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宋官窯鑒定錄:從本質特徵入手最可靠

北宋官窯鑒定錄:從本質特徵入手最可靠

北宋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在青瓷藝術上的成就享譽世界,也是中世紀中原文化藝術光輝燦爛的一頁。多少年來國內外陶瓷學家、藝術史家一直都在學習、研究和關注北宋官窯。

一、一個不容否定的客觀事實

南宋文人顧文薦在《負喧雜錄》一書中寫道「宣政間京師自置燒造,名曰官窯。」這是有關北宋官窯最早的文獻記載。顧文薦是南宋時人,記載北宋晚期的事,應該有很大的可信度,因為時間相差不遠。這段文字記載「京師自置窯燒造」第一個理解應該是在都城汴梁(開封)辦窯場燒宮廷御用瓷器,窯址應該是在開封。但開封這個地方地理環境很特殊,數百年來黃河泛濫,災荒頻繁,地貌變化很大,宋文化層深埋地下達六七米,當年燒瓷器的窯場遺址,很難發現,至今沒有發現窯址。二個理解是京師當局為滿足宮廷需要,即燒御用瓷,自己投資的官窯窯場地點設在開封,在京畿地區,或附近瓷區。因為北宋圍繞開封周邊地區發展起來許多窯場,有水平較高,甚至高到有條件為宮廷燒御用瓷器的地步,所以北宋官窯等地有可能在開封周圍京畿區域各縣發現。只是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確切的北宋官窯窯址問題仍就處在探討之中。正因為如此,有人將官窯的存在加以否定,說官窯的存在純系「子虛烏有」。這種否定也沒有指出自己所持的理論根據。信口說來,未免太輕率了,在學術討論中向古人發動進攻,或打倒一個古人是比較容易的,因為古人幾百年前已離我們而去,他不會起來為自己辯解,別人愛怎麼說都可以。但客觀事實不容否定。從考古實踐,客觀存在的官窯瓷器實物,或是理論探討等方面看,這種對官窯的否定都是站不住腳的。

第一,顧文薦是南宋時人,《負暄雜錄》是他晚年寫的,他已經休閑在家,將其一生觀察到宋朝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寫成雜記。他是一個士大夫文人知識分子,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宋代理學,文化教育很發達,知識分子都講究道德名節。再說顧文薦寫書時已到晚年,可以說沒有什麼複雜的社會關係,更沒有那種人是人非的個人利益糾葛。從全書看,有關官窯的內容只佔全書極小部分,他有什麼必要去胡編亂造一個官窯來。他在《負喧雜錄》里記錄的是北宋快滅亡前的事。北宋和南宋緊挨著,北宋的事,尤其是北宋晚期的事,顧文薦一定看的很清楚。大名鼎鼎,為宮廷生產皇帝用瓷的官窯作坊,其產品社會影響很大,汴京等地的社會上層恐怕不會完全陌生,顧文薦有可能看到過。所以顧文薦在《負喧雜錄》中說北宋官窯的事不容懷疑,是可信的。

第二,南宋另外一個文人叫葉寘寫了一本書叫《坦齋筆衡》。書中說南宋有官窯,他明確指出,杭州南宋官窯是「襲故京遺制」,就是承襲北宋官窯而興建起來的,考古科學完全證明葉寘的記錄是真實的。杭州確實有官窯,一個叫郊壇官窯,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已發現,經過多次大規模發掘,現在建成南京官窯博物館,一個叫修內司官窯在鳳凰山麓烏龜山的老虎洞。經杭州市考古研究所科學發掘,經專家鑒定,被評為2001年十大重大考古發現。如果北宋官窯不存在還有什麼故京遺制可襲?南宋官窯也無從說起。

第三,現在分析南宋官窯各類器物,其造型的線型結構,釉質釉色,開片效果均與浙江及南方地區的越窯、婺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產品的製作工藝,藝術風格完全不同,從藝術品格上來說屬北方風格,那麼南宋官窯既然客觀存在,藝術風格又屬北方,宋人文獻又明確說它襲故京遺制,北宋官窯的存在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第四,考古文物科學,不單純是理論研究,不能撇開實物來空洞推論。北宋官窯瓷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館、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博物館、私立博物館、藝術館、各地私人收藏家手裡都有。這些藝術品件件是國寶真品,將尚存的北宋官窯實物和考古發現的南宋官窯實物對照,確實是一脈相承,共同的地方很多,相當時間以來,他比汝窯更容易了解。北宋官窯瓷器的實物客觀存在,就是北宋官窯存在的根據。

第五,根據硅酸鹽科學家們的測試和模擬實驗,已經做出北宋官窯的本質特徵,就地取材,選用河南本地瓷土和原料配出了北宋官窯的胎、釉。憑著工匠高超的製作技巧和燒瓷工藝,燒出獨具風格的北方青瓷,由於胎體內含鐵量較多,釉層較厚,色調像美玉一樣淡雅而光潤。科學工作者據此承認北宋官窯的存在。

