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7讀書筆記-《三體》

2017讀書筆記-《三體》

我決定在看完《三體》前寫下我對這個世界和人類的認識,然後等看完書以後,再看看有什麼擴展或者需要修改的地方。由此看一看這本書對於我的影響(至少是短期影響)是什麼。因為我實在好奇,為什麼那麼多人為這麼本書著迷,覺得這本書影響了他們 。難道好多道理不是早就該知道的嗎?

我一直覺得,所謂「人類保護地球」是一句非常扯的話。人類的歷史有多長?地球的歷史有多長?而宇宙的歷史又有多長?地球需要人類保護嗎?當然不需要--咱們不說弄個大核爆徹底毀了它。就一般的生態環境之類,人類以為真的能毀滅地球嗎?毀滅的不過是自己罷了。話說,我一直有種想法,也許人類或者類似的生物已經在這個地球上生活了很多次、也毀滅了很多次了--就如三體這個遊戲里所講的。當我們對這個環境毀滅殆盡時,隨著死亡的只有我們自己。只要地球與宇宙中其它星球的關係不變,億萬年之後,地球會重新生機盎然(當然,最終它還是會死亡)。而我們還在自以為是地以為,我們是唯一的,地球是需要我們保護的。

我對人類的態度是:人類既不偉大,也不可惡,人類就像我們每一個人的出生一樣,充滿偶然。相對於整個宇宙,人類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毀滅是必然,因此只有渺小可以形容。所以不用想的太多,珍惜存在的這一刻就好,如果能讓這一刻的存在有些美好的過程,就不妄白來一趟。

關於宇宙。范老師有一次跟我說的話,讓我有種醍醐灌頂、腦洞大開的感覺。范老師說,她在看了某個心理學課程後第一次知道,全世界相信二元論(物質與精神並存的世界)的人居然佔99%,而我們這樣相信一元論的只有1%。這個數字比例讓她很是吃驚。我感慨,幸虧還有你這樣的相信一元論的存在,我才不會孤單。她說,你確定咱倆相信的是同一個一元論嗎?你相信的是物質的世界,我相信的只是精神的世界。也許,這個世界只是一個計算機中的電腦遊戲,我們都只是生活在遊戲中的人。而且,很不幸,不像那些生活在瑞士的人們,我們選擇了一個tough的生存環境。然後,我倆共同大笑,想像我們應該是在打怪升級中的成功者,才有權利在這個tough的環境中開始更tough的打怪升級。--最近,網上好像流行一篇文章,題目大致是是「我的認知又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不存在」之類的。我沒有打開,因為我的認知在和范老師那次談話中就崩塌過了。

關於量子糾纏,還是和范老師的聊天。看完《青春期的煩惱》,我興奮地跟范老師介紹這本書,感慨人腦就像計算機。范老師問我,你想過沒有,如果這是一台計算機,需要多麼大的容量和處理能力,需要耗費多高的電能?我默然無語,毫無思路。然後,范老師跟我說了另一段讓我腦洞大開的話:是不是宇宙中其實有一個大的計算中心,我們所有的思維與那裡是聯動的,我們的大腦只負責搜集信息,真正的決策與判斷都是由那裡做出來的。可是,信息傳遞是需要時間的?你聽說過量子糾纏嗎?在宇宙中實現信息同步並不是難事。誠實說,當時真是一片混沌,以至於連名字都弄錯了(好歹我也看過量子力學的一些書啊,可見看過沒想過的知識都是泡沫,風一吹就沒了)。

總之,宇宙之浩渺和神奇,遠在人類的理解之上不知多少;懷抱敬畏,就可以少一些自以為是。但是,人類就算是螻蟻,也依然有自己生存的意義。挪開仰望天空的眼睛,回顧四周,愛恨情仇在我們之間依然有著同樣深刻的意義,所以也完全不用妄自菲薄。過好自己的人生,就是這個宇宙對我們人類、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最重要的意義。

