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雙手號脈的老中醫,開的方子竟這般尋常!

雙手號脈的老中醫,開的方子竟這般尋常!

導讀:熊寥笙,名寂,以字行,蜀東巴縣人。生於1905年。弱冠,學醫於同鄉馬祖培先生。1930年,懸壺渝州。著有《常用中草藥七百味歌括》《傷寒名案選新注》及《熊寥笙臨證治驗回憶錄》等。我們來看熊老的一則醫案。

桂枝湯加味治太陽中風誤下

蘇某,男,43歲。

述感冒風寒後,因飲食不節,多食麵食,心下痞悶難過,又發熱惡寒。昨日就某醫診治,謂為食積,用大黃下之。今日脘腹痛甚,按之稍減,惡寒加甚,特來就診。症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腹滿而痛,食不下,脈浮弱無力,苔薄白。予曰:本太陽中風證,法當汗解,醫誤下之,邪入於里,乃脾虛作痛,此有表復有里也,不可誤認為食積而再下,宜桂枝湯加味治之,解表和里,升舉陽邪為治。

桂枝9g,酒炒白芍18g,炙甘草6g,大棗9g,生薑9g,神曲9g。

三劑,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劑。

葯後表解熱退,飲食漸進,腹痛亦愈。

診治心得:本案亦屬太陽桂枝變證。醫者不明主症,妄聽病人之言,誤認為麵食積滯而下之,邪陷太陰,腹滿而痛,食不下,發熱汗出,故於桂枝湯加白芍9g以收太陰之陰,桂枝解下陷之表,甘草緩中,偕白芍以止腹痛,生薑散邪以治腹滿,共奏益脾調中之效,此用陰和陽法也。桂枝湯本為太陽中風表虛解肌發汗劑,但太陰病如見表證脈浮者,亦可用桂枝湯解肌發表,以太陰為三陰之表,主開,不全主里。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桂枝湯,從陰出陽,此桂枝湯之又一變證也。

熊寥笙晚年像(陳先賦副研究員提供)

名家簡介

熊寥笙(1905—2010),重慶名老中醫,從事中醫70餘春秋,醫理

精深,醫技精湛,醫德高尚,重慶中醫界有口皆碑。他一生喜讀《內》《難》二經,精通《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溫病條辨》等中醫經典,對溫病驚、厥、閉、脫等危重症的辨證及治療論述尤深,善用經方治病。當年找他看病的患者排成長龍,熊老雙手號脈,每天診病百餘人,在中醫院裡堪稱一絕。

本文來源於《熊寥笙中醫難症診治心得錄》。

知識就是力量

願明天的你依然會相信

點擊「寫留言」參與討論

猜你喜歡

【經方論壇】桂枝湯治療術後自汗

【經方故事會·肆】退燒: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加連翹

【本草故事會第四期】忠於內心的堅持,走傳統中醫思維之路——中藥桂枝臨證不傳之秘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熊寥笙中醫難症診治心得錄》,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內容推薦

書中真實記載了熊老60年診治疑難病症的經驗。總共134例臨證實錄,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科近40種難症的辨證施治,有案有論,精彩紛呈;對桂枝湯、麻黃湯和外感、咳嗽、黃疸等方、證還有精闢專論;此外,還公開了一些治療難症的秘方秘法,非常珍貴。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本文來源於《熊寥笙中醫難症診治心得錄》,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如有內容合作,請後台留言,歡迎廣大讀者原創投稿。

投稿及諮詢郵箱zyyxscb@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