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中國人自古便有俠客夢。俠是什麼?

俠,是司馬遷的《遊俠列傳》——急公好義,能救人於危難之中,鐵骨錚錚的一條好漢;

俠,是李白詩中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俠,是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義氣淋漓、嫉惡如仇,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俠,是金庸古龍筆下人物的神功蓋世、歷盡艱難困苦終成一代大俠。

這位民國大師,亦是絕代無雙的大俠。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貧窮不滅俠客夢

「江南貧俠」,聽起來頗奇怪,俠便俠,怎麼還「貧」呢?

此乃大俠徐悲鴻自立名號。

他出生在江蘇宜興,自然是「江南」。

「貧」字,是他的出身——他的父親是一名鄉村畫師,靠走街串巷賣畫為生。

徐悲鴻6歲就跟著父親學畫畫,當他賣畫的助手。

賣畫能賺幾個錢?日子過得可真苦,但小孩子沒有金錢概念。

只知道,父親筆下的、戲台上瞧見的,那些威風凜凜的俠客們,懲奸鋤惡、扶危濟困,真是響噹噹的英雄!

小徐悲鴻也想當大俠,為此魂牽夢繞。

他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一時興起,拿著父親畫畫用的顏料給自己塗抹了個大花臉,拿著根木棍,嘴裡念念有詞:「噠噠噠!江南大俠來也,惡賊快快住手!」

其他小孩本來嬉笑著看著他,突然一下子散了。

徐悲鴻一回頭,父親就在背後,正怒目瞪著自己。

父親一臉怒氣,拉著徐悲鴻的手臂,正抬手要打,突然一陣悲哀攫住了他的臉。

他緩緩放下手,說道:「以後別這麼玩了,顏料貴,我們窮苦人家,還要憑這些吃飯。」

心驚膽戰的徐悲鴻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那是他第一次真切地知道「貧窮」的滋味。

但俠客夢並沒有被貧窮壓倒,當不了「江南大俠」,那就當「江南貧俠」!

學會了篆刻的徐悲鴻,端端正正地在一方印石上刻上了這四個字,給自己的畫作鈐上。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俠者,見不平則不忍

13歲那年,徐悲鴻跟著父親到處賣畫,正巧經過一家茶館。

茶館門口圍著一群人,中間坐著位哭泣的婦人。

原來這婦人本在這茶館門口擺攤為生,新近喪夫,茶館老闆欺負寡婦,要把她趕走。

眾人議論紛紛,有人面露憐憫,但無人想管這「閑事」。

徐悲鴻問清楚了事情,義憤填膺,當即走進茶館找老闆論理。

沒想到這茶館老闆蠻不講理還脾氣暴躁,對著徐悲鴻破口大罵。

對罵之際,茶館老闆抄起一個茶杯就朝徐悲鴻扔去。

「哐」的一聲,茶杯正中徐悲鴻的額頭,掉到地下「啪」地摔碎。

鮮血從徐悲鴻額頭滲出來。

從此,他額頭留下了一道疤痕,成了伴隨終生的「大俠標誌」。

俠者,路見不平不可忍,必拔刀相助。

少年徐悲鴻雖沒有刀,也毅然相助,結果落了個頭破血流,但一生的俠義肝膽、英雄底色,已經露出崢嶸。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貧」字逼死英雄漢

1915年,「江南貧俠」20歲了,依然沒當上大俠,「貧」字卻依然形影不離。

這一年,他過得太慘了——父親去世,妻子去世,年幼的兒子也因天花夭折。

他把自己的名字徐壽康改成了徐悲鴻——是啊,孤孤零零的他,豈不正似蘇東坡筆下寂寞悲鳴的「縹緲孤鴻影」?

他離開已成傷心之地的家鄉,來到上海打拚。

上海對這名鄉村屌絲並不友好——由於沒錢送禮通關係,他連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

他到商務印書館像找份畫插畫的工作,本來十拿九穩,後來還是被別人替了。

徐悲鴻自覺實在走投無路了,找到了他在上海唯一的朋友——商務印書館發行所的黃警頑。

「老黃啊,我在上海實在待不下去了!在這邊我舉目無親,只有你一個朋友,永別了!」

道完別,徐悲鴻轉身離開。黃警頑越想越不對:看這小子的神情,不會想不開吧?

