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系列:太監祖師 史界太祖 無法超越的司馬遷

太監系列:太監祖師 史界太祖 無法超越的司馬遷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乃喟然而嘆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自黃帝始。——《史記·太史公自序》

譯文:

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禍,被囚禁獄中。於是喟然而嘆道:「這是我的罪過啊!這是我的罪過啊!身體殘毀沒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詩》、《書》含義隱微而言辭簡約,是作者想要表達他們的心志和情緒。從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陳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才編撰了《國語》,孫子的腿受了臏刑,卻論述兵法;呂不韋被貶徙蜀郡,世上才流傳《呂覽》;韓非被囚禁在秦國,才寫有《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聖人賢士抒發憤懣而作的。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鬱悶憂愁,理想主張不得實現,因而追述往事,考慮未來。」於是終於下定決心記述陶唐以來直到武帝獲麟那一年的歷史,而從黃帝開始寫起。

1

太監系列即將收尾,最牛逼的人物當然要留在最後。

這個無法超越的人就是一部《史記》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司馬遷。

2

很多人會開啟噴子模式,說大嘴胡說八道,司馬遷不是太監,只是受了宮刑。

的確,司馬遷不是狹義上的太監,因為這種稱呼還要過很久才出現。司馬遷的時代,太監都叫宦官,也不完全都是閹人擔任。

但是,史料上有一個細節,在司馬遷受了宮刑之後,他的職位由原先的太史令轉成了中書令。

根據《漢書》,「武帝用宦者,更為中書謁者令。成帝去中書謁者令官,更以士人為尚書令。」

看明白了嗎?漢武帝時期,作為皇帝秘書的中書令,都是由宦官擔任的。

漢武帝安排司馬遷做中書令自有他的道理。

首先,司馬遷受了宮刑,在皇宮裡出入沒有什麼忌諱;其次,司馬遷的文史功底也足以應付文書處理的工作。

不過,司馬遷擔任中書令,無疑是向世人宣布:司馬遷就是一個宦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廣義上的太監。

更何況,大嘴在前一篇文章中就說了,司馬遷一直是後世太監們尊崇的祖師爺之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太監凈身之前都必須拜祭司馬遷。

3

司馬遷所在的家族很有來頭,他在《太史公自序》中對自己的家族進行了詳細的溯源。

司馬遷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顓頊時期,掌管天文地理的重黎氏就是司馬家的祖先。

到了周朝的時候,重黎氏後裔程伯休甫轉行負責軍政事務,當上了司馬,因此他的後代就開始改姓司馬氏。

之後,司馬氏再度改行,世代負責掌管周史。

再往後,司馬氏離開周朝,族人分散各地,主要分布在三個地方:衛國、趙國和秦國。司馬遷是秦國這一支,而司馬懿則是趙國這一支。

在秦國這一支司馬氏,先後出了多個著名的人物,有和張儀唇槍舌劍的司馬錯,有和白起並肩作戰的司馬靳,有在秦朝主管鐵器鑄造的司馬昌,還有就是司馬遷的爸爸、擔任太史令的司馬談。

司馬談開始擔任太史令,也算是把老祖宗的專業重新撿起來了。

4

司馬遷是貴族世家子弟,不過他年輕的時候,貌似並沒有子承父業的覺悟。

年輕時的司馬遷有成為一個旅行家的潛質。

司馬遷20歲的時候,從長安出發,開始了周遊全國的歷程:出武關,溯沅水,越洞庭,出長江,上姑蘇,望五湖……過曲阜觀孔子儒道,下紹興探大禹遺迹;汨羅江邊憑弔屈原,九嶷山上拜祭舜帝;泛舟沅水湘水之上;漫步楚漢相爭戰場……

回到長安之後,司馬遷又受朝廷委派,南下四川,一直到了昆明,也算是公費旅遊了。

在兩千多年前,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根據《太史公自序》的記載,司馬遷至少到過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東、江蘇、浙江、四川、雲南這些省份,絕對稱得上資深驢友。

