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零時差記者獨家探訪緬甸若開邦衝突核心區

零時差記者獨家探訪緬甸若開邦衝突核心區

據聯合國難民署最新數據,自8月25日緬甸若開邦爆發衝突以來,已有超過40萬羅興亞難民從緬甸逃到孟加拉國。零時差工作室記者日前專程探訪了若開邦,並走進衝突的核心區域孟都。若開邦緊張局勢目前看已得到緩解,但深層矛盾在短時間內仍難以找到徹底解決的良方,當地各族百姓還是希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

                                         

緬甸警方在位於實兌的羅興亞人難民營警戒。孫廣勇攝

斷壁殘垣觸目驚心

孟都是此次若開邦衝突爆發的中心地帶。自8月25日以來,武裝組織「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在若開邦北部連續發動襲擊。緬甸政府稱發動襲擊的是賓格利人、即國際媒體常說的羅興亞人,並宣布該組織為「極端主義恐怖組織」。隨後,緬甸軍警在當地展開反恐行動。

記者在布迪洞通往孟都的盤山公路沿途看到,每個山崗和橋頭上都有警方臨時搭建的哨所。司機告訴記者,8月25日襲擊發生後的第二天,他駕駛汽車在這條路上遇到簡易炸彈,前輪胎被徹底炸壞。

進入孟都地區不久,道路兩邊開始出現被燒毀的村莊,用竹子搭建的棚屋被燒得一乾二淨,地面上只剩下烏黑的木炭。少數磚瓦房屋也只剩下斷壁殘垣,牆上殘留著被焚燒過的痕迹。在凌亂的地面上,散落著衣服、鞋子等物品。記者了解到,被燒毀的既有羅興亞人村莊,也有若開族、印度裔村莊。

孟都的一處印度裔難民安置點內難民正在準備午飯。  孫廣勇攝

據了解,整個孟都地區羅興亞人數量高達70萬左右,若開族、印度裔等當地少數族群只有不到兩萬人。記者看到孟都鎮上部分商店仍在營業,一些人坐在竹棚下吃飯喝茶,街上不時有軍人和警察從街上走過。

據聯合國難民署最新數據,8月25日以來已有超過40萬羅興亞難民從緬甸逃到孟加拉國。緬甸方面的數據與聯合國難民署有很大差距。孟都縣副縣長吳耶突告訴零時差工作室記者,緬甸方面估計有10多萬人逃至孟加拉國,目前政府成立了5個調查組,將儘快公布數字。

       孩子們在位於實兌的羅興亞人難民營內玩耍。   孫廣勇攝

和平才是我們希望的,我們不要衝突

芮沙村是位於緬孟邊境附近的一個大型羅興亞人安置點。一位50多歲的老者告訴零時差工作室記者,他從小就生活在這裡,在他記憶中還從未發生過像今年這麼大的衝突,他感慨道:「之前,羅興亞人和若開族人相處還算和諧,但衝突事件使兩個族群之間的隔膜比以前深了。」

30多歲的朱巴利干在芮沙村裡教書。雖然已經在這裡生活了30年,而且他也有了緬文名字「芒紹圭」,但平時與其他族群的來往並不多。談起羅興亞人與若開族的對立,他真誠地對記者說:「和平才是我們希望的,我們不要衝突。」

在位於實兌的羅興亞人難民營內的孩子。孫廣勇攝

9月5日緬甸軍方停止安全行動後,孟都地區逐步恢復和平。緬甸外交部9月11日發表聲明說,近期若開邦發生的恐襲導致多個族群的民眾流離失所。政府將向所有因恐襲而遷移的民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零時差工作室記者在實兌、孟都和布迪洞的難民營都看到工作人員在發放救援物資。據了解,自襲擊發生以來,緬甸政府、緬甸紅十字會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向若開邦受衝突影響離開家園的避難者提供援助,包括帳篷、大米、食用油、蚊帳、藥品等。

除了羅興亞人的安置點外,實兌、孟都還有若開族、印度裔等族群的安置點,記者看到每個安置點都有500人以上,一間不大的房間內就有三四十人。

緬甸警方在被燒毀的孟都羅興亞人村莊內進行調查。  孫廣勇攝

重建信任是解決之道

目前在若開邦主要生活著兩大族群,一個是信奉佛教的若開族,人口約200萬,另一個是信奉伊斯蘭教的賓格利人(國際社會稱「羅興亞人」),人口約100萬。若開邦問題不僅僅包含人權問題,還有身份認定、種族矛盾、宗教矛盾、邊境管控、外部干涉和國際干預等。英國殖民時期埋下的「苦果」,導致這兩大族群對立長期存在,之間曾發生多次衝突。

緬甸本屆政府把解決若開邦事件當作重要工作,正在採取措施使若開邦的所有民眾和睦共處。為了滿足若開邦的需求,政府於2016年5月成立了實施若開邦穩定和平委員會,由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擔任主席;並於2016年8月成立了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為首的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以期解決若開邦存在問題。

9月21日,昂山素季與落實若開邦事務顧問委員會最終報告委員會在內比都會談,做出儘快成立接收難民審核小組等11項決議,以推動若開邦問題的解決。

若開邦緊張局勢目前已得到緩解,但源自殖民時期的深層矛盾在短時間內難以找到徹底解決的良方。孟都縣副縣長吳耶突對零時差工作室記者表示,要解決若開問題,重要的是建立雙方信任,只有互信才能共同相處,雙方必須坦誠相待。同時提高該地區的教育水平和經濟發展,包括羅興亞人在內的居民都有了工作,能夠自力更生,才能增加互信,長久相處。

     在實兌的一個若開族安置點內的孩子們準備去學校上課。孫廣勇攝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零時差工作室,孫廣勇、俞懿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的精彩文章:

法國人張浩成:我的手機真給力
走出國門 中國品牌形象更豐滿
這個假期,看橋也成時尚
吳國盛:科學不僅是「用」的,更是一種追求理性的精神
時尚雄安,描畫城市未來的模樣

TAG: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