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第128講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第128講

你好,今天我來給你講窮人應該怎麼樣改善他們的生活。

我們前面幾個單元講的都是勞資關係,我們前面講了誰來當老闆、誰來發號施令;後來又講了勞動力工資水平的高低,是由勞動力對企業所做的邊際貢獻決定的,我們不能人為地拔高工人的收入,否則就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也講了罷工、不合作、違約等等做法,也不是持久地提高工人收入的好辦法。

那大家免不了還會反覆問一個問題:那窮人怎麼辦?

1. 窮人怎麼辦:尋求個人進步

我們說什麼才叫窮人?窮在中文裡面就是「盡」的意思,就是沒有前途的意思,只有沒有前途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

只要是有前途的人,只要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我們都知道有比較優勢原理,哪怕是你在絕對能力上比別人都差,但是只要你自己跟自己比,就能夠找到你自己的比較優勢,你就能夠在分工合作當中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夠通過教育積累自己的人力資本。有一位經濟學家名字叫托馬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 ),他寫過一本書叫《美國種族簡史》,裡面有一個表非常有意思。

他說如果把美國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定為100美元,在美國國內有一個種族的收入達到了172美元,而其他種族依次的收入是132美元、115美元,當然也有100美元,那就是所有美國人,但也有99美元的、94美元的,76、63、62,甚至是60美元的。

這些不同的種族是哪些種族呢?172的是猶太人,132的是日本人,115的是波蘭人,112的是中國人,而墨西哥人只有76美元,黑人只有62美元,印第安人只有60美元。不同的種族收入不一樣。

托馬斯·索維爾《美國種族簡史》書中列出的表格

他其中講到猶太人就特別愛學習。猶太人喜歡學習,有可能跟他們的命運有關係,你看猶太人經常遭到迫害,所以積累固定資產不是一個好辦法。他有地,逃難的時候地就帶不走,逃難的時候要帶那些容易帶走的東西,所以珠寶比較容易帶走,猶太人做珠寶做得好;錢比較容易帶走,猶太人做銀行業做得比較好。但是最後被迫害,錢、珠寶都是身外物,真正能夠跟著你走的是什麼?是你頭腦裡面的知識,所以猶太人特別重視教育。

托馬斯·索維爾說在紐約求生存的猶太人,白天工作不管多忙,晚上還堅持去聽講座,他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同樣,中國人、日本人也有相似的地方,他們自己非常努力,而且他們在美國的政治地位並不高,他們也不高調,但政治地位不是那麼高並不影響他們的經濟收入。相反黑人的群體他們要求的政治權利就很高,但是他們的經濟收入不見得有同步的增長。

我們要知道,寫這本《美國種族簡史》的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他自己本身就是黑人,所以當他對黑人有所批評的時候特別有說服力。

而另外一位經濟學家也是位黑人,沃爾特·威廉斯(Walter Williams ),他寫過一本書叫《種族經濟學:有多少可以歸咎於歧視?(Race and Economics: How Much Can Be Blamed on Discrimination? )》,他在這本書裡面就提出一個觀點,他認為一個種族經濟條件的改善不需要以他政治權利的提升為前提。

這個看法非常重要。我們不一定要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才能提高經濟收入。反過來,那些政治地位很高的人群、得到了很多福利的人群,他們的生存能力反而會受到削弱,他們的經濟收入反而會因此減少。

所以窮人怎麼辦?第一個最重要的出路就是自強,增加自身的教育,增加自身的人力資本投資。簡單地說就是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2. 窮人怎麼辦:搭社會進步的順風車

第二,窮人改善自己生活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參與分享,搭社會進步的順風車。

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本書非常出名,叫《增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 )》,是當時一個叫「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 )」的協會,一幫人一起通過計算機模擬的方式寫出的一本書。當時這本書的主題是說,世界上的資源非常有限,而人口不斷地增加,所以這世界發展快要到頭了。

