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當代藝術?不就是去美術館欣賞嘛

當代藝術?不就是去美術館欣賞嘛

國慶期間的外灘,不用多說你們也知道不是光「擠」這個字就能形容的。

可還是有非去外灘不可的理由啊,因為那一帶有著無論是不是節假日,都很值得去走一走以及拍各種做作照的地方。

相比外灘一三五七九號萬國建築群旁絡繹不絕的旅行大巴和招呼集合的喊聲,外灘源有種惹人喜愛的清冷,樹叢茂密,遊人寂寥,即便國慶期間都沒有一支旅行團小旗杆。

掩映在外灘源百年大樹中,是英國領事館最早在上海的辦公別墅、別有洞天的女青年會大樓,許多我也叫不出名字的保護建築,以及,躲在半島背後窺探黃浦江大轉彎的上海外灘美術館RAM

老實說,即便不看展,上海外灘美術館這棟樓本身,也值得一張門票。

上海外灘美術館改造自1932年建成的亞洲文會,大樓青灰色的外觀幾乎還原了歷史建築的典雅原貌。

當年的亞洲文會大樓,曾是近代中國最早向社會開放的一座博物館,也是最著名的東方學研究中心,設有演講廳、圖書館、博物館陳列室,參觀者月均7000人(好一個黃金年代時髦文藝男女的打卡聖地)。

2010年,曾主持柏林「博物館島」設計的英國著名建築師大衛?奇普菲爾德對這棟舊樓進行修繕改建,變為一個當代美術館。

拉開細窄的鐵柵欄門,走進80年前打卡聖地,Art Deco建築對文(pai)藝(zhao)愛好者十萬分友好。建築本身的結構和裝修,真的太!適!合!拍!照!了!

感謝大衛?奇普菲爾德,給你打Call!

白牆,照明簡潔,陡罅的迴旋樓梯,線條挺拔的黑色欄杆,強調對稱設計的高窗,營造出一種古典秩序感,隨手摁快門都有一幅優美構圖,每個樓梯轉角都是好照片。

這兩天上海下著細細密密的小雨,霧氣時有時無,傍晚金碧輝煌外灘建築群在窗外虛焦成一團昏黃色的光暈,是這棟美術館終年無休的巨大展品。

黃浦江的風從窗縫中穿過,撩起窗檯旁坐客的頭髮,窗內外都若有所思。(拍拍拍,請繼續拍,打卡拍攝不能停)

從頂層透下來的大塊天光,又時時提醒來者,這不是30年代的老上海,而是一個走在藝術發展前沿的當代美術館。

RAM在魔都算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美術館,館長Larys Frogier先生經常策劃些大膽創新的展覽和項目,去實踐藝術家最具雄心的當代藝術。

這也是我很喜歡外灘美術館的另一個點:看多了梵高、倫勃朗和米開朗基羅,偶爾會想換換口味,看看當代藝術,其實是對審美的另一種補完。

去RAM這天,剛好美術館在做2017 RAM HIGHLIGHT。

上海外灘美術館最有代表性的年度集合作品HIGHLIGHT,邀請國際化的藝術家,展示當代藝術前沿,是上海外灘美術館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2016年的RAM HIGHLIGHT「張鼎:風捲殘雲」曾是城中著名熱事之一。

今年的RAM HIGHLIGHT取名「錯置」,門外巨大的熒光紅色告示板上,寫著「錯置」一周展覽表演安排表,總共有10位國際藝術家,甚至有從午夜至清晨連續不間斷的演出。

這是讓平時不太了解當代藝術的人,也能感興趣的綜合性項目:展覽、表演、舞蹈和戲劇諸多當代藝術元素混合,重疊不同層面的視覺元素,營造多元且開放的觀看體驗。

居然還有半夜演出,買夜票入場,就可以探索美術館奇妙夜。

對於文藝青年們來說,在夜間探訪美術館真是人間最浪漫的事情。

即便不是文藝青年,想想看,半夜跟藝術家蓋蓋被(並沒有),聊聊天什麼的,欣賞一下難得一見的夜舞(這真有),坐著看窗外黃浦江上燈光漸漸亮了又熄,這感覺也實在太高級了!

