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熬夜」問鼎諾貝爾獎!
澳洲時間10月2日
晚上8點30分
2017年第一個諾貝爾獎、生理學和醫學獎頒布了!
獲獎者是:傑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
他們獲獎的研究是: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發現
自己開始變醜變胖變笨了?
而原因也很簡單:熬夜!(我真的不想揪出熬夜使人愛吃宵夜的事實~)
這三位科學家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
並且闡釋了它內在的原理
闡釋了植物、動物
以及人類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律
使其與地球的旋轉保持同步
同時還列出了當生物節律與地球的旋轉
不同步時,所能造成的影響。
翻譯成人話就是:
「他們解釋了一下
為什麼半夜總有人不睡覺而是作
以及作所造成的危害。」
可能有人會覺得,熬夜多大點事,自己身體好著呢,只要熬夜之後多休息,再補回來就行了唄,怎麼可能還變醜變笨呢?我個人也是一度認為熬夜寫出來的稿子簡直不能單用文思泉湧來形容,那真是思路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可太天真了…
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三位科學家發現,晝夜節律的紊亂,與內分泌代謝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嚴重的腦部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乃至腫瘤的發生髮展都有關聯。所以你很危險。
傑弗理·霍爾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部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他研究的就是一個奇怪的經常早睡早起的家族。
這個家族成員總在凌晨3、4點起床,晚上6、7點就睡覺。原來他們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慣源於家族成員身上的一種名為「PER2」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正是這種管睡覺的基因突變導致他們的早起早睡
研究人員將這種基因轉移到小白鼠身上,小白鼠不僅開始早睡早起,而且吃嘛嘛香。小白鼠擁有這種睡覺基因之後,連帶著管吃飯的PER1基因也突變了,因為吃得更多,導致了這群小鼠發胖。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獲獎的)傑弗里·霍爾等三人的研究是先驅性的,他們克隆出時鐘基因,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神奇的規律現象。」。
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髮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
「我們已發現一些經典的節律基因,它們很精細地工作著,相互鉗制,此消彼長。它們還通過大腦神經調控著全身的器官,讓大家有節律地工作著,由此也形成精妙的外周節律環,這樣全身其實存在著大量的節律相關基因。
一旦打破,會出現問題,疾病可能匍匐而來。」
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
所以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也就是自殘~
你知道諾貝爾獎金多少錢嗎?900 萬瑞典克朗,相當於 740 萬元人民幣!
所以,以下是一組價值 740 萬元的建議:
該睡覺的時候就去睡覺,別磨磨唧唧
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學習和工作,因為此時效率最高
下午和傍晚時健身效果更好
簡而言之,2017年如此重磅,受全世界關注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就在告訴所有人一件很簡單的事: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別熬夜了!
最最重要的是: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快睡覺吧,晚安!


TAG:KK私享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