想到這裡,黃警頑打了個激靈,連假都沒請,趕緊跑出去找徐悲鴻。

沿四馬路走向外灘,找了好久,才在新關碼頭邊找到了徐悲鴻。

他正在碼頭邊上來回踱步,焦躁不安。

黃警頑過去拍拍徐悲鴻的肩膀,徐悲鴻回頭,兩人眼神一對上就心領神會,什麼話也不用說了,抱頭痛哭起來。

原來,徐悲鴻已經四天沒交房錢,被旅館老闆趕了出來,面對繁華卻無容身之地的上海,他萌生死意。

幸好黃警頑拉了一把,不然中國美術史可要有一場大損失!

黃警頑把自己宿舍騰出一部分給徐悲鴻住,又借了他一筆錢,讓他繼續找工作。

貧俠貧俠,還沒成俠,竟差點被「貧」字逼死。

可如果沒經歷過這麼艱苦的貧,又怎麼造就後來震爍古今的俠?

這一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正是徐悲鴻「天將降大任」的必經之難。

歷經此難,他的決心和意志方能衝破一切阻礙,修得正果。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閉關八年練就神功

武俠小說里,主人公成為大俠的方式總是很傳奇,偶爾拾得的秘笈,無意撞見的前輩,都是促成武功大長的因素。

但徐悲鴻成為大俠的道路卻充滿了艱難不易——從24歲開始,他花了八年人生最璀璨的青春年華,在歐洲習畫。

徐悲鴻出國拿的是北洋政府的官費,但是時勢動蕩,國庫的錢都拿去打仗了,給留學生的官費不多,還不穩定。

因此徐悲鴻在巴黎時,生活水平就很低,經常是麵包就白開水解決一頓飯,長此以往,就把胃給搞壞了。

有一次他去參觀一場難得的畫展,一大早就去了,在裡面逛了整整一天,粒米未進,等到展館關門才出來。

飢腸轆轆的徐悲鴻在寒風中走路回家,突然胃裡一陣絞痛,痛得他一下子蹲在地上,半晌才能扶著牆站起來。

在異國他鄉的冰冷氣候和粗劣食物中,徐悲鴻患上了胃痙攣症,時不時就會病發,發作時,腸胃痙攣,疼痛難忍。

但他仍然堅持作畫,痛得受不了時,甚至在畫上題辭:「人覽吾畫,焉知吾之為此,乃痛不可支也。」

可就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官費突然就中斷了。徐悲鴻迫於無奈,從消費水平高的巴黎搬到了消費水平較低的柏林。

在柏林,他迷上了荷蘭畫家倫勃朗的畫,經常去美術館裡臨摹,一待就是一整天,明知胃不好,依然廢寢忘食。

成為大俠需要閉關修鍊,那麼徐悲鴻就為此閉關長達八年。

如果修鍊神功需要付出代價,那麼徐悲鴻無疑付出了——八年的困苦生活對他的身體造成了許多損害。

徐悲鴻改了自己的原名徐壽康,沒曾想一語成讖——最後自己不「壽」也不「康」,為了練就繪畫神功落下一身的病根。

可這些對一名俠義之士,算得了什麼呢?如果壽而康卻不能為自己所欲,那要壽康何用!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神鵰俠侶》中,郭靖對楊過說了一句話,成為「俠者」的著名定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徐悲鴻生逢亂世,國難之際,自當拔劍而起,一展俠義風範。

抗日戰爭爆發時,徐悲鴻已經是世界著名的畫家。

從1939年到1942年,他不畏戰火與顛沛流離之苦,遠赴南洋,在新加坡、吉隆坡等地舉辦了多次畫展。

畫展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獻給抗戰將士們。

1940年,抗戰進入了極為艱難的階段,國內戰場節節敗退,許多人發出了悲觀的論調,認為中國必敗。

徐悲鴻拍案而起,畫出一幅震驚世界的《愚公移山》。

畫面上的男人們,赤裸著肌肉發達的身體,高舉釘耙,奮力移山,像是在直斥「投降派」:

「你們還是中國人么!忘了你們的祖先,拋棄中國人世代相傳的鐵骨,真讓我們蒙羞!」

此畫一出,各地輿論響應熱烈,有人認為,徐悲鴻這一幅畫對士氣的鼓舞,堪稱立下大功。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愚公移山》