以上部分寫在看書之前(準確說寫在看前60頁之前,且聽了高曉松講的關於《三體》的第一期之後)。

一邊看一邊感慨幸虧《霍金的宇宙》剛看沒多久,很多定義多少知道,才沒有因為那些專有名詞放下書。雖然還是討厭那些有關文革的內容、那些我早已預料到的對於人性醜惡的描寫、還有那生硬的文筆,但這一次終於還是堅持看了下去。或者,因為這次看的是紙質書,所以更容易進入?我對自己說了不止一次,也許,冷漠和醜陋只是表面的現象,最終作者還是會展示出人性中的美好,就像《哈利波特》中的斯內普教授。堅持一下,最終也許會有更多的感動。

看得越來越深,也不禁為作者宏大的布局、豐富的想像所感染,真的是腦洞大開啊。當然,我好像也看到了《銀河帝國》的影子:不管是三部曲的布局,人物的獨立和關聯、多個人生的時間線,還是所謂的宇宙社會學這個提法,甚至直接的《銀河帝國》、阿西莫夫、謝頓這樣名字的出現,都讓我覺得是在向阿西莫夫和《銀河帝國》致敬。

第一部的結尾,看到大史跟汪淼用人類和蟲子之比去比擬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的差異時,有了一些感動。人那麼強大,但卻從來沒有戰勝蟲子。而蟲子,也是有生存權的。

但第二部一開始宇宙社會學的兩條公理,還是讓我有了不舒服的感覺。「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我可以理解生存是文明的前提,但真的是第一需要嗎?這大概要看每個人怎麼理解「需要」這個詞了。

坦率說,看到第二部時我已經完全不關注作者的文筆,而是沉浸在故事情節中了。如果說《銀河帝國》是一種構思精緻的機關,是作者帶著讀者去解開故事中人物設下的種種謎團,那麼這套書就好像是一把鋒利的刀,我們跟著作者利刃所切開的縫隙,沖向故事的終點。

看到第二部的一半,我曾迫不及待地去問范老師:

「你看過三體嗎?」

「沒有。不認同作者的世界觀。」

「我也不喜歡,所以一直沒看。這次看了,真的很精彩,也許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可是,那你怎麼會想到量子糾纏,你知道書裡面的情節跟你說的好像。而且,六月份中國的科學家還證明了遠距離的量子糾纏是可實現的,但你跟我說那些話是在四月份。」

「我腦洞很大。」

不過,看到第二部分星艦地球上人類的自相屠殺後,我又回到了看這部書之前的感覺:這樣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人類,真的值得生存嗎?滅亡了又有什麼可惜?在這種情緒下,最終成為唯一勝利者的「藍色空間」號所的採取「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後發制人策略也多少蒙上了些許老奸巨猾的味道--它們精確地評估了人性,連內疚都不必有了。

看這書的時候,不知怎麼,腦子裡總想起《指環王》中山姆說的那一段話:

「我知道。這不公平,我們根本就不該來但是我們來了。這就像我們聽過的精彩故事,佛羅多先生 ,描述偉大的事迹,充滿了黑暗和危險。有時候你不想知道結局,因為怎麼可能有快樂結局?發生了這麼多可怕的事,這世界怎麼可能回到以前?但是最後...陰影終究會過去,就連黑暗也會消失,嶄新的一天將會來臨,太陽也會散發更明亮的光芒。這才是讓人永生難忘、有意義的感人故事。就算你太年輕,不明白為什麼,但是我想我明白了。佛羅多先生,我現在明白了。故事的主角有很多機會放棄,但是他們並沒有。他們決定勇往直前... 因為他們抱著一種信念(佛羅多:我們抱著什麼信念,山姆?)這世上一定存在著善良,佛羅多先生,值得我們奮戰到底!」

突然覺得有些悲哀。如果說,《三體》和它代表的黑暗叢林法則是我們這個社會輸出給世界的文化價值觀,那麼,和別人的文化價值觀相比,我覺得這種文化價值觀是那麼的實用有效,又是那麼的卑鄙猥瑣。

其實,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的對峙在我來看,更像古老的東方文明和現代的西方文明的對峙:津津樂道的計謀vs.透明直接的理性。

想起范老師曾經批評羅曼羅蘭的那句名言「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世界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范老師問了一句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難道世界的真相只有痛苦,難道我們所過的是不值得熱愛的生活嗎?

