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經驗分享 | 想讓學生愛上你,四種做法頗有效!

經驗分享 | 想讓學生愛上你,四種做法頗有效!

最近,一位一線老師興緻勃勃地和小編分享了她的心得:

還沒有走上講台的時候,我曾經幻想了一個讓自己感動得流淚的場面:我考上國家機關離開學校,學生們哭著送我離開……

在我當上教師後,這個夢幾乎被擊碎了,因為我不曾看到過任何一個學生因為捨不得老師而哭泣,學生在背後咒罵老師倒是家常便飯,至於當面打老師,家長們追趕老師的事情也很多。

直到多年後,我突然發現,我教過的學生和正在任教的學生對我很是熱愛。面對面走過的時候總是激動地要和我握手,笑容也堆得很厚很厚,我突然明白:我成功了半個夢想!我自己的兒子也愛我愛得瘋狂,於是分享給朋友們。

經驗一:親密與距離

保持和孩子的適度的身體接觸,撫摸,擁抱,挑逗,親吻,遊戲互動,孩子不時得到大人的接觸,感情會更親密。不過教師面對長大一些的異性學生的時候,需要注意分寸和社會認可度。在孩子的感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樂融融。當然同時也要注意保持適度的距離,如果我們的私人空間被孩子過多地介入,或者孩子的私人空間過多地被我們介入,都會造成一種安全感的破壞,那就不是愛,而是傷害。

經驗二:獎勵與懲罰

「表揚掛在嘴邊」這句話也是我班級牆上的一句話,因為表揚給人以認可,接納,精神地位,給人以溫暖和光輝,人人都喜歡。當我們習慣表揚周圍的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人際關係開始發生微妙的暖化反應;當我們對孩子習慣性的表揚,孩子不知不覺得會在精神上和你越來越貼心。獎勵的手段很多,不僅僅是嘴邊的表揚,一個眼神、一份禮物,都可以。

做錯事情,該懲罰絕不手軟,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情的後果是確定的,禁區是不容冒犯的,是非是明確的,紀律和懲罰與犯錯之間是一一對應關係,孩子就會長記性,就會明是非懂道理。但是大人必須明確:懲罰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不是發泄心中的不滿。所以懲罰孩子的時候,大人的情緒是平靜的,甚至是面帶微笑的;如果大人是聲嘶力竭地、怒不可遏地,那就不是懲罰而是一種報復,後果就是你死我活的對立。孩子積累的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都是下次成功所必須的,所以犯錯和教訓也是在成長,你不必憤怒,而應該欣賞。

孩子知道怎樣在你面前享受愛的陽光,知道哪兒是不可觸摸的雷區,他的成長自然能找到最健康的方向了。不僅僅是孩子愛你,你也更愛你那懂事的乖孩子的。

經驗三:強勢與弱勢

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往往同時也是社會上、同事間有影響力的教師,強大永遠是第一光輝。做個強大的教師,才是學生愛你的終極力量,學生也會因為是你的學生而感到榮耀。但是強大而至高無上的教師形象,卻是壞事,學生在你面前有太大的落差,尤其在他犯錯的時候,在你批評處罰他的時候,你給他的心理震撼會更有殺傷力。所以,我經常在孩子們面前說:「我教書的水平很一般,但是你們的成績卻比其他班好些,主要是你們自己的能幹。」「你在XXX方面比我強多了,我真佩服你。」我經常走在學生中間和學生們嬉笑怒罵,還原了教師的簡單真實的形象後,師生之間關係更融洽得多。

5歲的兒子也經常指出我的這不對,那不對,我都會誠懇認錯,並讚歎孩子又超過老爸了。所以兒子和我一起的時候總是一臉的神氣,嘴裡手上演繹的都是快樂。孩子和我之間的融洽和樂讓同事們、朋友們無不讚美。

我們太弱勢了,在孩子心中沒有地位和說服力,比如家長衣衫襤褸地站在操場上擁抱自己的孩子,孩子一定會感覺得自己在同學中沒有面子的。社會地位低的家長和老師要建立和孩子之間的親密,則更加需要藝術水平。我們在和孩子的互動中,有時強有時弱,勝負難料,難分難解,人生的遊戲才玩到了「棋逢對手」的境界啊!

經驗四:多元化思維

多元化思維,永遠能看到孩子精彩的未來。

世界上本來沒有垃圾,人們把它放到了它不該去的地方便成了垃圾。倒霉的時候,人才也都會被當成垃圾。世界上本來沒有財富,一個垃圾有人要的時候,它便成了財富。你能看出每個孩子不同的優勢和發展前途,就認為他們都是未來的財富,你會很愛他們;你沒能看到孩子的優勢你就認為他們是垃圾,會因為和他們在一起而倍感痛苦。

課堂上抽煙的孩子,我們可以說他是錯的,因為他抽煙的時間地點是錯的;但是在社交場合,抽煙的人可能比許多不抽煙的人更容易運籌人際關係。老師對他的抽煙行為進行打壓和徹底否定是否真的是在對他好?我們可以和他心平氣和地分析課堂抽煙以後造成的方方面面地影響,得與失的分析之後,孩子自然會做出趨利避害的明智選擇。

失敗也可以說是壞事,誰受得了?但是失敗之後內心積壓的苦悶和爆發力未必是壞事,比如一個學業上倍受摧殘的孩子,在運動場可以一展雄風的時候,他的偉岸得以更加光輝地展現出來!只有內心積壓了苦悶而找不到出路才是真的壞到了極點。我們陪伴著失敗的孩子尋找自己獨特的優勢在哪裡,他就有了紮根努力的方向,也就會順理成章地綻放生命的枝葉和花果,綻放他獨特的生命奇蹟。那些問題孩子,那些犯罪分子,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錯,更多的是他周圍的人遮擋了他的方向,斬斷了他的根,他傷痛絕望後亂撞。

蘇格拉底說得好:「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我們點燃了孩子身上的光芒,他們能不愛我們愛得發瘋?不過再補充一句,能做到上面幾點,是因為自己愛孩子愛得發瘋!

來源:談文化論教育

大家都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