如果後來司馬遷沒有專註於《史記》的編著,或許就沒有徐霞客什麼事了。

5

司馬遷的老爸司馬談其實是被氣死的。

當時,漢武帝在泰山封禪,身為太史令的司馬談卻因為身體原因滯留在湖北,眼看著不能目睹自己制定的封禪禮儀,司馬談很是生氣,導致病情加重,結果撒手人寰。

在臨死前,司馬談囑託兒子司馬遷繼承家族的使命,專心於歷史的記錄和編著,為後世留下有分量的史書,恢復家族的榮光。

正是從那一刻起,司馬遷走上了編著史書的道路。

司馬遷很孝順,他在寫《史記》的時候有個小花絮:漢文帝時期有個宦官名叫趙談,司馬遷為了避諱父親的名字,把趙談的名字寫成趙同。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同更是躺槍,莫名其妙的和後世的一個宦官成了同名同姓。

6

司馬談去世之後,司馬遷頂替了父親的官職,成為漢朝的太史令,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外,開始收集資料,準備著書立作。

在那個時代,由於資料的缺失,還沒有谷歌百度,史書的寫作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但司馬遷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到了公元前99年,一場橫禍降臨到司馬遷的身上。

當時,漢朝對匈奴人開戰,李廣的孫子李陵帶領五千步兵作為偏師深入匈奴,結果被八萬匈奴騎兵包圍,在大量殺傷敵人之後,終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消息傳到朝廷,漢武帝大怒,大臣們也眾口一詞聲討李陵。這件事情原本和司馬遷沒有半毛錢關係,但他毅然開口為李陵辯護,把自己也牽扯了進去,被判了死刑。

說是死刑,但根據有關法令,還是有操作餘地的。

第一種辦法,如果有類似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之類的東西,因為不是謀反大罪,可以免罪。第二種辦法,用錢贖罪。最後還有一種處置辦法,那就是用宮刑替代死刑。

司馬遷一沒有免死金牌,二沒有萬貫家財,為了保全生命,為了不讓自己的《史記》半途而廢,只好接受極具侮辱性質的宮刑。

7

毫無疑問,司馬遷是很有才華的人,但在李陵事件上,司馬遷在情商上的表現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要知道,李陵這支偏師全軍覆沒,主力部隊同樣是大敗而歸。主力部隊的主將李廣利身份特殊,是漢武帝的大舅哥。而李陵最早是被安排統領輜重部隊的,因為李陵主動請纓才變成一支偏師。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保住李廣利,李陵是妥妥的背鍋俠,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這一點,都順著漢武帝的意思,旗幟鮮明。

司馬遷出於公正心,出於朋友情誼,為李陵說話無可厚非,但他根本看不清形勢,就這麼毫無策略地挺身而出,直言不諱地有啥說啥,這樣的結局是可以預料的。

有的時候,過於直接未必是一件好事,或許,司馬遷可以更講一些策略,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8

從那之後,司馬遷忍辱負重,又用了八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50多萬字的鴻篇巨著《史記》。

《史記》的完成時間是公元前91年,當時正是「巫蠱之禍」肆虐、政局動蕩的時候,司馬遷並沒有馬上把《史記》獻出來。

司馬遷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楊敞,這個楊敞後來做到過宰相。

早在李陵事件時,司馬遷為了保住自己的心血,就讓女兒帶著半部《史記》躲到夫家,楊敞又把書稿隱藏到華陰老家。

如今時局動蕩,司馬遷同樣把全部書稿交給了自己的女兒女婿。司馬遷有兩個外孫,小外孫楊惲從小對外公的著作愛不釋手,後來,楊惲封侯,他把外公的著作拿出來獻給漢宣帝,《史記》才得以為天下人共讀。

9

關於司馬遷的死,是一個謎,沒有任何史料提及。

根據猜測,有幾種可能。

第一,因為受到「巫蠱之禍」的牽連,死於獄中;第二,《史記》完成之後,心愿已了,自殺;第三,《史記》完成之後歸隱田園,若干年後悄無聲息離開人世。

或許這並不重要,就像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這本煌煌巨著足以讓司馬遷名垂青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八卦史記98:中國風水之祖是個大脖子病患者?
太監系列:景監是不是閹人?是!
英布、黥布、季布、欒布,你分得清誰是誰嗎?
英布、黥布、季布、欒布,你分得清誰是誰嗎?(八卦史記143)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