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畫|最動人的秋天,就在這10部電影里
秋天是美麗的,是濃郁的,也是短暫的。秋天難免帶點惆悵的感覺,但之後卻能留下無窮的回味。在這樣的日子裡,最適合看一場與秋天有關的電影,抓住這個四季中最轉瞬即逝的季節。
1 、《小森林·夏秋篇》
▼影片簡介
電影《小森林》(Little Forest)由《重力小丑》的導演森淳一掌鏡,根據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同名漫畫改編,全片以大自然環繞的日本東北的山村為舞台,橋本飾演從都市回到鄉村的主人公市子,描繪了在嚴酷大自然中過上自給自足生活的市子,為了每天獲取食材不得不學習種田的故事。該片花費一年時間在日本岩手的奧州巿拍攝,當地春夏秋冬的美景盡收眼底。
▼推薦理由
《小森林》減滅物慾、退祛虛榮、返璞歸真、簡中見繁。年輕的女孩獨自在鄉村居住,跟土地和山林打交道,跟隨萬物生長與繁榮,追隨動植物們沉寂和忍耐,肩承生活的幽暗無常,也扛起人生的重擔和希望;感恩著自然的生活,還原純凈的心境,對生活的條件要求很少;而對自己的所得所有倍加珍惜:「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2 、《燃情歲月》
▼影片簡介
影片主要講述美軍上校威廉厭惡戰爭,帶著三個兒子隱居,而女主角蘇珊娜是最小的弟弟山姆的未婚妻,兄弟三個沒有聽父親的警告參加了戰爭,最後山姆戰死,二哥特里斯坦將山姆的心臟運回到自己的家鄉埋葬。
▼推薦理由
《燃情歲月》向我們敘述了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從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部充滿羅曼蒂克、多愁善感似的老式言情片,然而,深入其內部,我們才了解到它幾乎完全摒棄了給人以保守陳腐、平庸媚俗之感的好萊塢類型化的模式,它透過一戶移民家庭和幾乎被趕盡殺絕的印第安民族「賢者」的眼光,觀察了美國近一個世紀的當代史,對社會、政治、經濟、民族政策、文化、婚姻、愛情,幾乎涵蓋了當代社會方方面面的主流意識,影片都進行了鋒藏不露的抨擊。
在影片的調色板上,色調是如此豐足,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美景,巨細不遺的細節描寫,豐富細膩的感情色彩,親情、情慾、受難、和解、怨恨、死亡、眼淚……多情的人事與物事,如夢如煙如詩如畫,愛過了恨過了想念過了,到底意氣難平,只留下了萬種情思,滿懷幽怨。一幅時代的風俗畫中,幾個命運多舛的有情人,且吟且思民歌且嘆。史詩般的情節,醉人的音樂,精彩的演出及富有表現力的攝影在此片中完美融合,鑄就出了永恆的經典。
3 、《秋天的童話》
▼影片簡介
留學生李琪(鍾楚紅 飾)獨自一人從香港到紐約讀書,滿心以為接機的會是自己的男友(陳百強 飾),來到卻是一位遠方親戚和一位在唐人街打工的船頭尺(周潤發 飾)。原來自己的男友已經移情別戀了,令李琪傷心不已,把自己關在房內。船頭尺不放心前往詢問,聞到煤氣味便以為李琪自殺,原來只是煤氣泄漏。船頭尺鼓勵李琪就算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讀書,李琪得到了他的鼓勵及幫助,便開始專心讀書和工作。當中船頭尺也屢遭不順,兩人互相幫助之餘,船頭尺也愛上了李琪……
▼推薦理由
與較之如今的可以讓男女主人公在幾秒鐘之間擦出火花速生愛情的電影作品,《秋天的童話》纖塵不染,純到極點。當愛的表面形式被忽視掉後,感情深處的微妙、細膩變化才會自然地盡情地發揮。於是觀眾所看到的愛情表演是純粹心靈的對話和交流。自始至終,船頭尺都沒有按照愛情片的慣例說一聲「我愛你」或者「我很喜歡你」。這就是《秋天的童話》之貢獻所在。
4、 《秋天裡的春光》
▼影片簡介