第六,在河南省汝州市有一位研究汝窯,對複製汝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專家,就是朱文立先生,他告訴我,根據他燒制青瓷的經驗,北宋官窯和汝窯青瓷在原料配方,燒窯方法,氛圍的控制方面都完全不同。說明北宋官窯的客觀存在。

窯址的考古發現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不是唯一的問題。窯址發現了,一切都好辦,窯址沒發現,困難很多,但可以研究,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仍然能解決問題,另外考古學上的許多問題需要等待,歷史上許多著名的瓷器如秘色瓷問題、汝窯問題等都是因為窯沒發現而爭論多年,但考古工作者一刻也沒有停止工作,後來因窯址發現,問題就自然解決,在等待過程中不宜輕易否定。北宋官窯窯址也一定能發現,只是需要等待。

二、崇高的藝術風格

研究、欣賞北宋官窯青瓷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從造型方面來分析,北宋官窯瓷器造型都是用簡潔的線條做出雄放壯美的器形,如北宋官窯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盤口直頸弦紋瓶。口部淺盤而稜角分明,頸部比較粗,只突出三條粗弦紋,增加雄壯的氣勢和莊重感。方斗形花盆、斂口大瓶等器物大氣古樸,圈足很寬,特別簡單穩重。青釉弦紋雙貫耳瓶,瓜體形直頸瓶、盞托、直頸瓶、折沿盆、各類規格的洗、杯、盤、碗等,其變化也是將口部作成折沿、葵口、或內外壁加一個凸楞線,目的也就是突破其單調感。

造型藝術特彆強調古雅的格調。作為宮廷陳設的器物多學習或模仿上古三代青銅器的造型。為增加其時代特色,作的精巧玲瓏,擺脫周、戰國、秦漢青銅器的神秘感,特別去掉青銅器上繁縟的裝飾,有西周以來禮制的莊重嚴肅和神聖,也有大宋王朝的通俗開放的特點。所以官窯青釉瓷通俗易懂,並不神秘。宮廷生活用具一類器物簡潔實用,與宋代社會流行的民間器皿在結構上沒有區別。只是因為宮廷用瓷的精緻,增加了典雅和高貴。

宋朝文學教育昌盛,理學特別發達,從宮廷到地方行政官府,從達官顯貴到民間的書院都流行講經,講四書五經,孔孟之道提倡的理,人們崇敬一切事物都遵循理而運行。理就是性,本然的性是善良的,人們遵循理而生活,規範自己的行為,它推動著社會的文化、教育、藝術向崇高的積極的方向發展。瓷器手工業的創作思想、技術的發揮、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的受其影響。有的表現不太明顯,有的表現很明顯,為宮廷服務的官窯瓷器就非常明顯。從官窯瓷器的群體看,非常追求理性的藝術格調,北宋官窯青瓷是生活用具和陳設藝術瓷,堅決摒棄花俏和輕薄,不講究色彩和各類圖案裝飾,用簡潔線條做出很有氣魄的作品,它那充滿理性的,內在深沉的含蓄美,令人震撼。

宋官窯青瓷和唐代各類瓷器,特別青瓷相比,造型藝術有很大的不同。唐朝國威強大,經濟實力雄厚,對外注重海外貿易和經濟文化的交流,陶瓷造型廣泛吸收外來文化因素,瓷器造型非常活潑,格調清新,充滿外國情調。宋代,特別是北、南宋官窯講究繼承傳統,注重民族文化的東西。北宋官窯、汝窯、定窯、哥窯、鈞窯都是一致的,都情調藝術的理性美。

三、北宋官窯的胎體特徵

北宋官窯青瓷胎體細膩,看不到任何顆粒和斷裂的現象,手感極佳,沉甸甸的,手感佳就增加了瓷器的莊重感。由於原料含鐵量較高,顏色為紫褐色,劉良佑教授在台灣故宮,大陸各地博物館,美國、歐洲、日本等地看到過收藏的北宋官窯瓷器的真品、絕品,他指出:北宋官窯瓷器「胎為灰藍色,胎皮為灰紫色」。成型過程中對胎體的各個部位切削整齊,坯胎還要精細打磨,沒有拉坯時出現的毛茬,也沒有切割時留下的刀痕。顏色呈紫灰色,底足足沿露胎,顏色深褐如鐵,故有紫口鐵足之妙,倍受稱讚。

四、釉質和釉色

北宋官窯由於燒成良好,釉面光亮滋潤,開大山相錯的紋片,有少數大片從器物的口沿一直到足邊,小片紋很文靜,圍繞著大片問疏散開來,由於多次施釉,釉層中攢聚無數微小如珠的氣泡,這就是「聚沫攢珠」這些小氣泡對光波有折光散射的作用,北宋官窯青瓷的釉層玻化良好,顯色很正,沒有妖艷的青緣色,也沒有新瓷漂浮的亮光,即一般人說的賊光,與莊重的造型很協調,給人以深沉凝重的感覺。河南地區的汝窯、鈞窯瓷器上的青釉都帶無青色或粉青色,微微閃現彩濁現象,北宋官窯也是如此,達到接近美玉的藝術效果。宋代的官窯、汝窯、龍泉窯均有此特點,真是巧奪天工。