徐悲鴻的畫作中,最為不朽的恰恰都是「為國為民」的著作。

1938年,南京淪陷,徐悲鴻隨國民政府遷到重慶時,沿途目睹中國百姓苦難,不計其數。

徐悲鴻眼中流淚、心中淌血——「我能為中國百姓畫些什麼!」

於是,他看見一位貧寒女子在街頭撿破爛,受觸動而畫出《巴之貧婦》;又親見重慶人民在山間肩挑百斤水,上下千級階的艱苦生活,而畫出《巴人汲水》。

他的畫作開始具有「史詩」色彩,巨幅大作,氣壯山河,而且畫的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令人心潮澎湃的悲壯故事。

一幅《徯我後》,三米長兩米寬的大型畫作,畫的是百姓遭受夏桀暴政虐待的場景。

畫中的男女老少膚色黧黑,沉重的苦難壓在他們緊鎖的眉頭和僵硬的肩膀上。但他們卻同時望著一個地方——那是商湯的軍隊,來拯萬民於水火之中。

畫作展出後,有陰險小人背後中傷,說徐悲鴻這幅畫居心叵測,乃影射國民黨是夏桀,是抹黑政府、蠱惑人心的罪證。

徐悲鴻聽聞此言,哈哈大笑:「我就是這個意思!」

他並不忌諱自己的批判,因為大俠行事,光明磊落,根本不必討好誰、畏懼誰。

在他的畫中,沒有舊式文人孤芳自賞的春花秋月,只有民族史詩、百姓苦難。

讀懂徐悲鴻的畫,就讀懂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就讀懂延續千年的中國俠客最重要的仁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徯我後》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俠者,英雄惜英雄

徐悲鴻當年留學,深知經費不濟的痛苦。因此成名後的他特別樂意幫助留學生。

「五卅運動」之後,徐悲鴻受福建省政府之託,為烈士蔡公時畫一幅油畫肖像。

畫像完成後,他卻沒有收取酬金,而是向福建省教育廳討要一個留學生名額,他想給自己的學生呂斯百。

沒想到呂斯百得知消息之後,卻寫信給徐悲鴻,說自己的同班同學王臨乙水平高超,應該讓賢與他。

徐悲鴻接信大笑,把信給教育廳的負責人看,說:「我這學生倒是頗有古代賢人『己欲達而達人』之風,如此人才不可埋沒啊。」

對方心領神會,給了徐悲鴻兩個名額,把呂斯百和王臨乙都送出去留學,後來兩人都學成歸國,成為中國美術棟樑。

著名畫家傅抱石,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寒,連顏料都買不起,卻被徐悲鴻慧眼識珠選中。

為了送傅抱石出國深造,徐悲鴻去找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說:「貴省出了這麼一位人才,是江西的驕傲,應該送他出去留學啊!」

熊式輝當然不肯輕易答應,徐悲鴻也對這些政客的行事風格心領神會,掏出自己的一幅畫相贈。

於是傅抱石才得以前往日本,終成一代大師。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1929年,徐悲鴻經蔡元培推薦,出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在給學院物色人才時,徐悲鴻想到了造詣高深的齊白石。

當時白石老人已經67歲高齡,一輩子沒上過大學,更別提去大學教書了。

徐悲鴻親自到齊白石的畫室,兩人暢談藝術,年齡相差三十歲,卻大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

於是,徐悲鴻邀請齊白石到北平擔任教授,但卻被齊白石婉言謝絕。

徐悲鴻也沒多說,過了幾天再次登門,交流完藝術之後,徐悲鴻再次提出邀請,卻依然被婉拒。

兩次不行,那就再來一次。徐悲鴻第三次登門,齊白石終於向他說明了自己不肯任教的原因——擔心自己一把年紀,管不住學生,怕壞了名聲。

徐悲鴻說:「無妨,您不需要講課,只需要作畫示範即可。如果不放心,我可以陪您去上課。」

齊白石這才終於答應。沒想到去了之後,上課的反響非常好,齊白石也因此走上講壇,桃李遍天下。

後來白石老人還特意寫詩紀念此事,詩中道:「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

俠者英雄,真英雄惺惺相惜,假英雄咄咄相逼。

徐悲鴻愛才如愛己,惜才如惜命,這才是俠者真本色——胸襟之廣闊,能容普天之下所有英才。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右一)齊白石(左二)合照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貧俠致名卻不致富

武俠小說中的大俠似乎從來不需要擔心經濟來源,去哪兒都能出入酒館、花天酒地,還能仗義散財,視金錢如糞土。

徐悲鴻也視金錢如糞土——不過他並沒有花不完的錢,他的錢都花在買畫上了。

徐悲鴻買畫瘋狂到什麼地步呢?經歷過抗戰的顛沛流離,許多藏品散失的情況下,徐悲鴻去世時仍然藏有古代、近代名家作品1200多幅。

一座美術館都不一定放得下!

