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最差評分電影」究竟是如何激怒了公眾?

「史上最差評分電影」究竟是如何激怒了公眾?

導演儼然沒有弄清楚:觀眾只是你的「衣食父母」,不是你的「親生父母」。

儘管中國公眾對於爛片有著豐富的經驗,可是沒有一個人會看爛片上癮。

心智成熟的現代人應該都會相信,這個世界上,對於「好」和「壞」的判定,永遠都是相對的,應該不存在一個絕對化的結論。但在媒體和輿論對於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的評價上,卻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眾多輿論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用「爭議」來形容起來都不貼切,最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吊打」和「群嘲」。

事情開始於這部電影首先獲得了豆瓣網「有史以來大眾點評的最低分2分」,導演對此反應激烈:

這一言論迅速引起了輿論的反彈:

本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的原則」,拜賞過這部電影之後,客觀的說,電影真的讓「想說點厚道話」的影評人挺為難的。無論是仿若十幾條耳機線纏在一起的「多線性敘事」,還是有一搭沒一搭的故事邏輯,以及「英俊帥氣,真有魅力啊」的主演兼導演兼編劇兼主題曲詞曲作者,可以說確實非常哇塞。基本上「演技」二字也沒什麼必要探討了。整部影片結合了大量的解說、旁白、PPT來代替表演推動劇情的進展,細節處主演的頭髮忽長忽短、變化莫測,在點睛之處還額外奉上歌曲——「逐夢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我們是純潔純潔純潔純潔的少年……」

即便如此,對於一部電影的探討嚴格意義來說都是在美學範疇之內。一部「極為拙劣」的電影,電影質量讓人覺得非常糟糕,只能說導演或者主創的「美學能力」很差。但「不優秀」在我們習慣的社會評判規則中並不是罪過。「差」,在我們印象中應得的對待是「毫無興趣」或者「範圍內的嘲弄或吐槽」。畢竟中國觀眾非常不缺乏收看「爛片」的經驗積累。可是對於這部電影,眾多觀眾反饋卻好像被激怒了。

很快,「被激怒」的輿論擴大了攻擊的範圍:

同時有網友翻出了電影組織召開的研討會視頻,並評論:

這條帖子在知乎獲得了很高的支持,在公眾憤怒的吐槽聲中,9月26日,這部電影最終撤下了院線檔期。

「事情反常必有妖」,在這種情況下的撤檔很可能意味著電影的全線潰退。此時此刻的「灰溜溜」和導演之前的「高調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起由「吐槽」電影引起的傳播學事件當中,出現了明顯的輿論情緒化特徵。究竟是什麼「激怒」了公眾?

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和畢志飛導演共同思考一下:

高開低走的期待值落差

從結果來看,畢導的整個策劃,這應該是史上最糟糕的「傳播事件策劃」、「危機公關方案」之一。其實今天出現的一切問題本源都可以追溯到「電影本身質量」這個根本問題上。兩千五百萬的投資、沒有大明星陣容的演員名單……這些元素在崇尚「大製作」的電影市場現狀來看,只能算是一個「毛毛雨」級別的作品。但是電影的宣發團隊(如果他們有團隊的話)並不這麼認為。在電影宣發的官方微博中,調門頗高。

像這樣以自誇口吻炫耀自己所佔有渠道資源的內容,在電影的官方微博中比比皆是。確實,「自己的孩子看著都愛」,可是對於自己推廣產品的質量沒有一個準確的估計和定位,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公眾因「高調門」的宣傳而走進影院,付出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看過了之前誇耀的如同花朵一般的電影竟然如此質量之後,就會衍生出一種「被愚弄」的憤怒感。

儘管中國公眾對於爛片有著豐富的經驗,可是沒有一個人會看爛片上癮。結合「中國首位北大博士導演」、「首次幾大高校聯袂合作」等這些抬頭的背書。「愛有多深沉,恨就有多強烈」。這種強烈的「被騙情緒」很可能就是驅動第一個惡狠狠打下一星觀眾那顫動的手指的力量。

「電影質量挺不咋地」,這應該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更可怕的是此時此刻,「對觀眾不滿表示強烈不滿」的電影負責人產生了「雖千萬人吾往矣」情緒。並首先開始對被廣泛認可的「豆瓣評分機制」開始了攻擊。

更糟糕的是,這種攻擊的基本邏輯是反常識的。

節目官微首先發難,訴求是「因為電影評分一直偏低,要求平台道歉」。這個邏輯可以推出很多有趣的衍生。「因為我買的股票一直下跌,要求證監局出來道歉」、「因為我一直橫穿馬路,終於在今天被車撞了,要求交警部門出來道歉」、「因為天天吃不經清洗的食物而鬧肚子,要求食葯監部門出來道歉」……

電影的負責人一直拒絕正視社會輿論對於這部電影的普遍觀感,無法正確估計電影在觀眾心中的準確判定,並以此「偏執」來與社會共識採取對立姿態,這種行為非常容易激起公眾的反感。公眾是無法理解,「你」作為親生父母是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觀眾沒有義務一定要以「父母心」來花錢走進影院。

猶記得幾年前,電影《擺渡人》導演面對洶洶而至的質疑聲,在南京電影院包場請觀眾來看電影,並表示「請大家來看,看過之後有什麼不滿意我們當面交流」的態度為電影口碑扳回一城,兩部作品狀況堪比,但態度截然不同。

