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可能超過上海的是哪個城市?
最有可能超過上海的是哪個城市?深圳?還是哪個城市呢?
(一)
上海是中國重要的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會展和航運中心,是世界上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2014年上海GDP總量居中國城市第一,亞洲第二。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地。上海與江蘇、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2016年上海GDP為27466.15億元。
深圳,別稱鵬城,廣東省轄市,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
深圳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邊境口岸城市,皇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2014年6月4日,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成為我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每年在深圳舉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被譽為「中國科技第一展」。
2016年深圳GDP為19492.60億元,距離上海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長三角地區的發展主要是圍繞著上海市為中心的單核路線,而在珠三角地區,除深圳外,廣州2016年GDP總量也達到了19610.94億元,可以說是廣州和深圳成為了珠三角的發展雙核。
中期內,上海的地位很難動搖,這源於國家對上海的定位。上海被定位為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這個高度是深圳和廣州無法企及的。
在過往的幾年中,廣州和深圳一直以GDP超越香港為目標,二者的發展方向也是以香港為榜樣,這和上海的發展路徑完全不同。
在過去37年的改革開放中,香港一直都是廣州和深圳的老師。
特別是深圳,真正主導深圳經濟長達37年奇蹟般的增長又再一次成功實現結構升級的原因,是深圳比任何一個城市以及同類的經濟特區都更加徹底的學到了香港 「小政府、大市場」 的本質,並且更加透徹的踐行了 「自由市場 」的基因。
正是基於這種基因,深圳從出生開始就瞄準了全球市場,參與世界競爭——這與北上廣三大城市專註於國內市場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助推深圳成為全國的「創新之都」、「中國的矽谷」: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的46.9%,並湧現出如招商銀行、平安、華為、中興、騰訊、光啟科學、華大基因、大疆創新、柔宇科技等國際知名企業。
但同時也要看到,香港在人均GDP、市場化、國際化、法制、社會平等等領域,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裡,仍是深圳甚至是中國大陸的榜樣和老師。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站在香港的街頭說: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市場。深圳的老師,是全球曾經最好的老師,至今也是全球自由市場的表率。
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中國香港、瑞士、美國位列前三,中國內地排名第25位。而這個年報也被認為是最權威的各地區競爭力排名之一。
香港仍然是全球經濟和中國內地經濟的重要中介,也是外資進入中國內地的超級入口,截至2015年中國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地區依舊是香港。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拉奇恩·薩利曾在《塑造未來城市的六大趨勢》一文中提到,資源可持續性、技術變革、工業集群和全球價值鏈、治理體系等將成為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議題。
而在這些方面,雖然上海擁有著無與倫比的GDP總量優勢,但還是在很多方面和香港有著不小的差距。
(二)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中國最有可能超過上海的城市應該是深圳,不過,這個時間跨度會很長,二十年甚至五十年。
我們首先來看經濟總量,這是一個無法逾越的指標。2016年上海GDP為2.74萬億,深圳為1.94萬億,深圳足足少了8000億。GDP增速上海為6.8%,深圳為9%,一線城市GDP增速排名依次是深廣上北。按照每年增速多二三個百分點的「龜速」,深圳經濟總量要想超過上海需要幾十年。
但是,為什麼說深圳最有可能趕超上海呢?至少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是深圳與上海同為金融中心的定位,一個上證,一個深證;當然,上海的金融中心的霸主地位凸顯。資本市場的事就不多說了,金融優勢除了深圳可以緊隨上海,其他城市都沒有。
二是從產業機構看,北京、上海代表著國企等傳統工業的前進方向,船大不好掉頭。深圳則代表著新興產業的前進方向,深圳幾乎沒有什麼體大笨重的國企,有的只是華為、華大基因、中興通訊、大族激光、大疆,還有近期落戶的恆大等在市場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民企。這一輪經濟轉型中,舉辦了十多年高交會的深圳,繼先進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後,再次嘗到高端製造業、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帶來的甜頭。眾所周知,城市經歷初期的高速發展後,因為資源、土地等有限,將進入一個穩步增長期,這也就是改革開放初期城市GDP增速多達20%,而如今只有7%左右的原因。進入二十一世紀,北京、上海GDP增速都有明顯的放緩,2016年上海的增速為6.8%,自2011年來首次超過全國的平均增速(6.7%)。為解決轉型的問題,上海於2011年提出減少「四個依賴」,即減少對重化工業增長的依賴、減少對房地產業發展的依賴、減少對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依賴、減少對投資拉動的依賴。由上可見,上海已經清醒認識到這一點。
三是深圳的地域位置的優越性。與香港比鄰,承擔著與香港強強聯手的重任。國家勢必會給予特殊的政策傾斜。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提出,作為中軸位置的深圳,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年,江蘇經濟總量與廣東經濟總量的差距也在慢慢擴大,廣東在這一輪產業機構調整的程度優勢越發明顯,這也給深圳快速發展創造了產業環境支撐。
四是深圳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提升,吸引越來越多的潛力項目和企業落戶。深圳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移民城市,具有最突出的包容性;深圳向香港學習,政務環境與社會環境更加趨向法治,這一點在深圳辦過事的人多少有點體會,即深圳速度;因為沒有礦產,沒有鋼鐵、造紙、化工、水泥等污染企業,深圳的空氣質量指數一直位居全國前六名,助推宜居指數的攀升。在單位GDP能耗上,深圳在全國作出了表率。
(三)
作為一個深圳人可以明確告訴你不可能,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深圳土地太稀缺了,可以查查四大一線城市,深圳土地太少了,而且深圳在這四個城市裡,山是最多的,極大制約了製造業的發展,第二點,深圳沒有一流大學,沒有211,985學校太吃虧了,人才的引進成本高。
其實解決這些都不難,成立新的直轄市,直轄市合併惠州東莞,解決土地,直轄市有985.211大學名額,解決教育問題。
但中央是不可能通過直轄的,畢竟首都已經被上海壓制了,上海超過北京是建國之前的是,現在絕不可能再讓一個城市爬上去的。
(四)
幾年前GDP重慶占上海1/3,現在重慶占上海2/3,如果按照目前增速不變,10年內重慶將超過上海,預計今年重慶將超過天津,今年上半年重慶經濟增速10.5%,名義增速14.28%,重慶經濟增速已經多年保持全國領先,重慶發展勢頭強勁,發展潛力很大,發展後勁很足。
你覺得哪個城市會超越上海呢?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為什麼學佛的人開口就是「阿彌陀佛」?
※七夕古詩詞51—75首,收藏
※七夕古詩詞25—50首,收藏
※牛郎織女傳說
TAG:vii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