進門後拿到同樣是熒光色的展覽介紹:

這一周里總共有莫里婭?埃文斯(Moriah Evans)、contact Gonzo小組、尼基瑪·賈古達耶芙 (Nikima Jagudajev)、吳艷丹(Nunu Kong)、阿薩德·拉扎(Asad Raza)、拉菲·拉希德 (Rafay Rashid)、馬滕·斯潘伯格(M?rten Sp?ngberg)、唐狄鑫(Tang Dixin)、阿瑪利婭·烏爾曼(Amalia Ulman)和安德羅斯·齊恩斯-布朗 (Andros Zins-Browne)十組作品。

去的那天下午,正表演的有莫里婭?埃文斯的《章回與殘片》、唐狄鑫的《小偷小放》、吳艷丹的《對不起,沒有音樂》、阿瑪利婭·烏爾曼的《新世界1717》還有布滿整個四樓的阿薩德·拉扎《根序列。母語》。

以舞蹈和交互為表現形式的當代藝術,帶給人的視覺感染力相當強。

美術館裡人不多也不少,兩百上下吧,剛剛好最適合看帶互動的藝術項目。

2樓《章回與殘片》大概進行了有一會兒,幾位現代舞演員在大房間里做著肢體動作,音樂低不可聞,導演莫利婭偶爾過個幾分鐘就給一點點新的舞蹈提示,演員們自己創作或者休息。

3樓《新世界1717》,奇思妙想的展示會讓你耳目一新。

4樓《根序列。母語》倒是人頭攢動,26顆樹搭建出來的小樹林里,小孩子們跑得不亦樂乎,舞者自由地表演。

莫名熟悉的室內場景讓人聯想到《Sleep No More》那一幕移動的鄧西嫩森林,將森林放進建築內部,果然是每個藝術家對古典神話與故事相似的致敬手段。

找了個算是空曠的地板盤腿坐了下來看一會兒《章回與殘片》,又跑去《根序列。母語》玩玩,晚點再回到《章回與殘片》和舞者還有藝術家聊聊天……

RAM HIGHLIGHT整體氣氛很輕鬆,也相當自由,浮光掠影地看不會沒收穫,呆久了也不會感到特別悶。

要說上海外灘美術館另一個讓人喜歡的理由,那就是樓梯狹窄(而且混響非常足)。

在走上走下的過程中,刮一耳朵其他看客的對話,真是逛當代藝術展最最最最重大樂趣之一沒有第二。

隨時可以聽到交錯而過的訪客發出黑人三問:

我在幹嘛?

他們在幹嗎?

我要看什麼?

以及進階三問,來自觀看者靈魂對Contemporary art的終極拷問:

我在看什麼?

這真的是藝術嗎?

為什麼我要看這些?

沒有三問,何以藝術?!

我有一個朋友,安,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助理館長,一個藝術歷史系的博士生,她曾經就「三問」寫過一本介紹Contemporary art的巨著(真的挺厚一本),希望能指引每個在美術館裡的「三問者」,了解當代藝術的多樣性和藝術魅力所在。

總結來說,就是相比古典藝術直觀的視覺美,Contemporary art更注重「好玩」。

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許多都不是靜止的,他們將空間和時間都考慮到藝術品的呈現中,他們關注作品對觀看者情感的喚起,甚至觀看者的現場互動以及社交媒體互動,都被包含到作品中。

看展覽的觀眾,也從純欣賞的旁觀角色,發展到「欣賞」、「感知」及「參與」並行的多元觀看角色中。這次展覽中有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藝術家尼基瑪·賈古達耶芙帶來的編舞作品《路易斯安那》。

