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所謂的進步和提升,就是完成認知升級

所謂的進步和提升,就是完成認知升級

數十萬互聯網從業者的共同關注!

作者:唐韌

編輯:Juvae

【我和她】

我有一個朋友,家庭背景不錯,海外留學歸來,現在也是在互聯網行業工作。職場初期的她對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自己在事業發展上能更快地上一個台階。

她很努力工作,也努力去學習很多知識,在工作上投入度也是非一般人可比擬。工作之外,她還會看各種書,還會參加很多線下的行業沙龍,甚至還計划去學校進一步深造一下自己,例如學個MBA什麼的。

她是典型的對自己有高要求的人,而且是那種既有想法也有行動的人,她很努力去讓自己進步和提升,但很長時間過去後,她發現自己實際上除了增加了一些工作經驗外,個人價值實際上沒有多少提升。

在工作上,處理工作事務越來越嫻熟,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她也能處理得近乎完美。從自己單打獨鬥,到帶團隊協作,個人能力確實提升了。

在生活上,她會把自己安排得非常充實,偶爾做做飯增添一些生活情趣,健身、瑜伽、游泳樣樣都行,而且還會不定期給自己安排一場放鬆的旅行。

在外人看來,她的工作和生活就是那種「別人家孩子」的狀態。但在我和她的溝通中發現,她對現在的狀態並不滿意,或者說是有點焦慮,她不知道哪天這些就會從她身邊溜走。

她的工作確實逐漸走上正軌,她的生活也越來越有聲有色,但這些都是別人眼中的她。對這些,她其實並沒有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不是物質上的,而是來自內心的一種不確定性。

對於我的這位朋友,在和她聊天中,我說,要獲得這種安全感,就得讓自己的認知升級。她問,如何升級,我答,站在未來思考現在。

【認知】

不確定性是對未來的一種預期,這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現在的好不代表未來持續好。求變、擁抱變化成了這個時代的主題。

工作好、生活好是一種既成事實,說明現在好。而這些已經很好的人其實都有一種不安全感,因為他們大多數對未來沒有明確的預期。

為什麼說越有錢的人越焦慮,因為他們每天面對的都是財富的再處理,不合理配置就會貶值。為什麼說公司越大就越有危機感,因為每時每刻都面臨來自外部的革新,一個新產品或一個新技術就有可能讓公司在一夜之間被顛覆。

無論是對個人還是組織,進步和提升的本質就是「認知升級」。

認知是什麼呢?認知是人在思維上對現在和未來建立的意識。這種意識會影響和決定人的行為,而行為是產生結果的必要條件。

所以,今天每個人和組織的現狀是由過去的認知決定的,未來則是由現在的認知決定的。

認知升級是什麼呢?認知升級是一種能力,就是站在未來看現在的能力。

我們都有過這種感覺:「以前我要是...就好了」。這是站在現在看過去的能力,每個人都具備。

但是是否思考過這種感覺:「現在我要是...以後就好了」。這是站在未來看現在的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那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現在要不就正在做著別人不屑一顧的事情,要不就是正在為未來做著自己堅定的準備。

18年前馬雲對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看法會被人說成是騙子;10年前喬布斯推出iPhone時各大手機廠商嘲笑他根本不懂手機;5年前,程維帶著他的滴滴一家家去拜訪計程車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與他們合作;2年前,胡瑋瑋和她的摩拜單車根本不被人看好。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當時他們的認知是處於升級的狀態,他們擁有站在未來看現在的能力。

所以,這些認知升級的人往往都做了一些當時別人看不起、後來別人看不懂、再後來別人追不上的事情。

【升級】

對個人而言,工作中我們儘可能去將工作完成好,完成老闆和公司的任務,取得結果,然後得到認可。這種結果和認可多了,我們就成了自以為的成功人士。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是僱傭關係,我們是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以某一個價格出售給僱傭方,然後在固定的時間內未僱傭方創造價值,最後,我們得到的這個價格只是我們創造的價值中很小的一部分。

通過僱傭關係產生的結果和認可確實會讓我們得到很多東西,但如果失去了這個僱傭關係,我們又是什麼呢?

