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混跡學生會3年,我想說這是個錯誤選項

混跡學生會3年,我想說這是個錯誤選項

編輯按:

學生會的英文叫Students Union,顧名思義,有著學生的單純,和作為一個集合體必有的「社會」。

加入學生會好像成了「正統派」大學生的必然選擇,去年爭執很多的策劃,今年駕輕就熟地帶著師弟師妹們做。

我們在這裡尋找,也不負眾望找到很多,關於認同感,和自我存在的強化感。

但果真事實如此?還是只是身為局外人的刻板印象。

廣財創行,有連續2年擔任學生會主席經歷的熊尊,寫了長長的話,來講述那段經歷。

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會主席的道路

是一條需要和很多人說話的道路

百度搜索「學生會主席」,第一聯想詞就是「學生會主席競選演講稿」。

因為,學生會主席的道路是一條需要和很多人說話的道路。

當然還可能因為,大多數學生會主席的演講稿,都是百度的。

我是學生會主席,有很多人聽我說話,無論我說的是什麼。

成為了學生會主席,部門策劃活動有個啟動會,我要給師弟師妹們加油鼓勵。

部門策劃活動又有個總結會,我要和師弟師妹們總結總結。

更不用說各種整個學生會總結大會、各類活動現場。

但不幸的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我並不喜歡也並不擅長和很多人說話。

因為,和很多人說話的感覺是,站在海邊,抓著一把小石頭,想要用手裡的這把石頭讓大海掀起波瀾。

於是,我開始對著大海投石子。

但投的次數越來越多的時候,我扔的再多、再用力,也不會翻起一點波浪。

和很多人說話也一樣。

大家處在那個場合之下,習慣了各種「服務學生」的套詞,習慣了在我說完「謝謝大家」給我鼓掌。

掌聲不是我石子激起的波瀾,大多數是大家禮貌客氣的結果。

每次說完,都有種戰敗士兵卻仍然接受歡呼的羞恥感。

感到羞恥的原因在於,原本就愛說真實想法的我,也開始了客氣。

我扮演著「學生會主席」這一角色,而「自己」,再難尋得。

___________________

害怕,我們連神情都開始變得一樣

一次又一次,終於有一次,我忍不住了。

那一次,大概是某個老師也在場的學生會儀式。

我一步一步走上演講台,又一次看到了台下一張張的小臉,我臨時決定,不想再走這樣的流程了。

於是,我把列印好的演講稿扔到一邊。

開始說起了我心裡的想法,會diss一些無用會議,會談論我真正喜歡的工作狀態,想感謝的人blabla。

台底下的老師應該注意到了劇本不太對。

但是沒有關係。

我說完「謝謝大家」的時候,大家依然在鼓掌。

只是,我不會在乎大海有沒有掀起波瀾。

我挺爽的。

哪怕沒邏輯,也挺好。

這次轉變,之後的每一次演講,都變成了我個人瘋狂輸出觀點。

哪怕扯到一點「服務至上團結合作」之類的套話,都會讓我剛拿到羞恥。

久而久之,我感覺,我的觀點就是正確且特別的觀點。

日後的團隊討論策劃當中,總是習慣先輸出自己的想法,而多少忽略了別人的意見。

當我進入實習崗位,再到現在的工作崗位,一次次的實踐告訴我,我是凡人。

可我依舊喜歡瘋狂輸出自己的觀點。

在學校里,大傢伙可能比較善良,會耐心聽我說完,我是怎麼思考的,得到的答案是什麼,然後才會說自己的想法。

出了社會,大傢伙變得講求效率,我得趕緊說重點,大家想要聽到你的答案,只有對你的答案感興趣了,才會聽我的思考過程。

從這個角度看,傳說中很社會的學生會,我呆了三年,我感覺也並沒有變得社會。

真正讓我變得社會的,是我畢業後出社會的時候。

因為社會,意味著效率。

在一個講求效率的環境中,離不開團隊配合,想要做好團隊配合,先聽懂別人說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職位

