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有什麼可以給我呢?

你有什麼可以給我呢?


文 | 黎英老師

 | 親密關係原創專欄




在生活中,絕大部分的痛苦都源自於「我沒有」或者「我是匱乏的」,


因而會執著的認為:「你如果愛我就必須要滿足我。」


因為我們會相信,一旦給予別人什麼,我們也將損失什麼。


也就是說,當我們把什麼東西給了別人,我們就不再擁有它,這樣的損失不可避免。




這樣的信念是建立在匱乏的論調之上。

它認為我們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


當我們試圖通過自己可以想像到的任何外在形式去尋找愛和寧靜卻無功而返時,我們的內心就愈發空虛。






當然了,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


我們所生活的外在世界根本無法使我們得到持續且完全的滿足。

在這樣的信念之下,


我們不斷尋找,


又不斷失望,


似乎永遠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們經常感覺自己內心空虛,並迫切地渴望使其得到滿足。


因此,我們就試著通過其他人來滿足自己這些想像中的需求。




當我們希望別人能滿足自己的慾望,


但他們卻因為一些不可避免的緣故而令我們失望的時候,


我們就無可抑制地悲從心來。

這種悲傷可能會以落寞、失望、憤怒、沮喪或病痛的形式表現出來。


其結果便是,我們的生活總處於困頓、受限、被拒絕或被攻擊的境地之中。






或許,只有當人們感到自己內心因為無愛而落寞空虛時,


才能明白,即便自己可以從別處索取到愛也無法彌補這內心的虛無。

而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只是全身心且不求回報地愛別人。


不顧一切地去愛,才能同時得到愛的回饋。


而這個過程種,接受愛的那一方則無需作出任何改變,或者給我們任何報償。




可還是有很多人,會固執的相信著這樣的觀念:


我必須先從別人那裡獲得一些愛,我的內心才能感受到愛的存在。




這與愛的法則剛好相反。


愛的法則是:


你就說愛的化身,將愛贈與他人的過程,也是一段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





我曾在泰戈爾詩集里看到一首這樣的詩:




「你有什麼可以給我呢?」




「我在村路上沿門求乞,你的金輦像一個華麗的夢從遠處出現,我在猜想這位萬王之王是誰?




我的希望高升,我覺得我苦難的日子將要告終,我站著等候你自動的施與,等待那散擲在塵埃里的財寶。




車輦在我站立的地方停住了。


你看到我,微笑著下車。


我覺得我的運氣到底來了。


突然逆伸出你的右手來說:「你有什麼可以給我呢?」




呵,這開的是什麼樣的帝王的玩笑,向一個乞丐伸手求乞!


我糊塗了,猶豫地站著,然後從我的口袋裡慢慢地拿出一粒最小的玉米獻上給你。




但是我一驚不小,當我在晚上把口袋倒在地上的時候,在我乞討來的粗劣東西之中,我發現了一粒金子。




我痛哭了,恨我沒有慷慨地將我所有都獻給你。」


 




生活中多少人就是這樣作繭自縛,活在這樣的懊惱和痛苦當中。


總是要等到愛人走遠,才醒覺自己原來要得太多,付出得太少;


總是在窮困潦倒時,才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總是在挫折摔倒時,才發現原來自己連彎腰搬開絆腳石的功夫都不願意。


很多人都只懂得要,而不懂得給予,因為他們都不明白,自己收穫的總多不過自己給予的。




施恩就是受惠,這是愛的法則。




在這個法則下,當我們關愛他人時,我們也將得到關愛。


只有內心充滿愛,這個愛的法則才能成立。


當我們的心中時時刻刻都充滿愛時,我們能夠付出的愛也總是充沛又豐盈的;


當我們無條件地給予別人關愛時,我們心中的愛便會被傳遞出去,得到發揚,並與身邊的人連接起來。




因此,當我們付出愛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愛就會更強大,也讓身邊的每個人都感受到愛的溫暖。


而對於其他我們所想要的,也必須學習這個給予的原則,把你想要的給出去,那麼你付出的一切都將回饋於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密關係心法 的精彩文章:

幸福與不幸都是自找的嗎?
如何才能體驗到你生活中的小確幸,而不是總被痛苦的經驗所覆蓋你的人生?
對不起,我遇到我的匱乏了
生命的美滿,從拓展內在的版圖開始

TAG:親密關係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