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日本投降前也要讓美國多流血,有些人堅持抵抗

為何日本投降前也要讓美國多流血,有些人堅持抵抗

1945年4月1日到6月底,美軍不惜血本,調動了太平洋戰區內海陸軍大部分主力,發動了沖繩兩棲登陸戰,這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這場戰役的困難程度,迫使美軍不得不重新審視即將到來的日本本土作戰。

1944年下半年,日本大本營為了在菲律賓與美軍決戰,陸續從台灣抽走大量部隊。為了填補台灣的空白,又命令牛島滿把手下最精銳的第9師團運往台灣。牛島滿在沖繩主島的3個師團中,第24師團算二流部隊;第62師團是以前在中國山西對付八路軍的輕裝治安部隊(炮兵非常弱小),而且還被限制只帶了8300名老兵、120匹馬和52輛汽車到沖繩,不足部分用新兵湊數;唯一的精銳部隊只有第9師團。把這個師團調走,則第32軍不僅戰力大打折扣,也無法執行原定作戰計劃。

牛島滿憤怒了,抗議說如果抽調第9師團,還不如把整個第32軍都調走。但大本營還是要他照令執行。當然沖繩還是要守的,於是又決定把本土的第84師團派給牛島滿,以取代第9師團。1945年1月22日,調動第84師團之事上奏天皇,也通知了牛島滿,似乎已是板上釘釘。可第二天這事就被大本營作戰部部長宮崎周一否定了,理由是:現在海上非常危險,第84師團可能在途中被擊沉;日本本土目前也很空虛,既然第84師團未必能抵達沖繩,還不如安全留在本土。

事實上,根據以往的經驗,日軍的火力和航空戰力都遠不如美軍,以這樣貧弱的實力進行海岸決戰本身就不現實,倒不如退入山區,利用坑道工事,儘可能久拖住美軍,儘可能多讓美國人流血。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布日本戰敗。美軍也在沖繩大量空投傳單,宣告日本投降的消息,促使日軍殘餘停止抵抗。一周後的8月22日,美國派出軍使與北鄉格郎所部取得聯繫,勸說其放下武器。但北鄉還是猶豫了幾天,直到8月28日才下令:「根據天皇陛下命令,開向美軍」,並於當晚焚燒軍旗。北鄉所部於8月29日解除武裝。10月,宇土支隊放下武器。最終,參加沖繩戰役的日本軍事人員有18000人存活下來。他們中有些人直到1946年還在堅持抵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旭閑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統成為戰時中國最龐大的特務組織,為何殉職者難見記載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如何招收人才教學
楊虎城在軟禁生了一個小女兒,至今也死因不明
「轟炸」日本本土是一次揚我國威的特殊任務,徐煥升主動請戰
他是沒有指揮部隊打過仗的上將,被外界稱為「最神秘」的上將

TAG:張旭閑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