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真正有遠見的校長會知道,大學的本質不是四處排名,而是自我尊重

真正有遠見的校長會知道,大學的本質不是四處排名,而是自我尊重







華哥說


前幾天,中國首批「雙一流」大學與「雙一流」學科名單正式出爐,引發大學、大學生、大學校友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持續熱議。或許,正當努力爭創世界一流大學其時,我們應當再一次回溯歷史,重溫那些為現代大學制度奠定基礎的教育家們的理想與旨趣。


作者:許知遠


本文選自《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全文2701字,讀完大約4分鐘




· 

01

 ·



在一般德國人心目中,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的名聲或許無法企及他的弟弟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這位偉大的探險家,曾經到過遙遠的南美洲進行考察,是一個劃時代的地理學家與自然科學家,同時他給死板的德國精神中注入了一種生命的本真活力。





洪堡大學校徽上,是創始人洪堡兄弟的頭像




但是,如果把時間放在更深遠的人類歷史中,放入一個更廣闊的人類精神的範疇內,這位看起來更加溫柔的哥哥則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他幾乎制定了19世紀後人類精神生活的半個框架——無與倫比地構建了現代大學模式。

尤其在中國,由於蔡元培校長對於柏林大學經驗的成功借鑒,使得威廉·馮·洪堡的教育思想被廣泛引用。儘管據考證,蔡元培從未讀過洪堡的著作。但是,如果僅僅憑藉蔡校長在柏林大學的考察,就可以使得北大發展得如此成型,至少從一個側面說明柏林大學模式的優越性。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弗萊克斯納在經典著作《大學之理念》中,也曾把柏林大學視作大學之楷模。「將研究引人大學,開創研究型大學」、「對科學的探索」、「堅持學術自由原則」是貼在洪堡身上最偉大的標籤。





德國洪堡大學校門前威廉·洪堡塑像






· 

02

 ·



但是,長久以來,我們卻忽略了洪堡身上一個重要的特徵,它同樣深遠地影響了大學的發展。洪堡是個強烈的理想主義者與卓越的人文主義者,人文理想實際上貫穿了他的整個教育思想。因為一個僅僅在位十六個月的教育大臣,如果不具備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是無法在一個依舊專制的普魯士時代,開創一個生動的教育局面的,更無法被後人親切地稱作「心靈大臣」、「精神大臣」。

一位洪堡的傳記作家,把「歌德—席勒—洪堡」視作德國古典文學時期的金字塔的三足鼎立的底座。儘管這位作家承認,在創作能力、在深度、在推動力上,洪堡與這兩位無法相比,但是洪堡卻是最成功地把這些古典主義理想傳播開來的人物。



洪堡曾經以駐外使節的身份長期居住在羅馬,並對希臘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希臘文化可以培養人的美好品性,為此他出色地掌握了希臘語。他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它(希臘)所處的高級程度是不可能在其他民族那裡再現的,這種程度就是高貴的、偉大的、真正值得不受約束的思想在靈魂中佔有統治地位,以及這種思想在教育的可觀性和人體運動的優雅性中生動地得到體現。」




他每天創作一首十四行詩,與歌德、席勒等人長久地探討著偉大的埃斯庫羅斯,在生命的最後他又成為一個出色的語言學家,被喬姆斯基稱作「語言學的開創者」。




德國洪堡大學校門前亞歷山大·洪堡塑像



· 

03

 ·



18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這個在政治上總是不得意的人有機會實現他的理想,當局在出於無奈的情況下,任命洪堡為普魯士教育大臣。




16個月的任期中,洪堡堅信,教育不應該是為維持生計和複雜的文明機構的實際功能做準備,而應該是理想主義類型的教育。這個典型的啟蒙運動的支持者幾乎重組了普魯士教育,憑藉的基本點是——相信人的價值,這種價值來自他的個性及其永恆的堅定性。




因此他創建了高級人文中學,規定了普通教育課程的廣泛性。為此,他寫道:




「確實存在某種必須普及的知識,且還有某種誰也不能缺少的對信念和個性的培育。每個人顯然只有當他本身不是著眼於其特殊職業,而是努力成為一個良好和高尚、受到教育的人和公民時,他才是一個好的手藝人、商人、士兵或經紀人。這種教育不應該是為維持生計和複雜的文明機構的實際功能做準備,而應該是理想主義的類型。」