增長有極限,而且他們預測這個極限還會提前到來,那是因為人的壽命在增加,各種資源的消耗在加速。

到今天40多年、50年過去了,羅馬俱樂部預言的增長極限並沒有到來,事實上在過去200年間,人類的生存條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有幾個硬指標:

第一是人口的數量在過去200多年來急劇上升,而伴隨著人口上升的是大量先進技術的發明和使用,包括了蒸汽機、織布機、鐵路、微生物理論、電話、汽車、盤尼西林、DNA的發現等等。

人口不僅在增加,而且人的壽命——人的壽命可是人的生活品質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辯駁的指標——在翻倍。在1900年的時候,全球的人均壽命是31歲,而到了1950年全球人均壽命是49歲,到2010年是67歲,人類全體的生活條件無可置疑地變好了。

而且經濟學家對人類生活品質的不同方面,也通過基尼係數的計算方式來做了一個統計——大家記得嗎?基尼係數是衡量人群裡面不同的收入之間差距的一個指數——經濟學家發現,人均壽命的基尼係數在縮小,也就是所有的人,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他們都普遍長壽。

教育的基尼係數也在下降,不管是窮人還是有錢人,他們受教育的年限都越來越接近。

消費的基尼係數,不管是窮人還是有錢人也在縮小,過去只有超級富豪才能享受到的服務,比方說越洋快遞、國際長途電話、家庭影院、異國風情的餐廳、前所未有的醫療服務、飛行距離的拉長和客艙條件的改善等等,有錢人能享受,窮人也往往能夠同樣得到這些享受。

由於社會進步,全球的貧困正在急劇地減少,那些每天消費少於1美元的赤貧人口,在1970年的時候佔全球人口的1/4,而到今天下降到了不到5%。

而同時每個家庭開銷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我們經常說你看自己是變窮了還是變富了,就看看你支出、你買的東西到底有用沒用。如果你每天買的東西大量都是沒用的東西,那證明你變富裕了。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 )的統計,家庭用於現代生活基本開銷的比例,從1950年基本開銷是53%,到1970年下降到44%,而今天下降為32%,換句話說70%的支出是不必要的。你想想看,你每個月的支出有多少是用在買包包、買鞋這些沒什麼用的東西上面的。

3. 最富裕的窮人在今天

我還記得在1998年世紀之交的時候,我在《華爾街日報》讀到了一篇報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篇報道的題目叫做「最富裕的窮人在美國」。

那篇報道說有七成的貧困家庭今天有汽車,其中有27%以上的家庭有兩輛以上的汽車。絕大部分的家庭都有彩電,有一半的貧窮家庭有兩台以上的彩電,當然他們也有微波爐、空調、自動洗碗機等等。大多數窮人的孩子確實營養過剩,他們長大以後比1944年登陸諾曼底的美軍平均高1英寸、重10磅。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哪怕是窮人,只要社會在進步,只要整個社會的餅在做大,他們所得到的物質享受都比過去一個中等家庭的人所獲得的要更多。所以一個社會能夠把餅做大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經濟學家做出統計,他們發現發明家和企業家的收入,僅占他們的發明給社會帶來總價值的2%左右。

也就是說,每當我們看到那些企業家、發明家,看見他們賺了很多錢的時候,我們要明白,他們賺的只不過是他們發明創造,帶來的社會價值當中的一個小零頭而已。科技創新使得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夠得益,包括那些最貧困的人。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討論了「窮人應該怎麼辦」,答案基本是兩個:

第一自己尋求進步;

第二是搭社會進步的順風車。

——課後思考——

今天我給你的思考題,也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好奇心。如果你可以重新選擇你生活的年代,你願意生活在哪個年代?為什麼?

歡迎你給我留言,我們下節課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享經濟思維 的精彩文章:

庫克:蘋果不只給富人生產產品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第104講
劉強東:騰訊是一個無限的資源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第094講、投資加速器效應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第091講、貿易對等和貿易報復

TAG:共享經濟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