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場小人物的悲喜劇里,「北漂」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

這場小人物的悲喜劇里,「北漂」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

文 |頭大腦仁小,「三號」主筆

大鵬的新電影《縫紉機樂隊》結尾,娜扎扮演的女主角身穿帥氣的風衣,手提一個大行李箱,追隨大鵬扮演的男主角程宮一起登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車。

這讓程宮感到意外又驚喜。女主看著一臉驚詫的他,「怎麼著,難道北京是你們家開的嗎?就只允許你一個人當北漂?」

這個時候,「北漂」作為這部喜劇happy ending的一部分,被賦予了非常神聖的意義。

通常,當我們談及「北漂」,這個詞給我們的體驗是什麼?是一種漂泊不定的生活,是身份感的缺失,是一種對自我認同的調侃,還略微帶點自黑與自嘲

但是大鵬打破了這種綿軟無力。當他藉由劇中角色說出「北漂」這個詞時,他是如此理直氣壯,語氣中充滿自豪。

這皆因一個詞——夢想。夢想這個詞聽起來俗爛又煽情。但大鵬還是想用一部電影的時間,狠狠地再說一遍:有夢想的人就是牛逼

一個潦倒失敗的音樂經紀人,一個心懷搖滾夢的歌手,一個情場失意、與父親鬧到劍拔弩張的女文青,一個暗戀對象不知所蹤的不靠譜青年,一個曾經搖滾的老婦科大夫,一個迫於媽媽威勢、只能偷偷喜歡音樂的小女孩,組成了一支搖滾樂隊。

沒錯,《縫紉機樂隊》講的就是這樣一群「烏合之眾」的故事

如同不少電影里呈現的那樣,他們對於搖滾的理想主義情懷,被置於一種不可阻擋的商業化浪潮之下——那個象徵著城市圖騰的大吉他雕塑,和很多的老建築老廠房一樣,即將葬身於開發商的推土機下。

主人公們組樂隊,籌辦演出,為的就是發出聲音,保住他們心目中的那塊聖地。但敵人的外部壓力和內部瓦解之下,大吉他這個城市圖騰並沒有保住。

在廢墟之上,他們依然進行了演出——即便不能保有夢想,也要與曾經的夢想好好地告別。

然後,廢墟里又開出新的理想之花。

電影情節並不太複雜。

和上一部《煎餅俠》一樣,《縫紉機樂隊》還是一部大鵬寫大鵬的電影。拍攝《屌絲男士》紅了之後,大鵬收到很多人送來的現成劇本,但他不願意用,即便這些劇本寫得有多麼精巧、多麼戲劇化。

他的電影,是獨屬於他的造夢機器。他迫切地想要表達自我,使自己在電影里不可替代。

煎餅俠 (2015)

《煎餅俠》里,大鵬就是大鵬,柳岩就是柳岩,吳君如就是吳君如,小嶽嶽就是小嶽嶽。到了《縫紉機樂隊》,角色有了他們虛構的名字,不再是演員們自己,但大鵬的個人色彩仍然濃厚。

大鵬年少時就喜歡音樂,但在父母看來,音樂是一個不靠譜的夢想。他不敢違抗父母之命,偷偷地喜歡著音樂,但學習上也絲毫不敢懈怠,努力地做著所有人眼中的好學生。

他的音樂夢想是在家裡的一台縫紉機上開始的。縫紉機就是他的書桌,他在上面開始了最初的創作。所以即便「縫紉機樂隊」這個片名被人批評不夠商業,他卻一定要堅持

同樣,搖滾樂這個一小撮藝術青年們熱愛並為之獻身的音樂形式,在大鵬的情感投射之下,也具有了普世色彩。

它能打動代樂樂飾演的強悍母親,不再阻止女兒的音樂夢想;能打動唯利是圖的無良商人,彌合父女關係;也能使黑幫小混混們為之繳械;令整座城市——大鵬出生並成長的小城集安——為之傾倒、為之熱血沸騰。

儘管這具有烏托邦色彩,儘管為了追秀喜劇橋段和戲劇化效果,這部電影在很多環節上都做得比較糙。

但當大鵬在舞台上忘情演唱《不要猶豫》,向自小追慕的beyond致敬時,那一股不忘初心的真誠和情懷,依然打動了我。

大鵬在一個演講里說,自己嚴謹、刻板,缺乏安全感。工作上,他並非總是遊刃有餘;創作上,也並非天才。

他大學在父母授意下學建築,之後進搜狐當音樂編輯、做主持人、做自製節目、拍電影……雖然不乏艱難,但他心中始終擁有夢想,並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努力。

「夢想就是一股勁,有了它,盼著每天都趕快開始,沒有了它,盼著每天都趕快結束」,在《縫紉機樂隊》里,他說。

但是堅持夢想,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夢想和現實,總是不斷地衝突、不斷地角力。每個心懷遠方的人,畢竟也要腳踩大地。

那些放棄家鄉的安穩生活、遠離父母親人的北漂一族,既享受著這個城市的新鮮、活力與多元,同樣也承擔著「長安居,大不易」的各種社會壓力。

每天被擠上公交車、在地鐵裡面貼面呼吸,忍受著這裡的臟空氣,還有家住通州、單位在中關村的上班族,鐘擺一樣的燕郊黨們……在這個城市裡疲於奔命,但夢想並未靠近,而是每一天,似乎離得又遠了一些。

這時候,你猶豫著要不要離開。

記得《奇葩說》里曾經有一個辯題:當你的好朋友執著於一個不靠譜的夢想,你要不要勸阻Ta

你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要」,但再想想,這個辯題的兩難性在於,夢想的靠譜與否,真的很難真正去界定。

我的意見是,即便夢想看起來那麼遙遠,也不要輕易去叫醒那個人

就像大鵬說的,夢想不是用來實現的,而是用來追逐的。追逐一個更好的自己。

大鵬的喜劇觀很有意思。「非常認真和正經的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無比相信的一件事情當中,並不是說表情和動作非要誇張到逗樂大家。」

看到這樣的表述,我眼前立刻浮現的是《將軍號》中巴斯特·基頓那張臉,別人為他前仰後合,但他永遠沉浸在自己醉心的事物裡頭。臉上的那種冷靜與專註,似乎連歲月都摧毀不了。

——不論他沉浸於的那件事,到底是對是錯,到底是不是很荒謬。

俗話說,當局者迷。可是,迷未必不好,迷就是人生啊

所以我還是要挺一下大鵬——正因為夢想很難,所以關於夢想的主題,值得被一遍遍地訴說。

電影溫暖而執著地提醒我:真正使你在這個城市有根的,不是那一紙戶口,而仍然是那個叫做夢想的東西

一條電影課 |為什麼《縫紉機樂隊》讓我為它瘋狂打call,但開心麻花卻喜歡不起來?

推薦 |「文慧園路三號」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羞羞的鐵拳》大賣的秘訣,是把老梗玩出了新花樣
畢志飛只是笨,而你們是壞
人如其名,她是女星中謎一樣的存在
我挺煩成龍,但我給《英倫對決》點贊
一部愛國主義香港黑幫片的誕生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