在1809年,洪堡把這種理想傾注到組建柏林大學上。在這裡,他認為大學應該造就統一的、受到全面教育的德國人,為此大學必須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價值觀念,這一點不能受到國家的干涉,也只有在這個程度上,大學才能發揮他最重要的功效。他以一個出色的古典作家的優雅筆調這樣闡述道:



「在高等科學教育機構這個最高層次上,人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直接為了民族道德文化而開展的。有關部門這種機構的概念是建立在這樣一來的基礎上的,即這種機構的目的是在最深刻和最廣泛的意義上科學地展開工作,並把科學作為一種並非有目的的,但從本身來說卻是符合目的面準備好的精神和道德教育材料。」




洪堡極其強調科學研究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教師不發展知識,如何教授」。但是,洪堡對於科學態度更多的也是一種純精神的方式。他推崇「科學的精神」,主張為學術而學術,反對直接的利用價值,因為這會傷害到對真理的直接追逐。對這種精神,他幾乎上升到一種宗教情懷:




「一旦人們停止對科學進行真正的探索,或認為,科學是不需要從精神的深處創造出來,而是可以通過收集把它廣泛羅列出來的話,則一切都是無可挽回的,且將永遠喪失殆盡。這種喪失是針對科學而言的,如果這種狀態長期持續下去,科學將逃遁,以至它本身把這一用語如同空殼那樣留下了。這種喪失也是針對國家而言的,因為只有來自內心,且可以根植於內心的科學才能改變人的性格,而國家就如同人類那樣很少關心知識和談論,而是關心性格和行為。」





德國發行的郵票上的洪堡兄弟



· 

04

 ·



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著名的洪堡五原則:

一、科學是某種還沒有完全得出結論的東西,還沒有被完全發現,沒有被完全找到的東西,它取決於真理和知識的永無休止地探索過程,取決於研究、創造性以及自我行動原則上的不斷反思。

二、科學是一個整體,每個專業都是對生活現實的反思,對世界的反思,對人行為準則的反思。唯有通過研究、綜合與反思,科學才能與蒼白的手工業區分開。

三、科學首先有它的自我表現目的,至於它的實用性,其重要意義也僅僅是第二位。當然,對於真理進行的這種目標自由式的探索,恰恰能導致可能是最重要的實用知識,並服務於社會。

四、科學是與高等學校聯繫在一起的,唯有通過學術研究科學交流以及對整體世界的反思,才能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大學要學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對材料的理解。唯有這樣,才能形成他獨立的判斷力以及他的個性,然後,他才能達到自由技藝和力量的境界。

五、高校的生存條件是孤寂和自由,這就是坐冷板凳和學術自由,國家必須保護科學的自由,在科學中永無權威可言。

對此,甚至連皇帝威廉三世也說:「大學是科學工作無所不包的廣闊天地,科學無權威,科學自由。」

這個傳奇性的人物,在德國幾乎肩負了盧梭與狄德羅的雙重任務,他精闢得無可比擬地闡述了科學精神的價值。據此,我們才能理解為何這個溫文爾雅的人能在16個月改變整個世界文明的形態。





支撐這16個月成功改革的是洪堡從青年起就樹立起的理想主義情懷,一種從精神上啟蒙德國民眾的觀念。正如其傳記作家彼得·貝位格所說:「(教育改革)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早在計劃之前就已做好準備,教育改革不是洪堡的絕招,不是他的靈感或驚人之舉。他是把早已形成的思想、把一般的趨勢加以具體化來實現改革的;這種改革不是變魔術,而是收穫。」




歡迎轉發分享



【版權歸作者所有,華哥編輯



近期相關文章


【點擊藍字可以直接跳轉到文章】




  • 扎克伯格父母和他的聊天模式,趕快用到你孩子身上




  • 荷蘭孩子知道自己要什麼,與從小被父母這樣訓練學會放棄有關



  • 這樣的父母,會把孩子教成廢物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世界華人在周刊》海外留學/生活故事徵文開始啦~~


即日起,寫下你最想說的故事吧!


詳情請見(

風向,我在海外那些年——《世界華人周刊》「海外故事」有獎徵文活動啟動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合作方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高曉松炮轟清華學霸:名校畢業生是幹什麼的?
20萬香港底層的真實生存狀態:我還沒死,就住進了棺材房
在海外遇到危險怎麼辦?FBI教你這樣做
龍應台:我為什麼建議孩子從小多讀文史哲?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