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關節炎不要怕,老祖宗傳承兩千年多的古法,太絕了!

關節炎不要怕,老祖宗傳承兩千年多的古法,太絕了!

?

  

艾灸源於中醫傳統療法,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其治療效果已為無數臨床實踐所證實。


 

  春季雨水較多,溫差大、濕度高是誘發和加劇關節炎嚴重的高發季節;艾灸特定的穴位能防治關節炎。




  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說的是艾葉味苦、辛,性溫,可入十二經脈。


  

艾灸的功效



  1、調和氣血


  氣是人的生命動力,血為人的基本營養物質。




  

艾灸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補腎氣,骨脈通常。



  2、溫通經絡


  艾灸散寒除濕、通經絡的功效非常顯著。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保證膝關節營養物質正常輸送。




  艾灸火力溫和、滲透力強,燃燒生成物中的有效藥物成分增強,通過灸熱滲透進入體內可以祛風除濕、防治膝關節炎。



  

艾灸膝關節取穴




  1.膝眼、鶴頂


  膝眼穴,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內側的稱內膝眼,外側的稱外膝眼。




  鶴頂穴,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



  2.血海


  血海穴,屈膝時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2寸。




  3.足三里


  足三里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4.曲池


  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完全屈肘時,當肘橫紋外側端處。



  

艾灸具體做法




  1、距離穴位2~3厘米


  將艾條點燃,與施灸穴位的皮膚保持2~3厘米,過程中有溫熱感,無灼痛。




  2、每個穴位15~20分鐘


  每次選主穴與配穴各1~3個,連續熏灸;施灸每次每穴15-20分鐘,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



  

艾灸注意事項


  1、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3、飯後一小時內不宜艾灸;對艾葉有過敏者慎用灸療。




  4、合併心血管、腦血管、糖尿病、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慎用灸療。




  充分運用艾灸可以滋肝補腎、補氣活血、溫陽散寒、疏經通絡的功效。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卻在微信中學習,成長。

下面是2017最HOT公眾號,

趕快試試新的關注方法吧!





★長按二維碼,選擇

「識別圖中二

維碼」

進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生堂 的精彩文章:

「手腳發麻」不要掉以輕心。
10.5身體好壞全在「四根」 護好了延年益壽
10.4五穀雜糧蔥姜蒜怎麼放不易變壞?太實用了~
離婚後的女人晚上竟然喜歡做這些……
這10種壞蛋千萬要遠離!看完第一個我就慌了

TAG:中醫養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