讓我殺死了很多有趣的可能性

在學生會裡,有很強大的「自己」,我們都在默默遵循著「自己」的規則,不斷重複著,生怕有一點不一樣。

這個「自己」,就是傳統,就是自己曾經經歷過後,在一幫學生幹部心中所留下的經驗。

經驗主義在我所處的環境下,作用太過明顯。

「去年是怎樣的,今年也應該差不多。」

因為中國大陸學生會的特殊性,需要承擔很大一部分學校行政系統的工作。

這個情況下,自然也養成了許許多多的「學院特色活動」、「學校傳統建設」。

這意味著,學生會每一年的同一個時候,都需要做同一件事。

而成為幹部的我,也是害怕犯錯的。

怎樣避免犯錯呢?

儘可能模仿曾經做過的事。

做事做的多了,自然有了所謂的流程,流程定了下來,有了固定的標準,可以提高效率。

可也正因為流程,給我自己划了一個圈。

一年又一年,我們不斷地再加深圈的深度。

最終,那個曾經讓我們倍感安全的圈,成了走不出去的孤島。

學生會的「一己之見」,並非是學生會主席一句話定天下。

而是,我們過往經驗所形成的「自己」,給我們現在的自己,划了一個,走不出去的圈。

不過,我認為我現在身上最重要的一種品質,也是學生會主席帶給我的。

我會不斷思考,「這是對的嗎」。

因為自己需要拚命表達觀點,所以會懷疑自己的觀點是否真的正確。

因為需要不斷按照曾經的經驗做事,所以會懷疑曾經的經驗是否真的能夠提高效率。

因為,我是學生會主席。

我需要對和我一起做事的人負責。

我需要對台下聽我bb的和我一樣的學生負責。

因為我面對的,是和我一樣的人。

我之所以能站在台上,是因為台下的人的存在。

回到題目。

學生會主席這個選項錯在,它給了像我一樣沒有經驗甚至沒心沒肺的人,一個試錯機會。

對於師弟師妹們來說,我的一個錯誤,很可能具有殺傷性。

而我,是一定會犯錯的。

在我意識到我犯錯的時候,只能夠慢慢彌補。

但木已成舟,說不定友誼的小船已經沉了。

這個職位,用一種矛盾的方式,讓我知道我的人生,好像不是在錯和對之中選擇。

而是在錯與錯之間選擇。

不加入學生會,不會有現在懷疑一切的我。

不會有講求效率和產出的我。

不會有那麼在乎自己能給別人帶來什麼的我。

這個選擇,是個錯誤選項。

但若再選一次,我還會選。

不選的話,怎麼給自己加戲。

編輯再按:

像是逼迫一群想像力豐富的人去做接電話的工作,學生會的剛性制度折磨著一群不小心誤入的青年。

制度的局限抹殺了做好玩的事情的慾望,而虛假的人際關係則抹殺了做事情的慾望。

誰沒有過策划了某個比賽覺得自己牛逼哄哄的時候,誰沒有過朋友圈日常點贊但見了面卻無話可講的塑料姐妹情。

參與學生活動,帶隊參與比賽確實是成長的一個途徑。但倘若就此封閉自己,坐井觀天拒絕與更多的人接觸獲得更多的信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個所謂高級團體中,那不過是擁有了一種能夠源源不斷地為你輸送廉價的成就感的應酬。

當然也並非diss所有學生組織及其相關事情。

你想要的,只要能與你正在做的match得到,那麼在哪個組織里,都不過是實現途徑之一罷了。

期待你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學生組織」,有著志同道合的夥伴,更大的世界,和一次次的自我認知與自我修正。

在這裡,迷弟要為熊爸瘋狂打電話——

《我們最終能改變的,只是我們自己》

《我們都曾抗拒過愚人水》

想認識這樣的人嗎

不如先從加入廣財創行開始

從現在起的24小時,至10.06 24:00為止

予你一個改變自己的機會:

《納新 廣財創行Enactus2018屆秋季招新網申啟動》

文 / 熊尊

排版 / 麻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財Enactus 的精彩文章:

TAG:廣財Enact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