導演儼然沒有弄清楚:觀眾只是你的「衣食父母」,觀眾不是你的「親生父母」。

在此狀態的驅使下,面對公眾的「不配合」,負責人的對立態度開始明顯「升級」了。

主創與公眾的對立情緒

這是電影播放效果不佳之後,導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段對話。從這段對話中我們看到,導演認為,並對媒體明確表達出「報道在故意抹黑,惡意引導」、「公眾在人身攻擊」,他的解決措施是「報警處理」。這裡邊我們姑且不提表達中「情商」高低的問題,這番話表達出來,導演認為「我的電影在被公眾和媒體迫害」、「我和我的朋友在被公眾和媒體污衊」,在這裡,導演是「受害人」,公眾和媒體是「施暴人」,二者對立。

這種明明確確的「釋放敵意」在話題營銷上極為罕見。

同樣在這段我們可見的對話中,作者類舉了眾多「攻擊電影」的手段和方式,唯獨沒有提到自己「處女座」經驗不成熟、質量不過關的任何可能性——「點不正,賴社會」。儼然作為一個影視學專業的博士,導演對於受眾情緒、受眾心態並沒有任何概念,整個表達狀態中充滿著「警惕」、「無措」和「敵對」情緒。也正是這種狀態,連帶著將「《純潔心靈》的電影營銷事件」變成了「畢志飛導演和他的朋友們與輿論的私人恩怨」。

這種「私人恩怨」,徹底激怒了本來想著單純的花錢看一部值得電影的輿論,輿論開始進一步檢索與導演私人相關的其他話題

「暗箱操作」、「拼岳父」的猜忌

調動的公眾情緒不滿

這是某微博大V發表的閱讀量很大的一番言論,而實際上類似的言論一直在輿論間多有流傳,也有多條自稱是學生的評論紛紛表示「曾被強制要求參加這部電影展映」。加上之前導演對於輿論關係的處理不當,這引發了大量的猜測,這部電影的導演究竟是誰?為什麼有如此巨大的能量?這跟他前邊「傲嬌」的態度是否有關聯?

這種對於導演身份的質疑處理起來是異常敏感和複雜的。有人在導演出版的書籍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書中多次提到「岳父」:

這些猜測,加上之前電影官方微博對於資源「高調」的宣傳,這些都挑動了輿論敏感神經。「乘龍快婿」、「強大靠山」這些涉及到敏感社會情緒的辭彙一個又一個出現在公眾的心頭。湊巧的是導演如此高調的發聲,對於這些問題卻有意無意的迴避,從未曾正面回應。這些也都進一步加劇了公眾的不滿和對立情緒。

對於輿論感興趣的關鍵、敏感問題遮遮掩掩,在公眾心頭只能自行腦補出了這樣一個印象:「這是一位依靠岳父強大資源的導演,『嘔心瀝血』十二年拍出來的一部前所未有的最低分電影。」

也許,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公眾會「歌頌偉大的愛情」,為什麼會如此熱衷於對這部電影的「嘲諷」了。

「豬隊友」和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我們相信,按照畢導的「硬漢」氣質,上述幾條應該還能夠盡數挺得住。畢竟大家還未曾忘記前幾天面對豆瓣低分、評論很差時畢導「已經報警、發函」時的凜凜神威。導致電影最終「撤檔」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可能並不是因為這些,這裡,被頻頻拉來背書的「專家肯定」和「獲得獎項」很可能「功不可沒」。

導演在接受參訪的時候並不避諱,「組織熟識專家參與電影研討」的事實。

而實際上,面對現在的實際的市場反應和評分,當時專家的肯定無疑成了一種絕妙的「反諷」。在面對輿論的「聲討」的最初期,氣勢如虹的導演也頻頻拉來「專家肯定」來說事。而事實上的「大廈傾頹」,電影最終定格在了2.1分的「史上最低評分」上。在輿論間,這就等於把當時出於「種種原因出席研討會」眾多「與會專家們」放在火上烤。

這時,相信這個時候畢志飛導演,自己知道,在輿論面前,當時「專家讚許」說的多肯定,現在的局面就有多尷尬,也許電影此時此刻真的該下檔了……

在公眾看來糟糕的影片質量,在不恰當的時候說的不恰當的話,擺了不恰當的臉,用了不恰當的情緒,拉出了不恰當的「專家言論」,一步錯,步步錯,步步錯,啥都錯。

對於這部電影的質量,其實無需贅言,自有公論。但是從「危機公關」、「傳播事件策劃」的角度來說,畢導演給我們扎紮實實的「上了一課」。引用一個媒體人的觀點,我想如果畢導要是跟前一段時間「大火」的薛之謙相熟的話,今夜二人的酒局上一定頗有「懂你」之感——畢竟,都是對一個明顯有缺陷的事物商火上澆油,都逐夢演藝圈,圈圈永相隨。支持薛之謙,我們要實錘。然後「咣當」一聲大鎚落下。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最後,聽聞電影續集已經立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1號 的精彩文章:

愛奇藝付費收入領跑、騰訊視頻宣布最新會員數、優酷持續砸重金
電視台要靠電視生存?早揭不開鍋了!
1號炮台|親愛的導演:請你最好不諂媚於資本,不盲目迎合於輿論
星素互動的《極限挑戰》,打造了一檔怎樣的「親民暖綜」?
「新聞機器人」熱折射創新焦慮

TAG:傳媒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