很多「成功人士」都背著「前...負責人」等這樣的過去式title,帶著這種光環他們進入新的僱傭關係,結果在新環境和新事情下他們沒有複製以前的成功。這是因為,這種價值是外界賦予的,並不是來自自身。

所以,別以為外界對你的認可就能證明你有多強,一旦把你赤裸裸的擺在競爭舞台上,你的核心能力是什麼?沒有了公司的背書和資源、沒有了其他部門的支持、沒有了成熟平台的保駕護航,如果都依靠這些,你什麼都不是。

現代社會的組織方式是「個人+公司」的僱傭關係,未來,一定是以「個人+平台」的協作關係。

社會生產方式會發生大的變革,僱傭關係會逐漸解體,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社會發展,一個提供給個人的技能協作平台一定會出現。到時候每個人都不需要去一個固定組織建立長期僱傭關係,而是在個人協作平台上與其他人一起建立一種新的協作關係來共同生產,這種新的協作組織形式在某種程度上會取代「公司」這種組織形式。

離開了「公司」這種組織形式,未來的個體要想產生價值,對個體的要求就會逐漸提高。現在很多人進入公司還是本著以「為公司出力」的思維去工作,為公司達到目標的同時成就自己。

現在,請將這種思維轉換為「為自己出力,成就公司的同時達到自己的目標」

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認知方式,在這種認知模型下,我們做事的出發點是實現「個人增值」,而非絕對的「公司利益」。並不是說不管也不考慮公司價值,而是將這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舉一個例子,公司有兩個項目供你挑選,一個項目要求比較強的溝通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另一個項目要求比較強的設計能力和文檔寫作能力。假如你在設計能力上已經比較嫻熟了,選擇第二個項目必然能讓你得心應手並且順利完成項目,而且有機會做的很好。這是既符合個人擅長也符合公司利益的選擇,同時也是一種會讓自己有安全感的選擇。

但是選擇第一個項目才是真正能提升自己的機會,如果你能意識到自己該選第一個而非第二個,這本身就是一種認知升級。第一種選擇能讓你逃離舒適區,去擁抱變化和挑戰,在非舒適區建立起來的能力會讓舒適區的範圍逐漸變大,強大的是自己。

不斷去獲取屬於自己的能力,比被外界賦予要強得多,這是別人拿不走也不會被取代的東西。

認知升級的過程,就是舒適區不斷擴大的過程。

【後來】

「站在未來思考現在」,我向她提出這個答案之後,做了上面這番補充。

我和她的交流發生在三個月前。國慶偶然聊到,現在她通過自己的選擇和努力,已經在公司帶了一個小團隊在做自己選擇的項目,那種焦慮和不安全感我在她身上已經感覺不到了,我相信,她完成了自己的認知升級。

這種不斷跳出舒適區去建立更大舒適區的過程,就是認知升級。

這種「認知升級」的思考方式讓我受益良多:

7年前,我沒有選擇當時主流的Web系統開發技術,轉而選擇了當時還是非常小眾的智能手機App開發(1年後,國內開始興起移動App技術,並迎來智能手機換機潮);

5年前,已經做了兩年Android開發進入舒適區後,選擇自學iOS開發,並且開始寫技術博客(2年後,移動開發在國內普及,我的技術博客至今閱讀總量兩百多萬);

3年前,加入創業公司,放下擅長的技術能力,轉型做了產品。這種大跳躍再一次讓我跳出了舒適區(做產品,為我打開了全新的視角,創業,讓我對公司對商業對產品有了全新的認識);

1年前,從沒想過自己能寫書的我,被邀請出書,主題跟過去7年的積累息息相關,從技術到產品,為非技術背景的產品經理寫了一本技術書(現在,這本書在籌劃第二版);

之後,期待再一次的逃出舒適區,完成升級。

Read More

本文由作者授權早讀課發表,轉載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早讀課 的精彩文章:

產品架構怎麼做才好?
為什麼印度人在管理上可以diss掉中國人?
Design for Xuture——IOS 11用戶界面設計指導六個原則和九個特徵
當一億遇到十億,工具類產品的彼岸
不會數據分析的你,正在失去職業競爭力

TAG:互聯網早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