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生很短 不必求全

人生很短 不必求全

人生不必求全責備,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聾半啞半糊塗,半智半愚半聖賢!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親半愛半苦樂,半俗半禪半隨緣!人生一半在於我,另外一半聽自然!

生命的過程本來就是隨意的。我們日復一日地在路上走著,說不定哪天在這條路上就會有故事發生。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從花開到花落,從花香濃郁到花香淡去。平和地接受生命中的每一次賜予,不必抱怨你得到多少。美和不美的東西你都得接受,生活就是這樣。當你不求全責備時,你才會感到滿足。

天宇之間,每一顆星都有它的使命,也許我們並不知道,我們肩負怎樣的使命來到世上,只有當我們像流星一樣隕落時,我們才知道自己做過什麼。人只有到了生命終結的時候,才知道自己這輩子過得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

有時,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彷彿一切都是為了生活,為了最簡單地活下去,為了養家糊口。有時候,在無意中,我們像花一樣散發了些香味,感染了別人,那是我們無法預知的,也無須刻意去追尋。那香味或許會永遠留在別人的心底,或許什麼也沒有,因此我們不必為某些事情或喜或悲。隨意是最好的,那才是生命的本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真實的感受到生命的不完美。有的人有了美貌卻得不到幸福,有了金錢卻失去了親情,實現了夢想卻失去了健康,擁有了榮譽卻覺得活的很累。所以,人生里有得必有失,不能求全責備,月圓月缺都是生命最美的畫卷。其實,人生的苦難和挫折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演繹著,也正是有了苦難和挫折,我們才有了奮鬥的目標,有了進取的方向。在奮鬥和進取的過程中,我們會享受到其中的過程和樂趣。

人的一生很短,人各有所愛,人各有所求,人各有所志,人各有各的生活小天地和各有各的生命軌道。無論為名、為利、為官,還是為事業。各人都必須付出各自的代價,付出畢生精力。世上很多事是無法求全的,要學會排遣苦惱,寬以待人,知足常樂意志堅強。凡事不要有本就實現不了的非分之想,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期望不那麼高,反而容易滿足。一個人能知足,他的精神就會開朗、愉快,而一個不知足的人常常有自苦、自危、自慚、自卑、以致自毀。

不必求全求滿,包括做人和做事。所以我們不必去和別人比較,不必與別人去求統一。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軌跡,也都有著不完美之處,但每一種生活都有其樂趣。對自己的失去和欠缺,我們要寬心的接受,懂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份。能認識自己的失去和欠缺,勇敢的面對和承擔, 並能繼續向前走,欣賞自己的生活,也享受生活的過程,這就是我們應有的人生態度。應該感到,能擁有了生命就非常幸運,有一個缺口流向別人,也是挺美好的一件事。

人生就這一輩子,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化的,不也就過這短短的幾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又有什麼解不開的呢?人生就這一輩子,想到了這句話,如果是英雄,便要創造更偉大的功業;如果是學者,便要獲取更高的學問;如果愛什麼人,便要大膽地告訴她。因為今日過去便不再來了;這一輩子過去便什麼都消逝了。一本書未讀,一句話未講,便再也沒有機會了。

不要為了沒達到某種目的而不開心。樹立目標是為了自己生活得充實,如果達不到,也不必灰心喪氣,只要朝那個方向努力過了,就不必後悔,何必把結果看得那麼重要呢?

其實,每個人都要學會善於接受我們不能承受的東西,那是生命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只要達觀地看待就行了。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沒有住過高樓,而往往高樓里的你卻發出聲聲嘆息。人就是活個心境。

草綠了,我們就享受那份綠;蟬鳴了,我們就聆聽那聲音;葉子黃了,我們就品味秋意;冬季里,我們就欣賞雪景。人生不必求全責備。

分享到朋友圈,法布施功德無量!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識活佛智慧 的精彩文章:

終於知道佛長什麼樣了
方便法雖多,沒有比生起次第更優勝的法門
上師是明月,照我路途萬里——共賞法王如意寶的教言月光
中秋祝福:願一切眾生獲得幸福!
聽完這個故事:好好活著,別生氣

TAG:多識活佛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