五、支燒方法

看北宋官窯青瓷,有兩種支燒方法,第一種是墊圈,或墊餅支燒,不用支釘支燒,所以器物上找不到支釘痕迹。

第二種,支釘支燒,底部留下支燒痕迹。支釘細小,在圈足內,支釘留下的痕迹靠近足牆一側,比較滑潤不刺手。

六、北宋官窯的辨偽

北宋官窯青瓷由於有很高的藝術性,以高貴的宮廷用瓷的品格,博得清朝皇帝特別喜歡,清代御窯廠就是仿製,所謂「廠官器」就是以仿北宋官窯青瓷為主。景德鎮有雄厚的物質和工藝技術基礎,它仿燒得官窯青瓷多為宮廷陳設瓷。工藝上一絲不苟,十分精美。其特點是白胎青釉,釉色為天青色。底部都寫楷書或篆書本朝年款。這類器物不存在鑒定真偽的問題,主要是欣賞清代仿北宋官窯瓷高超的技術和新時代的藝術成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北宋官窯的假古董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區的文物市場上,有的作的很有水平,河南的考古工作者,陶瓷工藝專家,有經驗的收藏家有豐富的鑒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現在我就自己接觸的一些作品談一點看法。

1、手感沉重表現得假象

以前,當你拿著一件北宋官窯青瓷器物沉甸甸的,憑過去古董屆教授的經驗,覺得手感為沉甸甸的就是好,符合古瓷沉重的要求。古董商在舊社會照真品仿製,一絲不苟照樣作,燒出的仿品總和真品不同,手感上有些輕,這是由於原料加不精細,陳腐時間短,胎質稀鬆不緻密造成的。

真品,原料加工精細,控練成熟,顆粒細,陳腐時間長,胎料顆粒緻密,比重大,所以拿到手上感覺比較重。

假品,仿者為了加重作品的分量,時間短,古瓷手感的分量作不出來。就採取成型時從器物口沿一下逐漸加厚胎體,特別底部加厚,這樣作可以增加分量,但器物線條必然改變,失去應有的清秀,器物線條變得僵硬,死氣沉沉。只要用手摸口沿以下,會感到器壁很厚,不對勁,用一根小棍往器里插入測量器里器外的高度,看尺寸上的差異就會發現底很厚,不協調,這就是手感沉重表現的假象。

2、看釉層

真品,北宋官窯青瓷,釉面玻化程度號,有漂亮悅目的光亮感。

假品,釉層比較厚,釉光也追求瑩潤,但玻化程度不夠,沒有北宋官窯的光亮度,猛一看釉色也純凈,幾乎有點純的過分,但有放大鏡觀察,會覺得釉面板滯,微微閃黃,一種沒有燒熟的感覺,這也是採取降低溫度,或加入減劑避成燒成青瓷釉面的浮光,賊光。

看釉層的第二個破綻,仿品釉面開片較少,片紋也較淺。有的片紋為白色,就是玻璃剛打碎出現的紋片,少數經過處理形成淺黃色,只有一個色調,出不來金絲鐵線的效果。

真品,片紋是大片和小片相錯,大片色深,褐黑色,即鐵線,小片黃褐色,顏色很淺,有金絲鐵線的效果。

第三個破綻

仿品施釉凝厚,釉面整齊,不大用裹足支燒,因為那太複雜,不容易控制,大多數採用墊餅、墊圈、少數用支釘,支釘很大,支釘斷後,釉面破損處露出白胎。

真品,有裹足支燒,支釘、墊餅支燒,工藝比較複雜,做工很精細,這是仿品達不到的。

第四個破綻

假品,在制瓷過程中對坯體要進行休整,修得還算精細,但和真品相比還是有破綻。器物上端,因釉層較厚,看起來還算整齊,然在器物下端修坯明顯粗糙,留下凌亂的刀痕。

真品,器皿結構勻稱,規整,注重修坯,上端和下端一樣整齊,平滑,看不到粗糙的地方。

第五個破綻,施釉情況

假品,施釉中注意到了器物的上端和中部,施的均勻整齊。器物下端、圈足施釉厚薄不均勻,也不整齊,有的釉汁流過足沿。這明顯是虎頭蛇尾。

真品,北宋官窯的施釉情況體現出五大名窯的本質特點,釉面整齊均勻,沒有釉面不平和流釉現象,很平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物網_收藏 的精彩文章:

鑒藏:黃花梨小箱子
一把紫砂壺的溫度
玉器收藏第一步:軟玉硬玉要分清
和田玉品質最重要 購買無需追究產地
寶石收藏投資指南:常見的國際寶石證書

TAG:中國文物網_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