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部家規雖僅兩句話、六個字,但卻造就了「中華第一望族」

一部家規雖僅兩句話、六個字,但卻造就了「中華第一望族」

前年,一部《琅琊榜》火遍大江南北,讓琅琊閣成為眾人嚮往之處。歷史上究竟有無琅琊閣、琅琊榜無從考證,但卻有大名鼎鼎的山東琅琊王氏。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培養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35個宰相(《二十四史》中有明確記載的),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

「富不過三代」是許多人家面臨的尷尬。這個家族為何卻如此延綿不絕且世受皇恩?原因就在於這個家族始終恪守王氏家規。而這個家規更不可思議之處,居然只有兩句話、六個字。

這個家規的制定者是王氏始祖王吉。王吉出生不詳,卒於公元前48年,字子陽,西漢時琅琊皋虞人,官至博士諫大夫。他一生在官場上經歷了無數磨難,用畢生的經歷總結出精闢入里、言簡意賅的2句話,共6個字的王氏家規。

這第一句話就是:「言宜慢」。說話,體現著一個人的智慧。公元前77年,王吉從七品知縣調任昌邑王府中擔任五品中尉,但當時的昌邑王劉賀雖是漢武帝的嫡孫,卻荒淫無度喜怒無常,身邊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須拍馬的小人。在這樣險惡的官場中,王吉當然會感到非常憂愁。這時,漢武帝時的著名宰相公孫弘告誡王吉「言宜慢」,就是要王吉說話要經過認真思慮再出口,練就成熟大氣的人格;其次就是說話語調要舒緩,讓聽的人才會感到受尊重、親切,更舒服順耳。王吉謹遵教誨,小心說話,實在幹事,在官場上獲得了很好的聲譽,被漢宣帝劉詢任命為諫議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隨著官位的升高,王吉出現了利用職權打擊報復政敵的心理,將政敵整得很慘,害得很苦。比如當時的長史趙珞,就因為與王吉政見不和,被王吉惡意彈劾,最後被罷官歸鄉,不久就鬱鬱而終。這時,公孫弘用「三個字」勸誡王吉,讓他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觀公正地對待每個人,王吉從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在險惡的官場上一生順利平安。

這三字便是「心宜善」。無須多言,就是人要心地善良。「言宜慢,心宜善」。為何這條家規僅僅6個字卻有這麼大的神奇力量呢?年輕時就該「言宜慢」,這樣才能深思熟慮少犯錯誤,從而保護自己謀求發展。而人到壯年,心智成熟、實力雄厚,這時就應該「心宜善」。這樣才能少樹敵手,泱泱有長者風範,受人尊崇,這也正是琅琊王氏興旺發達、經久不衰的奧秘所在。

這六個字看似簡單平淡,卻飽含了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從中我們能看到仁愛之心,進退之道。能做到這六個字,就擁有了成熟大氣的人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武帝威武,殺心頓起後的開疆拓土!
詞海拾遺:為啥漢朝公主的男寵叫「主人翁」?
中國最長壽帝王,熬死九位皇帝,傳聞一至寶陪葬,陵墓至今未找到
講座︱冨谷至:簡牘、紙張等書寫材料與中國古代法典的形成
兩千年以前的漢朝美酒,顏色令人深思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