的時候,我們就發現太極圖居然有兩個方向,一順一逆。因此,道家修鍊學認為,順者為人,逆者為仙。從這點上看,人一般會追求順水,而想修仙成道的人一般會求逆,這也是修行的最根本法則。

很多人認為,修行就是讓自己一帆風順、平安幸福。從人道的角度來看,順利一些、平安一些,本是人的感情或者各方面的基本訴求,是很正常的。只不過,如果真正想獲得回報,比如平安、幸福等,我們往往需要從逆處走,不要懼怕災難和別人的非難,更無需害怕吃苦。須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一句古話,但卻道出了修行的真諦。

實際上,很多人修行都抱有某種目的,並非真心修行。表面上看是謙謙君子,但實際上是否真的如此呢?這需要我們捫心自問。有些人說自己不順,自己遇到很多災難、不爽、不快,這些與自己的修行相關。有些人窮困潦倒,有些人富可敵國,他們之間看似是命運各異,但皆源於自身修行,無需抱怨,上天從未虧待過一個真心行善的人。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很多人認為,修行就必須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打坐練功,然後斷絕所有塵緣,以為,也這種方式去修行,就可以得道成仙。其實不然,經在宮觀,道在紅塵。無需執著於周圍的一切,貧賤也好,富貴也罷,緣來緣去,順其自然,活在當下,則瞬間即是永恆,當下即合於大道。慈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娃 的精彩文章:

仙家如何溝通
闡道賦
薩祖煉性歌
道教飲食宜忌
仙家到底幾種堂口?

TAG:IT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