正所謂「少要沉穩老輕狂」,年屆不惑的弗蘭提斯克·漢那(Vlastimil Brodsky 飾)越老越有活力,他不去理會老婆艾蜜莉(Stella Zázvorková 飾)辛苦存下棺材本錢的良苦用心,也懶得搭理那個不成器兒子糟糕的婚姻。弗蘭不願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只想盡情享受最後的時光。他和劇院的好友艾德(Stanislav Zindulka 飾)假扮各種身份的人,從中得到無限的樂趣,卻也因此惹下不少的麻煩。垂暮的生命,因一顆青春頑皮的心而充滿光芒。
▼推薦理由
他們學會了最持久深沉的愛——不只是每天重複著說我愛你,不只是瘋狂盲目的擁抱接吻,不只是分享一日三餐的生活點滴,而是完成了靈魂的接觸,用他們的翅膀。春天在秋天的心上留下了一個吻,慢慢凝結成了一個成熟雋永的愛情果實,乘著巨大的熱氣球,消失在酒紅色的天空中。
5 、《秋天的故事》
▼影片簡介
侯麥《人間四季》的最後一部。馬嘉利(碧翠絲·羅曼德 Béatrice Romand 飾)是一名大齡剩女,有一個兒子和一片葡萄園,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伊莎貝拉(瑪麗·瑞萊 Marie Rivière 飾)一直擔心著馬嘉利的終身大事,她不願她的密友在孤獨中度過晚年。伊莎貝拉以馬嘉利的名義偷偷在報紙上登了交友廣告,沒想到來者熱拉爾(阿蘭·利博 Alain Libolt 飾)正是自己中意的類型,一個善意的舉動使得兩個好友落到了尷尬的境地。
▼推薦理由
本片被認為是侯麥最有迷人魅力的作品之一。作為《四季故事》的終結篇,影片依然沿襲了導演一貫的清新淡漠的散文式風格,盡量弱化戲劇性的同時,以幽默生動而又富於智慧的對白取勝,將現代男女那種不能言的愛情觀感通過自然的鏡頭逐一呈現,當然還有侯麥對愛情精闢的解讀,是一部文藝氣息相當濃厚的小資必修教程。
6 、《秋日奏鳴曲》
▼影片簡介
夏洛特(英格麗·褒曼)是某樂團傑出的鋼琴演奏員,她的女兒伊娃(麗芙·烏爾曼)是一名在農村社區工作的牧師的妻子,兩人之間有一道深深的感情鴻溝,七年來不曾有過任何交流。在得知夏洛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後,伊娃寫信邀請夏洛特來同住,兩人都試著友好相處,卻不免又將往事重提。伊娃怨恨夏洛特沒在她童年時給予她足夠的愛護,只把重心放在自己的事業上,疏遠了自己和另一個有高度殘疾、只能發不清晰的音來與人交流的女兒海琳(萊娜·尼曼)。而夏洛特因為海琳與伊娃住在一起,加上丈夫的去世給自己造成很大打擊,也是心情悶悶緊鎖眉頭。
▼推薦理由
《秋天奏鳴曲》的標題開啟了一種公然反抗電影形式的新視野,音樂在這部影片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片中大量的畫外音使人們自覺地意識到觀眾的身份,同時運用了在伊麗莎白時期的舞台劇中常用的手法「發現場景」,而女主角夏洛特出場的鏡頭則具有油畫般的質感。片中有許多平穩安定、令人難忘的畫面,人物既複雜又清晰,通過許多發生在往昔歲月中的隱秘的細節,將人物性格清晰地刻畫出來。該片的攝影技巧看上去很簡單,幾乎沒有快速運動和搖動鏡頭,但巴洛克古典主義的風格卻明晰而又嚴謹,柔和的色彩,油畫般的影像,中長鏡頭的反覆出現以及冷靜的剪輯,成為了影片的主要特徵。該片探索了不同類型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在對夏洛特這個人物的塑造上,完全採用藝術手法來表現人物的內心。
7 、《秋天的花園》
▼影片簡介
影片講述了法國某部門名義上的政府大臣文森特遠離政治後的生活。影片中,將政治、權力鬥爭、社會變革等嚴肅主題喜劇化,著重刻畫了許多「反英雄」 除了單純的搞笑外,影片中還運用了許多暗喻,比如用美洲豹暗示權力,將美洲豹當作寵物暗示著政治人物們可以將權力玩弄於股掌之中。
▼推薦理由
影片中秋天的景色與主題相對應,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法國的秋天,風景十分迷人,攝影師用他的手記錄下每一個美麗的景象。觀眾們可以通過影像看出法國人們對他們祖國秀麗景色的熱愛。
8 、《戀戀三季》
