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為什麼是首都——平原並不好走

北京為什麼是首都——平原並不好走

古代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在黃河流域。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遠離核心區域,甚至可以說位於邊疆地帶。從一個邊疆城市逐步發展成為全國首都,這中間包含著豐富的歷史變遷。

在這個歷史變遷中,地理、政治、軍事等多方面因素交錯在一起。從整體上回顧這個過程,一些藏在歷史深處的長時段規律變得清晰起來。那些已經消失了的歷史,重新浮現出來。

「龍椅」和「北平灣」

汽車進入普通人家庭以後,很多北京居民周末都會開車進山玩玩。北京是個三面環山的城市,有山有水,周邊旅遊資源很豐富。

三面環山的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差不多位於最北部。再往北就是燕山山脈了。這種背靠山脈,南向大平原的地形,有人稱之為面南背北的「龍椅」,說這就是北京成為首都的原因。這種風水型的解釋當然只能作為閑聊的談資。

三面是山,一面向大平原的「龍椅」地形,實際上就是探入山區的一塊平原。類比探入陸地的海灣,人們將這裡稱為「北平灣」。

三面環山的「北平灣」

如果今天從北京向南進入華北大平原,當然一片坦途,哪裡都可以走,但在上古時代,情況大不相同。

華北平原是典型的沖積平原,由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攜帶的大量泥沙沉積而成,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水一帶,沉積層厚達5000米。地質史上,海水曾經直接拍打太行山脈。後來,河流帶來的泥沙漸漸沖積,海洋後退,華北平原逐漸形成和擴大。春秋戰國時,海岸線大致在今天的天津附近。現在,華北平原還在不斷擴大。

因為是沖積而成,華北平原的地勢很低很平坦,大部分地方海拔不到50米,沿海地方甚至不到10米。這種地勢平坦地區的河流,河道很寬很曲折,流速不快。並且,華北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的兩三個月。往往幾天甚至幾小時的降水就會導致河流泛濫。河流之間的低洼處則會形成大片淺湖。在今天的河北白洋淀還可以看到這種沼澤和濕地的景象。

排水對今天的人來說不是難事,但對古人來說卻非常困難。大規模排水則完全不可能。而且,一直到公元前後,黃河的入海口都要比今天靠北得多,差不多從現在的天津一帶流入渤海。華北平原早期的先民,想必飽受黃河泛濫之苦。這是華北地區開發遠遠落後於西北渭河谷地的主要原因。

2016年7月,河北邢台七里河一夜暴雨,釀成洪災。洪水衝出河道,附近村莊死傷慘重。現代人對於這種情況都難以應付,可以想見古人該是多麼一籌莫展。

氣候方面,古華北比今天要溫暖得多。商代時,山東泰山周邊有野生大象、犀牛、麋鹿等亞熱帶動物。河南殷墟附近出土過埋葬大象的象坑。在如此水熱條件下,古華北平原完全是莽莽蒼蒼的密林景象。

也就是說,今天看起來一片平坦的大平原,古代卻遍布著難以穿越的河流、沼澤、森林,夏季還經常有洪水肆虐。交通靠雙腳步行的古人根本不可能像今人那樣輕鬆穿過華北平原。

華北地區的一些地名,滄州、濟南、臨淄、菏澤等,正表明了這些地方曾經的低洼多水。華北平原的這種狀況,隨著後來氣候、降水量、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變化,逐漸消失在歷史深處。

(未完待續)

本文內容主要來自侯仁之先生所著《北京歷史地理》。此書為侯先生1942年所著。其中內容未在其他書中見到。關於北京歷史地理的成因等重要理論,請教歷史地理專家後得知,後來並無重要的更深入研究。關於華北平原早期歷史、華北大道的形成演變等等,是很有意義的課題。希望今後能看到更豐富、深入的研究。

蘋果用戶打賞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子暘 的精彩文章:

所謂「戰鬥民族」

TAG:李子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