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隆平、施一公註定得不到諾貝爾獎!並非成果的原因

袁隆平、施一公註定得不到諾貝爾獎!並非成果的原因

我們每次吃米飯的時侯就想起他,他是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福星,他的形象高大無比,他的成果造福於人類,讓世界貧窮的人們吃飽了肚子,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給中國科學家拿諾貝爾獎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和時間。

這被認為是一項完全符合諾貝爾設獎宗旨的「造福人類」的世界級的重大成果,既有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又有技術上的重大發明,但至今難以問鼎諾獎。

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副局長明廷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雜交水稻可能因為納入不到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領域而不能獲獎,但至今也沒有人與諾貝爾基金會聯繫和交涉。」

此外,上世紀80年代由趙忠賢領銜的科研團隊在超導研究方面與美、日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相比毫不遜色。但迄今國際上先後有5次10人,因在超導領域的重大研究發現獲得諾貝爾獎,而趙忠賢則一直「置身局外」。

「未能獲獎的原因很多。」明廷華認為,「一是與評獎中某些西方科學家可能存在對中國內地科研實力的低估和偏見有關。二是與國內當時左傾思想的影響有關。在相當長時期內,有人認為,諾貝爾獎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獎金是資產階級物質刺激辦科學的手段,以致對諾貝爾獎長期持拒絕的態度。而且有關部門和單位不熱心促進。」

還有不久前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施一公也很難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他的成果主要是藉助於儀器,沒有大的原創,也沒有揭示分子或基因的各種規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教興國 的精彩文章:

新成立的這些大學,實力不比清華北大差多少!實至名歸
那些年老師們說過的口頭禪,打開發現都是失散多年的同班同學!
全國39所「985」高校最客觀點評,其中一所亞洲第一!
武書連2017中國24所一流大學名單出爐,算是符合預期吧

TAG:科教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