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視劇作無「網」不利,製作力量逐漸向網路轉移

影視劇作無「網」不利,製作力量逐漸向網路轉移

文丨楊文傑來源丨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丨無「網」不利 影視劇作追IP追網感追現實

導讀:如今受網路影響深刻的新一代觀眾成為電視劇的受眾主力,在經過幾年的嘗試與改變後,電視劇行業也逐漸向網路化轉移。這種轉移不僅體現在網劇與電視劇的逐漸趨同,更體現在內容為王的現狀當中。

回望2013年,電視台被《小爸爸》、《辣媽正傳》之類辣媽、辣爸領銜的育兒劇全面佔領。這一風潮的背後是電視劇觀眾的正式換代:大爺大媽手中的遙控器,徹底讓位給進入生育高峰的80後90後。

到了2017年,受網路深刻影響的觀眾成新一代電視劇受眾主力。他們的審美、好惡、收看習慣等等,已經深刻改變了國劇的樣子——正在熱播的孫儷新作,為了追求網感,就曾將劇名由原來厚重的《大秦義商》改為現在的《那時花開月正圓》。

五年來,電視劇市場最翻天覆地的變化都離不開一個大大的「網」字:播出平台網台融合,網路平台在頂尖資源爭奪中後來居上,題材網文IP先行,網路劇異軍突起、審美情趣追求「網感」,視頻網站資本弄潮。

總之,互聯網已然成為中國電視劇最熱鬧的主戰場和「大金主」。生態環境的劇烈變遷,使得負重前行的電視劇行業在諸如收視率造假等「舊仇未報」的情況下又添天價片酬、播放量「放衛星」、「摳圖」製作、替身常態化等「新恨」……

但值得欣慰的是,現實主義題材幾經大潮滌盪依舊堅挺,關照當下、內容為大終究是人民的剛需、市場的王牌,也終於在潮起潮落後迎來2017的創作「大年」。

內容為王越來越成為共識

2017年在電視台播出的、截至目前綜合排名靠前的電視劇有如下幾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歡樂頌2》、《軍師聯盟》、《白鹿原》、《外科風雲》、《新射鵰英雄傳》等。

儘管總體上國劇越來越貴、片酬越來越高,質量提升並未與之成正比,但如果拋開巨大的基數,僅從這十個左右「頭部」作品來橫向比較,無論製作水平、題材的豐富程度還是藝術完成度等等,2017年都應該屬於電視劇創作的「大年」。

首先,這幾年市場關於IP劇的起伏和爭議從未停息。經過盲目炒作、瘋狂跟風、優勝劣汰等等幾輪大洗牌,對IP的態度在今年終於回歸理性。「三生三世」和《楚喬傳》的創作態度明顯主動糾偏IP劇過往的教訓——尊重傳統電視劇創作規律、合理使用IP。

這兩部劇分別在日播劇和周播劇兩大主戰場創造了新的最好成績,市場收益可觀。可貴的是口碑也成功逆襲,扭轉了輿論長期對IP劇的「成見」,也爭取了很多非「粉絲」型的主流觀眾。傳統電視劇觀眾和「粉絲」型觀眾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

其次,今年還徹底終結了《甄嬛傳》等大古裝領銜市場主流的趨勢,《人民的名義》、《歡樂頌2》、《白鹿原》、《外科風雲》、《我的前半生》等現實主義作品在「爆款」梯隊中,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佔上風。

這也反映了核心的幕後電視劇製作團隊,在經歷了幾年的衝擊、迷茫、摸索之後,理清思路、站穩腳跟,堅定了創作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縱觀上述IP劇的理性回歸,以及現實主義的逆襲,其實不難發現,二者的融合和互相借鑒是雙雙適應市場的出路所在。

網劇和傳統電視劇越來越趨同

相比五年前,電視劇市場另一大劇變就是網劇內容質量的顯著提升,已逐步告別粗製濫造。2013年前後,網劇的單集製作成本平均在10萬元左右,如今500萬+的單集成本已非罕見,言必稱「製作水準向頂級電視劇、美劇看齊」。

2013年,收費觀看網劇在很多人看來只是個「美夢」,如今大量題材窄眾、以發展會員為目的的超級定製劇層出不窮。今年暑假,兩大視頻網站分別推出《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同題競爭,竟都賺了盆滿缽溢。

網劇的崛起,也吸引了很多優秀的導演、演員、製作團隊投身到網劇的製作行列中。馮小剛、侯鴻亮、孔笙、管虎、張黎等行業大佬都深度參與了網劇製作。

2016年《太子妃升職記》的驚艷表現到今年已非孤本,《白夜追兇》、《春風十里,不如你》、《無證之罪》、《法醫秦明》、《鬼吹燈》等自製網劇全面開花。精準定位特定群體、細分市場窄眾題材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做法。「懸疑+」和「青春+」是最受歡迎的兩大門類,特別是前者,強情節快節奏,燒腦反轉,直擊觀眾的興奮點和饑渴點,非常符合年輕網路觀眾的審美需求。

網路平台和電視台越來越融合

不可忽視的另一大趨勢是,網路平台與電視台合作越來越頻繁,融合度越來越高。網劇與電視劇的標準越來越統一。而播出形式上,網台聯動也越來越頻繁。

在這個領域具有標杆意義的就是周播劇市場的劇烈變化。2015年《花千骨》在暑期檔的巨大成功給國劇試水周播劇注入了強心劑。然而僅僅時隔兩年,對於從業者來說《花千骨》已恍如隔世。這是因為,一方面,競爭更為慘烈,同時有幾部周播劇在同步更新是常態;另一方面,網綜和其他碎片化信息的衝擊大大消解了市場關注度;先台後網、先網後台、半台半網、半台全網等等模式層出不窮,反映了供求天平隨時的傾斜。

以《軒轅劍之漢之雲》為例,該劇自8月8日在上海東方衛視周播劇場和愛奇藝同步開播以來,因「半台全網」的播出模式引發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所謂「半台全網」,即該劇在衛視播出到一定集數,餘下劇集只在網路平台播放,只有付費會員才能觀看。在業內人士看來,從此前的先網後台、先台後網、半台半網到如今的半台全網,表明網路平台話語權不斷增強的同時,也表明各方對劇作質量的信心以及高品質影視劇越來越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圈 的精彩文章:

全媒體「中央廚房」會成為傳統媒體的救命稻草嗎?
精細化運營 軟硬一體,看媒體平台如何彰顯社會服務屬性
放棄陳舊套路,方能俘獲觀眾:影視劇製作方終於開竅了
清流綜藝《見字如面2》回歸,以「逆娛樂化」姿態輸出價值引導
在娛樂和專業之間尋找平衡,唱將《蒙面》不蒙心

TAG:傳媒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