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晚年曾說,他小時候在家裡就沒見過現錢——父親工資一發,就全拿去買了畫,連他上學的學費都要母親變賣衣服來湊。

每個星期都有字畫商人拿著畫上門推銷,徐悲鴻也來者不拒,一幅一幅過眼,見到中意的字畫就抑制不住滿臉的興奮之情。

狡黠的商人一見徐悲鴻的臉色變化,就知道這幅畫可以提價了——反正徐悲鴻大半都會買下,無論價格。

次數多了,家人也埋怨徐悲鴻:你就不能收斂一下表情嗎,鎮定一點才能壓價。

徐悲鴻說:「那可不行,我看見好畫就忍不住要失控。」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1937年,徐悲鴻偶然買到了一幅國寶級寶貝——唐代畫作《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鴻將其奉為至寶,抗戰逃難時,其他畫作都可以打包裝箱,唯獨《八十七神仙卷》一定要隨身攜帶。

即使如此謹慎,這幅寶貝仍然在戰時一次緊急空襲之後被偷走。

徐悲鴻心急如焚、寢食難安,多方尋找仍然不得。他痛悔自己喪失國寶,把自己稱為歷史罪人。

沒想到兩年後,這幅畫作又在成都神秘現身。徐悲鴻了解此事後,立刻著手買回。

被盜容易贖回難,對方開價高得離譜,但徐悲鴻二話不說,先是匯去了20萬元現款,又寄了一堆自己的畫作過去,才終於得以完璧歸趙。

許多經歷過貧窮的人,在成名之後都會害怕貧窮,徐悲鴻卻一輩子不願致富——即使他的畫已經價值連城,他卻仍然用這些錢去換別人的畫。

似乎在他眼裡,缺錢不算貧,缺畫才是大困窘。他並不算「視金錢如糞土」——畢竟錢還能買到畫呢!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俠者,不懼犯禁,無畏強權

韓非子說,俠客精神是「以武犯禁」,敢於用武力觸犯常規、挑戰權威。

對於徐悲鴻來說,雖無武力,但「犯禁」是常有的事。

抗戰爆發前,徐悲鴻住在民國首都南京。

那時候國民黨對全國言論的統制十分嚴厲,因言獲罪的人屢見不鮮。

徐悲鴻卻在自己家中畫室門上貼這麼一副對聯:上聯是「獨持偏見」,下聯是「一意孤行」。

每個字都有半米見方,比人頭還大,顯得氣勢磅礴、不可一世。

徐悲鴻家中來往的常有政府要人,甚至國民黨的宣傳委員會主席葉楚愴就住他家對面,但徐悲鴻就這麼大大方方地讓所有人看他的「獨持偏見」和「一意孤行」。

這股子不合時宜的霸氣,正是徐悲鴻膽敢「犯禁」的俠氣。

國共內戰正激烈的時候,徐悲鴻參觀了一個「全國木刻展」,發掘到了一位天才版畫家古元。

以徐悲鴻愛才惜才的風格,自然是要向畫壇推介一番,可問題是——這位古元,是共產黨員。

在國民黨治下褒揚一位共產黨員,這不是找死嗎?徐悲鴻就敢。

他發表了一篇評論,稱:「我在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十月十五日下午三時,發現中國藝術界中一卓絕之天才,乃中國共產黨中之大藝術家古元。……他必將為中國取得光榮。」

他毫不遮掩古元的身份,也毫不掩飾自己的讚美之情——如此鄭重其事又坦坦蕩蕩的介紹,確實是大俠風範!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1948年,內戰正酣,國民政府撥給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一筆錢,命令其南遷。

此時正是徐悲鴻擔任校長,徐悲鴻認為,學校正缺經費,這筆錢不應該用來遷移學校。

他自作主張,大筆一揮,把這筆錢挪來改善學生伙食,拒絕南遷。

國民政府對此惱火不已,但很快兵敗如山倒,也拿徐悲鴻沒辦法了。

俠者之所以以武犯禁,是因為正義高於強權。

俠義精神自有一種超然於世俗利益的卓絕范兒,正如徐悲鴻喜歡畫的奔馬,一騎絕塵,將張牙舞爪的強權甩在身後。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奔馬圖》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俠者至情,卻被命運捉弄

