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11歲女孩的求助:「媽媽,你們知道,我有多麼的孤單和無助么?」

11歲女孩的求助:「媽媽,你們知道,我有多麼的孤單和無助么?」

11歲的小米原本乖巧懂事,學習成績好,自從去年底得到一部手機之後,每天手機不離手,經常玩到深夜。半年時間過去,家長們發現她變得沉默寡言,成績下滑嚴重,還出現奇怪的幻覺。家長連忙帶小米到天津聖安醫院檢查,得知小米竟患上抑鬱症。

玩手機出現幻覺 一查患上抑鬱症

齊女士是小米的母親。她說自己和丈夫工作比較忙,小米一向乖巧,除了買學慣用品外,不會主動向他們提要求。從去年開始,小米一直想要一部手機。齊女士覺得小米的成績好,以為買個手機不裝電話卡就可以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便答應了小米的請求。

得到手機的小米很高興,雖然手機沒有電話卡,但是她可以「蹭」鄰居家的網路。微信、QQ、玩遊戲、聽歌、看電子書,小米總是不知不覺就玩到深夜,直到眼睛酸脹、腦袋麻木、困意強烈才關上手機。長時間下來,小米變得沉默寡言,對學習沒了激情,對朋友失去熱情,不僅失眠而且食欲不振

看到小米由於玩手機漸漸荒廢學業,齊女士焦急萬分,每天苦口婆心地勸說,但孩子的性情已然變化到她無法控制。「有天中午,她玩手機突然昏倒,我們以為是孩子中暑。沒過幾天,孩子早上6點多醒了,說屋子裡有鬼,嚇得把被子蒙在頭上,捂出一身汗。從那以後,她經常在家發獃,一坐就是一上午,不說話、不吃飯、不睡覺,我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齊女士說。

情急之下,齊女士帶孩子到天津市聖安醫院就診。祝青梅專家通過一系列的心理測試及檢查,發現小米因過度依賴手機已經患上輕度抑鬱症。

藥物心理雙治療 家長應多陪孩子

小孩子怎麼得了抑鬱症?祝青梅專家說,在接診的病人里,因過度使用手機而患上精神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數。近幾年,抑鬱症患者呈年輕化趨勢。

據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專註手機的人,更可能患上抑鬱症。手機竟然也變成了兇器,蹭蹭上漲的抑鬱症患病人數,原來和這些智能手機有關,智能手機是人們患上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過度上網的人與抑鬱症關係緊密

研究團隊中的重要成員透露:花費在手機上網時間越多的人,那麼其患抑鬱症的幾率越高;這個更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人群,手機上網更是罪魁禍首。雖然不上網也可能抑鬱,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上網的青少年比例相對較少,所以總體而言,過度上網與抑鬱的關係可能更緊密些。

大多數有抑鬱情緒的孩子,上網更關注網紅、一些消極的或帶有抑鬱感的影視、動漫等。青少年的心智並不成熟,網紅呈現給他們的是可以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成功,但現實中接受到的信息卻往往與之相反。

對於那些帶有抑鬱感的影視動漫,孩子很容易認同,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個性形成的時期,成人眼中的灰暗、抑鬱、甚至自殺都可能是孩子眼中一件很酷的事而去模仿,最終弄假成真成抑鬱或自殺。

手機的出現「改變」和「影響」了生活

手機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確實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對孩子而言,他們的自控力、自辯力還比較弱,更容易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一位大學生說:「即使在凌晨3、4點,我也開著手機,時不時就想去朋友圈,看看大家都有些什麼新鮮事發生,如果是自己發了照片,就更加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朋友們作何評論。」而如此這般造成了他出現了不少感到頭痛、全身無力、食欲不振、失眠、焦躁等癥狀。

「小米就診時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存在被害妄想及關係妄想,這些都是抑鬱症的癥狀。通過了解,由於長時間沉浸在手機構成的虛幻世界裡,她在現實生活中與同學、老師、家人溝通互動的能力減弱。當小米麵對學習時,由於注意力分散、睡眠不好、課程不能領會導致成績下滑,負面情緒就佔領了她的內心。但當小米玩手機時,可以看到海量的信息,運用各種軟體使她逃避負面情緒,感到輕鬆愉悅。同時,手機中的內容讓人應接不暇,而學習是個慢節奏的過程,這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沒有動力,注意力逐漸下降。」祝青梅專家說,目前對小米主要從藥物和心理兩個方面進行治療。用支持性心理慢慢引導,逐步打開孩子心扉,讓她回歸到一個正常孩子的精神狀態。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小米現在吃飯有食慾,願意主動與人溝通交流,情緒也比之前高漲很多。

祝青梅專家介紹,研究表明,每天專註玩手機超過68分鐘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而沉迷於社交媒體的人患抑鬱症的幾率是普通人的2.7倍。

手機抑鬱症該如何「預防」

對此,很多家長乾的事情是:後悔給孩子買手機、控制孩子玩手機、沒收手機、摔壞孩子的手機.....

在手機已經普及的時代,隔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家長真的要認真思考一下應該怎樣對待,不是只說教孩子,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在這件事中的責任。

我們有沒有真正關注過孩子,有沒有真正陪伴過孩子,我們知不知道他們內心真正想法、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每天和孩子認真交流嗎?你和孩子在一起時是用心並全心嗎?

如果你的孩子手機不在身邊就覺得不踏實沒著落,那你就已經輸給了手機,別讓手機變成兇手,別讓手機代替親人的愛,它只是一個工具!

作為父母應以身作則,盡量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好好陪伴孩子做遊戲或玩耍。孩子玩電子產品停不下來的原因,無非就是這些電子產品更有趣,能滿足孩子的一些需求,如好奇心、成就感、存在感、合作感等。父母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手機,以滿足孩子的需求,轉移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注意。

一則控制玩手機的時間;再則,可以試著把手機拿到與視線平齊的地方,盡量採用一種不必低頭的姿勢。

手機雖然給我們的工作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便捷,然而使用不當也可能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傷害,因此大家玩手機要學會適可而止喲。

所以祝青梅專家在此建議,對於大家來說,最好是多與親友們交流相處,不要獨處,而手機功能多而全則更易使他們獨處玩手機。已經確診得了抑鬱症的患者最好還是儘早的採取醫學干預治療,不要把小病拖大,大病拖死!

無法判斷的抑鬱症,當你有這些情況,你便需要警惕起來!
他對焦慮崩潰到無可奈何!直到發生這樣的事改變了他的人生!
近30年的「酒杯人生」,在家治療卻不斷惡化!沒想到後果竟會這樣嚴重
低頭族執意在飛機上玩手機,沒想到竟造成飛機出現了這樣的事!
事例分析:精神醫生告訴你些精神科里的相關內幕,你要注意了!

TAG:天津聖安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