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一天只吃兩頓飯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一天只吃兩頓飯

現在我們通常說一日三餐,其實這個傳統的時間並不長,這個生活習慣對於普通大眾是解放後才出現的。在此之前,中國人一直是一日兩餐,也就是只吃兩頓飯。這才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在村口吃飯

從史料所記和考古發現來看,在原始時期並無「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飢則求食,飽則棄余」。也就是原始時期人們吃飯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有食物時才吃,沒有食物時就想辦法找吃食,找不到就餓著。

吃飯

在進入文明後的中國古代,一般家庭也沒有早中晚三餐,只有朝食和哺食,也就是一早一晚的意思。古人的作息時間與我們現在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古代的夜生活幾乎沒有,沒有電燈、電視、手機,古人們基本上晚上七八點就開始休想了,換句話說,基本上天黑就睡覺。既然睡的早,那起床時間自然也早。古人們基本上在六點之前就已經起床了,皇帝上朝就是這個時間,大臣們五點就要從被窩裡爬起來。早飯的時間大概是上午9點多的樣子,太陽到達天空東南角的位置時開始吃飯,也就是9點多。請注意,吃完飯以後,是沒有現在的午飯的(一定要吃飽)。晚飯的時間大約在下午4至5點之間,吃完這頓飯以後,古人們基本上就要準備睡覺了。當時沒有什麼夜生活,朝廷推行宵禁政策,隨便在大街上晃悠被抓住可不得了。

家門口吃飯

細究的話,從商朝開始,人們的日常活動規律已被分成8個時段,人們吃飯的時段分別叫「大食」為上午7時至9時,「小食」是15時至17時。到了漢朝時,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一天多吃了幾頓飯還大做文章。而當時,天子一般是一天四頓飯,而王公大臣們一天三頓飯。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

順便說一句,在古代是沒有午睡的習慣的。孔子的學生宰予大白天睡覺,氣得孔老夫子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由此可見,在古人看來,白天就是好好乾活的。天一黑就要開始休息,這是當時的規則。這種情況在宋朝發生了徹底變化,宋朝的經濟十分繁榮,百姓們的夜生活逐步豐富起來。宋朝取消了宵禁政策,百姓們可以出來逛夜市。大街上賣小吃的很多,就是從宋朝開始,百姓們出現了吃夜宵的習慣。宋朝南遷以後,南方人繼續保留吃夜宵的傳統,北方人則基本上沒有這個習慣。在這一時期,雖然人們的正餐還是兩頓,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在晚上吃夜宵。宋朝皇帝在晚上喜歡喝羊肉湯,這個習慣還普及到了民間。

學生吃飯

來自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小時候在陝西關中農村,家裡也是一天兩餐的,早上天亮起來家裡的男人就到地里幹活,女人們收拾屋子,做飯,九點十點男人們下地回來,吃飯,休息一下,在去地里幹活(農忙時節要把飯送到地里去的),下午四五點回家吃飯,休息,天黑後就上床了。一天兩餐其實和貧窮沒有必然的關係,只是和當時人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勞動方式關係非常大。並且當時晚上家裡可沒有電視機的,一般農村人不看書,也沒有書看。

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有一日三餐的呢?是從孩子上學開始的,孩子上學每天中午十二點才放學,不能像以前那樣早上九點十點吃飯了,如果從早上餓到中午也受不了,所以孩子每天早上可以帶一個饅頭去學校,大人們慢慢的也和孩子一起吃點早餐,中午也改在和孩子一起吃午飯了,不能光中午一家人就要分開吃兩次呀,後來家裡有了電視,每天夜生活越來越豐富了,一日三餐固定了下來,有時看電視晚了,還能吃點夜宵。

順便說一句一日三餐在中國北方的廣大農村只是解放後隨著義務教育家家孩子必須上學才慢慢普及的,而皇家或者貴族、官員家中可是上千年前都是一日三餐了。

秋收

想了解和學習陝西美食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頭條號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

請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點擊文章左上角紅色圓圖標「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進入後就可以看到小編以往發的很多關於美食或者陝西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歷史典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高房價的苦惱不止現代人有 宋朝早就實行「限購」了
開封福勝院,賞盆栽品宋茶當一天宋朝人
高房價的苦惱不止現代人有,宋朝早就實行「限購」了
這些書法,讓字如其人,成為傳說吧!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