俠客中頗有多情浪子,徐悲鴻一生有數段感情經歷,但卻不意味著他就是浪子。

與其說徐悲鴻是多情浪子,不如說他是在不斷尋求自己的真愛——然而,正應了他為自己取的名字「悲鴻」,鴻自然應該是孤獨的,他的情感經曆始終不圓滿。

第一段婚姻以妻子去世、幼兒夭折告終,第二段婚姻以離婚告終,第三段婚姻雖和美,徐悲鴻卻無福消受,結婚八年便撒手人寰,留下年輕的妻子守寡。

而這中間,還有一段有緣無分的師生戀。

1919年,20出頭的徐悲鴻和蔣家小姐蔣棠珍相戀了。

但此時蔣棠珍已經有婚約在身,兩位年輕人意亂情迷,衝動之下竟私奔出國。

徐悲鴻給伴侶取名蔣碧微,後來她也用這名字用了一輩子。

然而激情過後,兩人在三觀上的不合開始漸漸顯現——徐悲鴻對藝術的狂熱的愛,決定了他對身邊伴侶無法照顧周到。

但蔣碧微卻是大小姐出身,擺脫不去喜歡享樂的習氣。

如此相處日久,感情也開始淡漠起來。

徐悲鴻已經是功成名就的美術家了,婚姻生活也進入了平淡乏味的時候,就在此時,一名美麗而聰穎的少女闖入了他的生活。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這是他的學生孫多慈。徐悲鴻對她的情愫從對學生的欣賞憐愛開始,勢不可擋地滑向異性之愛。

而正值芳華的孫多慈,對怎麼抵擋得住一位赫赫有名的老師的熱烈憐愛呢?於是少女也芳心暗許。

徐悲鴻開始在她身上投入比其他學生多得多的精力,乃至整個班都感覺到了孫多慈的特別;

徐悲鴻為她出版了一本個人畫集,原本想親自給她寫序,卻畏懼流言,請了自己的好友著名美學家宗白華來作序;

徐悲鴻為她花了許許多多的像,甚至有一幅《台城夜月》,畫著自己和孫多慈共賞明月。

兩人不在一起時,孫多慈給徐悲鴻寄去紅豆一枚,和一條手帕,手帕上綉著「慈悲」二字。

愛情故事總是甜蜜的,可徐悲鴻清楚自己是有婦之夫,再也不能像當年一樣鬧一出「私奔」。

他需要儘力克制自己。他向蔣碧微坦白此事,並且說自己只是愛慕學生的才華,絕對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沒想到,徐悲鴻沒出問題,蔣碧微卻出軌了——和追求她已經很久的民國政要張道藩。

婚姻至此,已經沒有再維持下去的必要了。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與蔣碧微

離婚之後,徐悲鴻本以為能和孫多慈結合,卻沒料到,孫家父母極力反對此事,甚至為此搬家,將孫多慈帶走。

一段美好戀情,竟然就此無疾而終。幾年以後,孫多慈還寫信給徐悲鴻:「我後悔當年因為我父母的反對,沒有勇氣和你結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會再見到我的悲鴻。」

可他們始終沒有再見。

後來,徐悲鴻又找到了值得託付終身的賢妻廖靜文,孫多慈也嫁給他人,兩人聯繫越來越少。

1953年徐悲鴻去世,孫多慈還是通過蔣碧薇之口才得知。

他們的戀愛,充滿了柏拉圖式愛情的純真和美好,他們互相仰慕才華,在令人絕望的現實生活中彼此依靠,以對方為自己生命中的一縷光。

無奈造化弄人,一別而竟終身不得再見。

俠者至情至信,卻終究拗不過宿命。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江南貧俠」徐悲鴻一生實踐俠義精神——

他既能安貧樂道又能富而助人;既能練就神功又能濟世安民。

他的故事比武俠小說更為傳奇——因為他所面臨的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而是充滿艱難險阻、血雨腥風的現實世界。

在武力至上、權謀得逞的時代,在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國勢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在本不應該有俠客的時代,他橫空出世。

這才是最可貴的俠!

江南貧俠,以畫筆、義膽、仁心,鑄就超越所有小說的真正傳奇。

徐悲鴻和他的28個裸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境 的精彩文章:

大曾畫畫:月亮要走我不走,我在月下啃豬手,突然想起心上人……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4件事上(深度好文)
鬼谷子智慧:見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愛我中華|中國文化七大特徵,中華民族七大品格
中國,謝謝你寵我

TAG:禪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