這個作品長達四個小時,舞者穿著柔軟的睡衣和襪子,輪流交替地在場地里進行演出。

而休息的舞者就會坐到觀眾身邊,跟觀眾隨意交談。

與其說這是一場舞蹈演出,其實更像是一個社交的聚會。觀眾成為了這個作品的一部分,他們會跟舞者交談、互動,他們的情緒流露都會影響著作品的發展。

RAM還曾做過一個展品,堆在進口處牆角一座五顏六色的糖果山,每個看展覽的觀眾都可以隨便去拿去吃,從展覽開始到結束逐漸消失的糖果山,就是這件作品存在的意義。

今年的2017 RAM HIGHLIGHT,幾乎所有作品都有現場表演和互動。

這些互動簡直像浸入式戲劇《Sleep No More》里的1:1表演彩蛋,有時候是帥氣的男舞者亦步亦趨跟著你,有時候他大聲朗讀台詞,還些人會突然跑到觀眾來一段即興舞蹈。

這次遇到的觀眾還是害羞居多,許多觀眾看演員走到面前,都會別開臉甚至躲得很遠。

我就會心裏面在為大家狂叫多可惜啊,《Sleep No More》跪求一個互動都不一定能拿到,觀看展覽這裡想怎麼跟演員互動怎麼來。現場還是小朋友們更會玩,一個10歲不到的女孩跟男舞者學習和舞蹈,亦步亦趨甚至對舞,氣場不輸給人家舞者。

不少作品還有社交網路的任務部分,比如阿瑪利婭·烏爾曼的《新世界1717》還有《根序列。母語》。

《根序列。母語》在社交網路上召集「護樹人」照顧大廳里的26顆樹,並給與這些「護樹人」禮物,完成這一系列有趣而且環保的任務,也意味著參與完成一部分作品。

這些作品同樣擁有深意,甚至於因為這些作品是在限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完成創作的,所以就存在著只有當時參與的觀眾才能欣賞到的珍稀性。

比如只此一場的「美術館奇妙夜」——馬滕·斯潘伯格的《夜色》,吸引了將近四百多名觀眾在深夜十一點造訪美術館。藝術家和他的團隊成員進行了長達六個小時左右的黑夜之旅,和觀眾一起進入一種抽象的永恆。

同樣帶著這種「限定」標籤的,還有藝術家拉菲·拉希德的《粗暴森林》。這更像是一場搖滾樂演出,彷彿一場轉瞬即逝的狂歡。離開這一夜,這個作品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從未來過一樣。

差不多也玩得盡興了。請千萬要記得,遊盪的最後一站,是必須要停留在上海外灘美術館的天台的。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天台是這片外灘性價比最高的一個。站在天台上,向左看是東方明珠和東方三傑金茂、上海中心、上海大廈,向右看是施工現場,夾縫裡有老居民樓里曬出來的幾件衣服和一雙皮鞋。

這座歷經了幾百年滄桑與繁華的城市,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藝術氣息,晚風撲面而來,帶著雨水的溫柔。

有意思的上海,摩登又美麗的城市。

哪怕我不懂當代藝術,你不懂當代藝術,也不妨礙我們在這個地方去近距離地接觸藝術新的面貌與形式。

而且我也為你們準備了20張上海外灘美術館的參觀門票哦!

想要的話,就來跟我說說,你們對上海外灘美術館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吧!

愛你們!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為博主原創。

本期文字協力:徐文瀚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微信公眾賬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裡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台,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良先生 的精彩文章:

月餅究極賞味指南:從奢侈大牌到明星私享,誰家最美,誰家最好吃?
他們是如何從毫無CP感的姐弟戀,逆襲成娛樂圈最般配情侶?
米蘭時裝周上最讓人熱淚盈眶的一個擁抱
重要預告:我終於成了跟唐嫣搭戲的男主角
這股美式校園風潮,連余文樂都忍不住要追隨!

TAG:吉良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