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熊孩子」絕對是近幾年網路熱詞榜上高頻辭彙,紅到就連最近大火的《戰狼2》都幽默地調侃一句:別惹熊孩子。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而在日常語境中,「熊孩子」並不是塘主圈粉的可愛萌,而是讓人頭疼的作鬧瘋。相信這樣的情景,你並不陌生:需要保持安靜的時候,總有「熊孩子」大吵大鬧,擾亂環境;來家裡做客,總有「熊孩子」亂翻亂動,毀壞你心愛的物品;更不要說撒潑打滾發脾氣,不講理了……

而當這些「熊孩子」令人惱怒不已的時候,你也總能看見有一位或幾位「熊家長」在一旁樂呵呵地「寬慰」你:哎呀,他只是個孩子呀!

曾經有一家餐廳貼出標語牌說,「如果您不能管好您的孩子,請不要帶他們來用餐。」

雖然有很多人罵這個餐廳不懂帶孩子的苦,但更多的人卻支持這家餐廳,他們表示:如果我的孩子是熊孩子,那是我和孩子的問題,其他人沒有必要為我們倆的行為買單。

所以,熊孩子的背後一定至少有一位熊家長,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那麼熊孩子是怎樣煉成的?究竟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變成討人嫌的熊孩子呢?

「熊孩子」預防篇

1. 「熊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在孩子逐漸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變得固執和愛發脾氣時。而真正的「熊孩子」的形成,正是在這一階段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而其兩大誘發因素正是:「缺愛」「溺愛」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缺愛」會導致孩子產生通過別種渠道或方式來獲取缺失的關愛;以報復等負面心態去對待周遭的人與事;心理不夠健康且缺乏正常年齡應有認知。最常表現出的情況就是搗亂以博得別人的關注。

「溺愛」會導致孩子產生過早的感受虛榮攀比帶來的身心優越感;將問題的主導權完全交給孩子,沒有建立內在的道德約束,過分的依賴父母並以此作為霸道擋箭牌,得寵過易心理自負自尊極強並使之逆反,這樣的孩子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只會一味地我行我素。

這提示著我們:父母在對幼兒或兒童教育中的方法分寸非常重要,我們通過長久以來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個體能力,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2. 「熊家長」修鍊手冊:

其實沒有熊家長,很難有熊孩子。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必須和孩子遵循同樣的社會準則。曾有一個小品:女子被批評以後跺著腳跳,並叫嚷著:「誰說我情緒化了?!我哪裡情緒化了?!」大家都笑她:你這樣還不叫情緒化嗎?

實際上,有時候這正是我們自己的寫照:

一邊打孩子,一邊喊:「誰讓你打人了?不許打人!」

一邊罵孩子,一邊喊:「不許罵人!誰教你罵人的?」

一邊發脾氣,一邊喊:「你脾氣大是不是?翅膀硬了是不是?」

這樣的「教育」有沒有作用,可見一斑。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那麼什麼是「適當的教育」?

簡單概括就是:以身作則、春風化雨的引導。用更直白的話來說,教育不能只是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期望,更應該是親子雙方共同達到期望:如果你希望孩子不發脾氣,那首先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因為孩子總是在模仿你,甚至超越你。

預防一句話:預防熊孩子從家長做起。

「熊孩子」康復篇

上面我們說到了,家長錯誤的家教育會導致孩子形成熊孩子。那麼明對孩子的「熊」,家長可以怎樣做才是更好的教育呢?

小斌是一個5歲的小孩子,有一次他媽媽帶他坐火車,一路上小斌吵吵嚷嚷,他的媽媽反覆輕聲地跟他說聲音小一點,他不以為然,總是安靜不到一分鐘又開始大聲一字一頓的讀故事書。

於是他媽媽在下一站,離他們的目的站還有接近四個小時的時候拖著行李帶著他下車了。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他媽媽說,我明白你有說話的慾望,所以我尊重你,但我也要尊重車上其他人,你現在想說多久就是多久,什麼時候等你說完了,不會打擾到其他人了,我們就什麼時候買票再走。

於是那一天,他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車站呆了七個小時。

中途他也哭著打滾,他媽媽只是平靜地說:「這是你自己犯的錯誤,你要學會自己承擔。你要哭鬧就繼續,哭累了我這裡有吃的。我不會因為你用哭威脅我就答應你任何事情,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

等他保證,他再也不吵鬧不打擾到別人的時候,他媽媽又重新買了票。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小斌說那次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吵鬧過。

上個案例中的家長面對孩子的「熊」就做到了很好的教育,那麼這類問題的家長要把握那些原則呢?

1. 明確規則。規則必須清晰、明確,且全家都共同遵守。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受到獎罰,再次明確和解釋規則,會讓孩子對這些準則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並且內化孩子的道德感。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2. 及時反饋。讓孩子感到自己被了解。如果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了解、關心和重視,他們就會更主動地學習、與人合作和關愛他人。大喊大叫、羞辱、傷害或者命令的方法,只能適得其反。不要為了幾天前的錯誤懲罰孩子,或者幾周以前的成就表揚孩子,因為在此之前,孩子就可能繼續為所欲為或者退步了。

3. 恰當說「不」。不縱容孩子的重要法則之一,就是學會對孩子說「不」。但是,需要以恰當地方式說「不」。你可以告訴孩子,他還能做什麼,試著告訴他不希望他這麼做的原因;同時分散注意力,給出另一種替代方案,如提供兩個孩子能接受的選擇;闡明規則,推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幽默地化解孩子的問題,認可隱藏在孩子未被滿足的請求下真實的願望。

「熊孩子」的預防與康復指南

年齡小的孩子什麼都不懂,於是一個孩子的行為便能直接的反映出其家長的教育是否得當。但是,孩子不懂事並不能成為家長的擋箭牌。

總之,不溺愛,不忽視;明確規則,及時反饋,恰當說「不」,都可以在很大限度上避免熊孩子的形成。

自從有了孩子,父母的人生便多了一份重大的意義,我們傾心呵護、努力學習,想成為好的父母,生怕耽誤了孩子的人生,一心想成就ta一個錦繡前程。

然而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我們又常常感到挫敗、無力,希望得到支持與引導。其實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每一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因為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人物關係,不同的應用場景中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我們要想成為「知子」的父母,培養出傑出的孩子,只追求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修鍊內功」。

作者:崔翊翔 來源:知子花家庭教育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北大教授:一個孩子不貪玩,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為什麼孩子輸不起?其實是你太想贏
教育最大的禁忌:孩子愛要錢,家長願給錢!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