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因果不虛,定業是否能轉?

因果不虛,定業是否能轉?

業報是由於過去所造善惡業而招感的果報,種善因必定得善報,惡因必定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因果法則,乃這世界不變的真理。因此祖師大德云:「欲知過去因,今世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世做者是。」在《溈山警策》中也提到:「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此定業難逃。

若所受果報及時間均已確定即為定業,但若果報或時間仍不確定,則為不定業。不過業有輕、重之分。《瑜伽師地論卷九十》提到,造作諸業中,有三種因緣而成為重業,此三種因緣為:

一;由心念意樂而作業:造業之動力為猛烈煩惱,或是經過深心思惟而造作的,此令所造業成為重業。

二;由種種加行而作業:無間斷而殷重的造業,長時積集,或是作勸他人造重業等加行,所成者也是重業。

三;所作業對象為恩田:即造業之對象為對己有恩之父母、師長,或是對眾生有恩之出世間的聖賢,不論是善業、惡業,此所造者為重業。具有上述三因緣中任一種業,屬於重業,不容易轉,不俱上述因緣,為輕業,則容易轉。

業有善惡之分,惡業才需要轉,惡業中定業、重業並非完全不可轉,所謂業由心生。只要至誠發露,慚愧懺悔,發大願心、髮長遠心,勤修善法,如念佛、誦經、布施等,仗三寶慈力加被,必能消除罪障,重報輕受。

乃至於更究竟了知一切法為空性,回歸自心,不起心,不動念,寂然不動,這才是真正的空,空中又不妨礙有種種妙用即妙有。如果契悟當下這念心,心時時清楚明白,處處作主,清楚明白即定,處處作主即慧,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定慧之中,所謂「三昧加持力,定業也可轉」,達到定慧等持,即便受報,但因心不受外境所影響,依然自在,此即重報輕受。

應該如何契悟這念清凈心?佛法有事有理,平時除必須多親近三寶,薰修佛法的道理,進一步還要將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不斷觀照自己身、口、意三業,於平時確實做到反省檢討、改進,讓心中善法日增,惡念減損,心中沒有貪瞋痴等雜念、妄想,自然就會與清凈的法相應。而菩薩就是深信因果道理,了解心性,知道一切萬法都不離當下這念心,不斷在因心上努力,而能斷煩惱,身心任運自在,若人人都能了解這道理。在因上努力,修習種種善法,自然能轉除業障,修行之路也能愈走愈光明。

我們看一個見性的故事;唐朝丹霞禪師有一次想要去拜見馬祖禪師,在路上碰到一個白鬍蒼蒼的老人及一個髻齡的童子,丹霞禪師見老者器宇不凡,因此向前恭謹的問道:「公住何處?」老人用手一指上下,回答道:「上是天,下是地。」這意思是說宇宙之內都可為家。丹霞好像抓住了老人的辮子,追問道:「若遇天崩地陷怎麼辦?」這意思是說宇宙天地毀滅了怎麼辦呢?老人高聲呼叫道:「蒼天!蒼天!」這意思是說宇宙天地是成住壞空的。

童子就在旁邊「噓」了一聲,這噓聲的意思是透露自家本性的住處是不生不滅的。丹霞大大的讚美道:「非其父不生其子。」老人與童子隨即入山而去。住,吾人要住何處?慈航法師說:「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所以上是天,下是地,處處無家,處處為家。但世間人把自己住在聲色貨利里,住在功名權力里,而聲色貨利功名權力都在變異不停,哪裡能平安無事的安住?

人若能肯定自己,不被五欲六塵的境界牽著鼻子走,心能安住,則天崩地裂又奈我何!那業報、善惡業又能奈我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修禪凈密 的精彩文章:

眼見佛性的含義,討論
《圓覺經》普覺菩薩,欲求圓覺應除四種病相
真正修行,放下自己的觀點,體會更深
禪宗開山祖師留下的「安心」教法
歷代大德開悟見性後的一句話,看懂當下就成就

TAG:實修禪凈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