以上部分寫在第三部閱讀之前。

終於看完了三本。劉慈欣宏大的想像力真的讓人嘆為觀止,三個故事,二維化的過程,讀起來只有驚嘆。即使是《銀河帝國》,也沒有如此暢快淋漓的閱讀感。再沒有關於文字障礙的感覺,甚至都好奇當初怎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就像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嚴鋒寫的序:第三部很多地方都超越了前兩部。

然而,依舊有一種深深的矛盾感。好像在體會一場盛宴,感官無比享受的同時內心深處的悲哀卻揮之不去。就如范老師說的,這書中所呈現出的對於人性的思考與我們的世界觀不一致。事實上,第三部寫的是未來漫長的時空故事,充滿想像,但其中與人相關的部分又是那麼真實,完全就是人類歷史記載的各種故事的濃縮,尤其是人類面對災難時的各種表現。逃亡還是得過且過,是為了安全進行龜縮還是為了理想不畏犧牲,可能不同的讀者都有不同的選擇。我會首選光速飛船,不是為了逃跑,而是因為好奇;如果不可以,我會選擇和所愛的人留在地面一起等待最後的結局。

閱讀時,不止一次想起高曉松說的那句話:「這本書就是寫了兩個聖母,開始於一個聖母,結束於一個聖母。」特別是第三部的這位聖母,作者雖然一直懷著悲憫寫著她的心情與選擇,但字裡行間我看到的都是一種無聲的譴責。看著這書,我腦海中蹦出來的話都是那麼的熟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慈不掌兵,善不理財。」看完後是心灰意懶的沮喪,這是和《銀河帝國》非常不一樣的閱讀感受。那裡可以同樣可以看到掙扎、計謀、選擇,但看完之後,心依然是熱的。

此外,我發現關於宇宙是自然的產物還是自然與文明的產品,作者在書中表達的觀點顯然和我的差別很大。我是相信,不管文明如何發展,都擺脫不了宇宙的規律。但在第三部中,作者至少兩次表達了相反的意見:沒有文明的發展,宇宙或是世界可能是另外的樣子。

看這書的另一個疑問就是:上帝存在嗎?是不是在上帝的眼中,我們不過就是一群螻蟻。作者通過那著墨極少的歌者,好像在隱含地訴說這樣的含義。如果我們把上帝看作是更高維的智者或生物(當然,在歌者的世界裡,它也是最低等的生物),那麼歌者就如上帝一般掌握著我們的命運。

再一次感慨之前剛剛看過的《霍金的宇宙》,讓硬科幻色彩最濃的第三部好歹也能看下去。其中高維空間的種種體會,讓我想起《星際穿越》中的場景。那是我們一起看過的最後一部電影吧:當我們都知道即將面臨永久的分別時,是這一部電影給了我們安慰和勇氣。是啊,也許在另一個時空,另一個宇宙里,我們依然還有重逢的機會。所以,接近結尾,當智子對程心說出那句:「我說過,宇宙很大,生活更大,我們真的又相會了。」我無法不感動、不期待,我多麼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再一次相會。

最後,高老師說的沒有錯,歌者唱的那首歌謠真的是非常牛的一首詩歌,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讓我再一次質疑--為什麼第一部的文字讓人根本看不下):

我看到了我的愛

我飛到她的身邊

我捧出給她的禮物

那是一小塊凝固的時間

時間上有魅力的條紋

摸起來像淺海的泥一樣柔軟

她把時間塗滿全身

然後拉起我飛向存在的邊緣

這是靈態的飛行

我們眼中的星星像幽靈

星星眼中的我們也像幽靈

......

兒子其實只買了《三體》的第一部,所以後面兩部我都是看的亞馬遜上的電子書。看完後我馬上下單買了一套實體書,不過是《銀河帝國》三部曲。我還是覺得,這才是真正值得留在手邊隨時翻看的書:既能幫思想插上翅膀,又能給心靈以慰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想中的那片藍 的精彩文章:

大自然也是有思想的嗎?創造出鬼斧神工的美景

TAG:夢想中的那片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