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子失聯19年,老倆口堅守老屋等了一年又一年

兒子失聯19年,老倆口堅守老屋等了一年又一年

山裡說冷就冷,那天下午,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太京鎮我們無意間走進了米家灣村。走進村口,四周異常安靜,加之天氣陰冷,這種安靜令人隱隱有些莫名的不安,

米家灣村是秦州區太京鎮西山坪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從地圖上看,像一座"孤島,"近50戶人家依山勢築屋而居。

雖然歸轄於太京鎮,但實際上米家灣距皂郊鎮更近,約20華里,屬太京鎮轄內的"邊遠"村組。

可能是天氣太冷的緣故,村道上沒有人出入,就連小狗也懶得沖我們吠叫,只是象徵性輕輕發出三兩聲,然後像一位與世無爭的隱者,冷冷看著我們。

村子裡好多房屋看上去已久無人居,殘破的院牆已然失去了屏障作用。

一些院落四周長滿了荒草。

這輛被荒草圍困的"鐵牛"看樣子已徹底下崗了。

很多人家都是"鐵將軍"把門,只能從門縫裡看見院中的一小部分景象。

這家人靠山的院牆已經倒塌,成了一條可以自由出入的"後路,"聞聲出來的主人說,莊上9成村民姓米,漢族,其中三分之一多的人家已搬走了。

圈在牆內的幾隻土雞很是健壯,主人說,一隻150元,不二價。說是給了個價錢,但主人完全沒有賣的意思,我們心裡明白,這些雞定是主人養了用的,像這樣的"高頭鳳凰"其實就是為鄉村各類祭祀活動而養的。

不知何故,這個宅基地看起來在打好地基後便被放棄了。與城市建設的如火如荼相比,這塊地顯得十分冷淸。

和我們走過的尚有人居住的村莊不同的是,米家灣村的巷道沒有一寸被硬化,或許政府另有打算,比如異地搬遷。

村上沒有學校,一些人家去了皂郊鎮或城裡租房供娃上學,剩下10多個則每天走十多里路去山下的村莊讀書。

村民米立生的老伴有精神疾病,一聽我們是照相的,擋也擋不住,扭頭便去新院里取她的照片,並念叨說 : "他們給我照的都是假照片。"

米立生今年64歲,膝下兩子,大兒子當完兵在成都工作,二兒子米彥林十八歲那年去蘭州打工至今未歸,且杳無音訊。

二兒子離開家已有十八年了,其間米立生多次去蘭州尋找,但都無功而返,現在,他成了中央電視台>節目的忠實觀眾,每期不落。他和老伴一直在老屋堅守著,他怕兒子回來見不到他們又走了。

去村興頭老井取水歸來的村民。

村頭的一個公共用品,不說名字,給城裡的童鞋留個競猜遊戲吧。

在米家灣,小狗是孩子們最忠實的夥伴。

村民在井中取水。他們說,這口井已有百年以上的井齡,是爺爺小時候吃過水的老井。村上人多的時侯井裡水量不夠用要排隊等,現在人少,基本上不用排隊等水。

我們看到,自來水已接到了村民院中,但村民說,水曾經來過一陣,因為水管破損等原因,現在一直沒有再供水。

寫在牆上的標語,第二顆字成了別字,村民說,那是政府派人寫的。

村上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麥,村民說,山上有野豬,害的不行,莊稼收成不好。

村民一直習慣把村上叫隊上,說他們和青杏溝村是一個隊。

多數人家住的還是生產隊時期甚至更早的房子。

看見我們東拍西拍且問個不休,村民問 : 你們是來查幹部的嗎?聞此,我們反問道 : 你們覺得幹部不好嗎?村民愣了愣,笑笑說 : 好著呢,都不容易!

一些院子里,老屋新房並立,如同現在的農村,一條腿急於跨出去,而另一條腿卻還牢牢拴在村頭的老槐樹上。

村民已基本上不養大牲畜了,但仍留著一些養牲畜時用過的東西。第二個問題,牆上掛的這東西叫什麼?幹嗎的?

熱情好客的米寶全送我們出門。他的石頭眼鏡攢勁!

老牆拄上了"拐杖。"

又一個人去屋空門緊閉的院落。

村民最大的願望是能把這條路給硬化了,這樣上下山就不怕雨天沾泥打滑了,娃娃們上學也就不操心了。

出村的時候,幾個村民站在崖畔上張望,他們不知道我們來幹嘛,而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的到來究竟是為了什麼。

或許,過年時人都回來村上就熱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葆東行攝 的精彩文章:

走進這個地方,裡面的東西件件都能勾起天水娃的鄉愁
嚇死人了!天水一村民財神廟後鏟土竟剷出一枚炸彈

TAG:葆東行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