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藏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收藏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作為一個收藏行業的從業人員,同時也是一個收藏愛好者,我常常問自己:對於收藏,我究竟持什麼態度?為什麼在總編視線中,反覆地告誡讀者朋友要冷靜客觀地對待收藏?有時甚至看起來像是給這個行業潑冷水?但轉念一想,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有太多的聲音都在鼓動我們去無度地購買藏品,卻很少有聲音提醒我們「理性收藏」及深人研究藏品的重要性。

的確,商品經濟的大潮下,很多時候收藏不像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活動,而像是一種披著文化外衣的消費活動。藏家也不像藏家,而像一個購物狂,只是在不停地買。我見過很多藏家,家裡都顯得很擁擠,有些藏家的家連立足之地都找不到,像是堆放雜物的倉庫。

當然也有一些有經濟實力的藏家擁有自己的藏品庫房,庫房堆滿了還有能力繼續投入,就開始籌劃創辦屬於自己的展館,使藏品可以公之於眾,當然這種藏家畢竟是鳳毛麟角。

最近看了一個電影,主人公是一個財經雜誌的記者,因為購物成癮的緣故,雖然收人不菲,卻一分錢沒攢下,反而因為瘋狂購物而債台高築。很諷刺的是,作為財經記者的她,一方面教人如何理財,而另一方面自己又難以自拔地揮霍無度,只能選擇不斷自圓其謊和不聞不問來逃避債務。面對接踵而來的賬單,影片中的主人宣稱:「我喜歡購物,因為……當我購物的時候,世間一切變得很美好,而當我停下來……世界又變得艱難……於是,我又去購物……」這種心態與我們這些收藏愛好者何其相像?作為一個收藏愛好者,我也有面臨入不敷出及將家裡堆成倉庫的窘境,這讓我不得不常常反省並糾正自己收藏的動機及方式,是出於對傳統文化的珍愛還是在滿足個人的佔有慾?

眾所周知,佔有慾是人類的本性,從童年開始,小孩子就對玩具充滿了佔有慾,之後每走過一個人生階段,又會迷戀上不同的東西,例如有些中學生會開始對「名牌」運動鞋情有獨鍾,有的青少年會迷上「蘋果」電子產品,而成年人則會愛上名包、名表、名車等等。

但與以上這些相比,收藏活動的意義就不那麼簡單了,收藏可以是對文化遺產的繼承與傳承,愛上收藏的人,可能有一顆熱愛民族文化的赤子之心,同時,也有可能成為戀物癖。以普通工薪層為例,剛開始可能只是買幾十或一兩百塊的藏品,後來就越過了千元大關,再後來碰上萬元以上的藏品,只要喜歡,也會毫不猶豫地將其買下。很快你的家人就站到了你的對立面,這不是收藏,是購物狂。也有的朋友,購買藏品雖然也有很嚴格的尺度和標準,但並非是自己喜歡或有一定的藝術特色及研究價值,其標準只有一個:增值空間,這無可厚非,但卻算不上是收藏,而是在投資,也就是做生意。

當然,我還認識一些朋友,因為收藏,而戒掉了煙酒;也有朋友,貌似沒有什麼專長,但卻因為偶然開始介入收藏行業,而顯示出特殊的才能;還有一些朋友,本來性格孤僻,卻因為收藏,而開始結交有著相同愛好的朋友,並在與朋友們不斷交流探討中,性格也開朗起來。

也許是出於個人偏好,我雖然收藏的東西很雜,但卻從不收藏觀賞性不高的藏品,例如農具、衡器以及沒有紋飾的陶品等等,但也見過一些朋友,專門收藏這些,依然樂在其中。作為一種興趣愛好,收藏本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我們卻有必要給自己提個醒:我收藏的動機是什麼?收藏給我帶來了什麼?

典藏拍訊 .guwan19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拍訊 的精彩文章:

明末清初時流行玩鼻煙壺
紫砂界巨匠,一代花器聖手,一把壺賣到3000多萬!
各大博物館館藏——清代瓷器上的畫中仙
《宮廷之雅:清代山子玉器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
「甲子擷珍——咸、同、光、宣四朝官窯瓷器展」之同治、光緒篇

TAG:典藏拍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