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不道歉,我們的關係可能會更好

你不道歉,我們的關係可能會更好

最近國慶放假,恰好是我加入 WYN 一周年的日子了。

假期里和編輯們在群里閑聊,田心忽然說了句:「囧頭,其實我以前很討厭你,做什麼都很刻意。」他剛說完,Blake 又補充了一句:「是啊,我也覺得你現在真的不同了。」

雖然我對著屏幕翻了個白眼,但心裡還是鬆了一口氣,「沒關係啊,那時候的我是假的。」

是時候寫一篇文章,坦露一下自己的「取悅別人」的心路歷程了。

我曾經在一個談話節目里,聽蔣方舟提到,自己是「取悅型人格」。

她聊起天來,是每句話都會笑的。

尤其是當自己的觀點和他人不一樣的時候,更是恨不得把嘴咧開,極力地表達自己的善意:

「雖然我和你看法不同,也請你不要生氣哦。」

後來才了解到,原來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是有說法的。

大概意思就是,這是一種心理障礙。有這種障礙的人,事事都會有強烈的自我犧牲情結,從而導致各種關係衝突,最後,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痛苦。

換一個說法,就是那些常常習慣性首先考慮他人,而忽略自己的「大好人」,或許會更容易讓自己陷入苦惱。

從小到大,那些剛認識我的人,都會評價我三個字:「好相處」。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剛從湖北的老家轉學到深圳。

對大城市的戰戰兢兢還沒過去,於是在班裡只能小心翼翼地處朋友。

一個學期過去,我終於融進了一個 4 個人小圈子,能和她們上課傳紙條、下課手拉手上廁所了。

後來,因為一件我已經記不清的小事,可能是無意中說了句中傷某人的話,也可能是不小心和另一個女孩子走得太近。

反正,另外 3 人突然生了氣,開始孤立我。

過了一整個星期被孤立的生活,我決定解決這件事情。而解決方法就是:寫信道歉。

至今我都記得,那封信寫了長長的三頁紙,裡面寫滿了「希望你們原諒我,希望你們繼續和我做朋友」,諸如此類的話。

大概那件事就是這個壞習慣的開始吧——不管是不是我的錯,我都一定會先道歉。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在後來的日記里,我回憶了這件事,用了「可笑」這個詞。

那一刻,估計我是終於意識到了這是一個特別慫的行為吧。

不去問清楚事情的來由就去道歉,真是慫到不能再慫了。可是這種事情,在中學時期發生得更多了。

某一次高中的換座位,老師按照那老套的「互幫互助」原則,將我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安排在一起坐。

剛整理好自己的書,好看的同桌就告訴我:「今天下午我要去補考數學,到時候我把題目拍下來,你傳答案給我好不?」

想都沒有想,我又答應了。「作為一個老好人,怎麼敢拒絕別人的請求呢」,我心裡是這樣想的。

那個下午,胖胖的我本來想和數學老師一起打羽毛球,卻只能坐在教室里,偷偷寫她出的補考試題。

在後來的兩個月里,她從讓我幫忙用手機傳答案,到考試時,又直接把我的卷子拿走抄寫,到最後,她會在沒有老師監考的時候,遞來自己的試卷,讓我替她寫答案。

她常常演技很差地,裝作自己肚子痛,然後讓我幫她寫作業、買零食。

我開始在背地裡怨恨自己,為什麼總要幫這些無關的忙。

可是下一次請求來的時候,我又會忍不住說一句:「沒關係。」

或許對我來說,做個「好人」就是最簡單的選擇吧。多退讓一些,多模仿別人的習慣,自己就不用面對衝突了。

玩《模擬人生》這個遊戲的時候,我注意到自己的一個小習慣,就是喜歡操控小人對罵。

有趣的是,遊戲的里的模擬小人,會在我選擇「朝對方潑果汁」或「扇巴掌」時,先背對著那人捂臉哭一會兒,再做出我命令的侮辱動作。

第一次看到這個動作的時候,我覺得看到了自己。

從小到大,我都在看父母爭吵。這麼多次下來,我都是只敢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地擦眼淚的。

或許,這就是我形成這種性格的原因吧。在面對和別人的爭執時,我也只會哭,不敢辯駁。

不過,我也是看了蔣方舟的那個談話節目之後,才開始真正思考自己這種性格出了什麼問題的。

查了資料之後,我發現,原來「迎合型人格」的人也很可能會下意識地覺得,別人比自己優秀,因而想儘力獲得他人的認可。

這大概解釋了大一的那個階段,我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刻意地去接觸了許多自己並不認可的東西。

甚至,我會模仿身邊幾個朋友還有綜藝節目里流行的刻薄性格,學著講那些有點挑釁別人的話。

不過後來,這種模仿還是很快終止了,因為這似乎並不能幫我融入他們。

這種找不到自我的感覺,一度讓我迷戀網路,有時會害怕接電話,在人多的聚會裡,也會覺得緊張。

這甚至影響到了我的戀愛,也因此被朋友罵:「沒有吵過架的戀愛,不能算戀愛。他有錯你為什麼不說啊。」

回到一年前吧,我想那時候,他們眼中的我,應該是「裝酷」、愛插話、情商低吧。

坦白說,那時我之所以這樣做,是覺得,這樣就能讓他們認為我是個有趣的人,會因此而喜歡我而已。

不過啊,後來我是明白了,要靠「讓性格變得好玩、優秀」來幫自己融入一個集體,真是一件危險又不靠譜的事。性格本來就很難有好壞之分,而模仿只會讓人覺得你更奇怪。

可能還是有幸運的地方吧,因為自己讀新聞,寫稿子,不得不跟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在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之後,我反而漸漸懂得了「拒絕」和「獨立」的意思。

因為我發現,人並不是憑藉迎合他人來跟彼此溝通的。

前段時間,我也在廣州、深圳和一些讀者開過選題會,我因此面對面接觸了許許多多的陌生人。

因為不認識而沒辦法迎合,我反而和他們交流得更開心,還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蠻諷刺的,最真實的樣子,反而是出現在這樣的一個場景里。

其實,我已經做好了準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要和這樣矛盾的自己打交道了。

我也知道,習慣用道歉來解決問題,本質上是逃避問題。儘管我還沒有適應「不迎合」的溝通方式,不過沒關係,我才 20 歲,還有時間改。

國慶躺在家裡的時候,我刷著朋友圈,又看到了中學那位美女同桌的自拍。

她配的文字是:回深圳啦,同學們快來約一約。

這一次,我終於決定點開她的自拍頭像,然後把她的朋友圈設置了「不可見」。

真是一個爽快的行動啊。

今日作者

編輯 / Blake Suki

音樂 / Kevin Rowe - The Broken

圖片 / 四百擊

GIF/1K

關注我們,適當道歉

把這篇文章預覽在群里以後,有位編輯突然回憶起了一件事:

「有一次,和朋友吵架之後,我馬上就去道歉,但是後來想想又覺得自己很委屈,就在qq空間發了簽名。然後那個朋友竟然跑到我面前說:其實你不用每次都主動道歉,你試試不道歉,我們可能反而會更好。」

大家聽完,都覺得自己也曾做過類似的傻事。所以,這句話,我們把它放在了標題上。晚安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要WhatYouNeed 的精彩文章:

寫《少年不可欺》的那個少年長大了
試用了近百個帆布袋後,我們製作出了這一款
那些微博評論里點贊很高的「惡意」,正在影響我們
「戒擼」已經成為創業項目了
累又怎樣,這可是深圳啊

TAG:我要WhatYouN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