▼影片簡介
本片描寫了越南風景的三段戀曲:春季,鄉下姑娘欣被大戶人家雇為採摘白蓮花的女工。每天望著荷花盪的風景,她都會跟其他女工哼唱民歌。她的歌聲吸引了患麻風病的杜先生。她在為他抄送詩詞的時候,兩人產生了忘年之交;旱季,三輪車夫海偶然結識了妓女蓮。她總在跟他描述星級酒店裡的奢華生活,但是他卻只是痴望著她。慢慢地,兩個人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雨季,越戰老兵詹姆斯(哈威?凱特爾 Harvey Keitel 飾)在酒吧里邂逅了推銷小販伍迪,並從他販賣的貨物里發現了一枚越戰時的打火機。詹姆斯對伍迪訴說著他跟妻女失散的離別之苦。此後,兩人各自的情感均有所收穫……
▼推薦理由
這幾個故事交叉進行,既是獨立的故事,又交織在一起。組成一曲關於美、愛和希望的三重奏。寧靜的荷塘,幽香的荷花,隱居的詩人吟唱著傳統的詩歌,象徵著一個不受西方文化和物質文明侵擾的越南,而炎熱和灰塵瀰漫的西貢,西方的影響又無處不在。現代化帶來的經濟的繁榮並沒有惠及每一個人,還有很多像海和蓮一樣的人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而掙扎。這個轉變中的國家在和平之中也有著擾攘動蕩的一面。以自然的循環來象徵這個國家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將焦點對準普通人的生活,每一個人身上都蘊藏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這也是導演對於越南這個重獲新生的國家的讚美和希望。
9 、《秋天》
▼影片簡介
1997年,還在大學校園裡的22歲的Yusuf被判入獄,十年後因身體健康問題釋放出獄。他返回東部黑海地區的老家,只有年邁多病的母親來迎接自己。在他服刑期間,父親去世,而姐姐也出嫁搬到了另一座城市。經濟因素意味著呆在鄉下的多半是老人,除此之外也就只剩下Yusuf兒時的好夥伴Mikail。此時秋天逐漸遠去,冬天即將來臨,Yusuf 去見 Mikail的時候看見了Eka,一個美麗年輕的喬治亞女孩。雖然不論是時間還是環境都不適合這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人,為了抓住生活和逃避孤獨,愛情之花還是在彼此間綻放。至少Yusuf是戀愛了,就像是俄國小說中的那個人物形象一樣:一個遠離世俗與塵囂的角色……
▼推薦理由
清冷山巒霧漫漫,門口小憩煙繚繞;現實碎裂蘇聯夢,白雪覆巒哀樂鳴。故事吸引人的不是理想的實現或落空,而是通過「還鄉」的生活樣態的展現而隱微這種幻滅感。本片獻給在這個不難煩的時代那些不追夢的孩子。
10、 《當哈利遇到莎莉》
▼影片簡介
《當哈利遇到莎莉》是一部美國愛情喜劇片,由羅伯·萊納執導,比利·克里斯托、梅格·瑞恩主演,於1989年7月12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哈利和莎莉從最初不歡而散到後來成為朋友,最終認識到彼此感情的故事
▼推薦理由
導演試圖在影片中探討愛情與友情的話題,這在好萊塢的商業片中並不多見。由於導演恰到好處的拿捏,使得影片一點不顯生硬、晦澀,而是始終不離喜劇氛圍,流露出很多精彩搞笑的橋段。全片又主要由人物對白構成,因而影片語言的精彩程度也不可小覷。從製作規模上看,該片的製作成本其實並不大。愛情電影已經拍得太多了,不是一見鍾情,就是日久生情。前者要在拆散上動點腦筋,後者要在結合上費點心血。《當哈利遇到莎莉》大概是最細膩鋪展日久生情的電影,它用四次相遇,分別呈現四種男女關係,冤家,普通朋友,密友,最後再引入戀人這條光輝大道,層層遞進。


※中秋習俗|關於中秋節,你知道多少?
※旅行歌單|一個人的旅行,是成長路上最好的修行
※設計丨最新沙發背景牆21款!設計師最愛!
※聲學|建築聲學與多功能劇場的發展:聲場環境
※聲學|建築聲學與多功能劇場的發展:劇場的聲學效果
TAG:影音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