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注意了,這些果蔬更容易農殘超標

注意了,這些果蔬更容易農殘超標

買蔬菜、挑水果,最怕農藥殘留超標。可是,農殘超標的果蔬能用肉眼分辨嗎?坊間流傳有很多土辦法,例如只挑有蟲眼的蔬菜,這靠譜嗎?

先說結論無論什麼長相的農產品,想要通過外觀和品嘗口感來鑒別農殘都是不可能的,誰教你都別信;通過產地、農產品種類來判斷農殘超標概率是有道理的下面講具體方法

1即便是農殘超標的茶葉、農產品,其農藥殘留量都是以ppm為計量單位的,也就是百萬分之XX,甭管你是人類還是動物、昆蟲,都是嘗不出味道差別的。除非除非是噴施了高濃度臭味農藥(比如某些有機磷農藥)之後馬上採摘,我們才有可能聞到味道,但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不是因為農民有良心,而是這樣的農產品不會有人買。2通過產地和品類兩個維度相結合來推測農殘超標的概率,可以幫助我們避免一部分高農殘的農產品,並對可能超標的農產品謹慎料理(例如多浸泡)。

首先要明確的是,給農產品打農藥是合法、合理的行為,正常範圍內不會傷害人體健康,不要去妖魔化農藥,人類目前也不可能離開農藥。要反對和懲處的是超量使用農藥、超範圍使用農藥的違法違規行為,這些做法真的會傷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講這一點是想告訴大家,打農藥是一個普遍行為,甭管包裝上寫什麼有機、綠色、無公害、農家自產,我明確告訴你,統統都是打過農藥的!別幻想你有錢能買到完全不打農藥的茶葉、蔬菜,也別相信所謂「鄉下親戚種給自己吃的」,別相信所謂「這裡落後閉塞民風淳樸」,我就明確告訴你,越窮越閉塞的地方用的農藥越毒(落後的農藥成分)。所以,農殘只有多和少的區別,安全和危險的區別,(幾乎)不存在有和無的區別。

有機蔬菜同樣會打農藥

通過產地判斷農殘可以參考兩方面因素A是看產地的自然氣候環境一般來說,溫度高濕度大雨水多的地方,害蟲,病菌和雜草也越多,相對應的,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的用量也會更大、打葯更頻繁。例如中國靠近熱帶的華南幾個省份,病蟲草害發生都偏重,例如蔬菜大省山東的蔬菜溫棚,其大棚內的小環境也是高溫高濕,同樣是病蟲草害發生偏重的。這些地區的農產品,農殘超標概率相對西北、西南、東北地區會稍高一點。特別需要補充的是,這裡只講統計學的概率,具體到兩地不同批次的農產品不能粗暴地下定論。B是看產地的種植歷史一般來說,一個地區種植某種農產品歷史越長、規模越大,品種越單一,其病蟲害的發生就會越重,相對應的,打農藥也會越多。這是因為連續多年、連片種植同一類作物的地區,害蟲的騰挪空間大,病菌的傳播面廣,不容易被農藥控制,而且還會隨著時間累積抗藥性。

例如,原本是香蕉第一大省的廣東,在連續多年連片種植香蕉後,枯萎病、黃葉病這些病害越來越重,到了農藥都控制不住的程度,只好往廣西、雲南甚至東南亞遷移。類似的還有柑橘黃化,讓廣東的砂糖橘少了一半,現在江西的臍橙也面臨著巨大威脅。之前媒體報道的「毒生薑」也是發生在家家戶戶年年種生薑的所謂「大姜之鄉」。病蟲害重了,農民肯定是優先用加大農藥用量來解決,而不是想著換作物,換地方,那個成本太高。這一點,是我們作為消費者,在享受穩定、低價農產品供應的同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補充一句連年、連片種植的產區里,農民也會積累更豐富的病蟲害防治經驗,這是有利於食品安全的一個因素。不過,從我此前的觀察來看,經驗提升總還是滯後於病蟲害的變化。

通過作物品類來判斷農殘可以參考兩方面因素C是看農作物的收穫周期與病蟲害周期是否吻合絕大部分農藥的「安全間隔期」是半個月,也就是說,打葯半個月之後收穫的農產品就可以認為對人體是安全的。實踐中,這個安全間隔期還是留有冗餘量的,如果打葯後有下雨,通常一個星期就流失+分解到安全值了。那麼,問題就出在這裡了。如果某種農產品的收穫期和病蟲害發生的高峰期重合,那就很容易導致農民突破農藥安全間隔期,把打葯後才過幾天的蔬果賣到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綠葉蔬菜的農殘超標可能性就相對較高。以生菜為例,其全生育期可短至40天,生長全程都是嫩葉很招蟲子,打完葯後可能三五天就會採收上市。而水稻等糧食作物則相反,其生長前期、中期病蟲害重,生長後期莖葉變老變黃,病蟲會少很多,前期中期打的農藥到糧食收穫時早都達到安全間隔期了。D是重點留意「連續採收」的作物所謂連續採收作物,通俗來說就是邊摘邊長的,例如黃瓜、豇豆、韭菜(割完接著長),相對的就是小麥、柑橘、大白菜這些一次性採收的作物。以海南種植的豇豆為例,其連續採收期可以超過1個月,在這段時間裡,農民每隔一天就可以摘一批豇豆(生長真的非常快)。然而,摘豇豆的這一個月,也是蟲害高發的時間,如果不打農藥,豇豆就會有很多蟲洞,並且減產很多。所以農民的做法是:昨天摘豆,今天打葯,明天摘豆,後天再打葯……這樣的豇豆,您說能安全嗎?

韭菜是另一類案例。大家都知道韭菜割完一茬再長一茬,那麼留在地里的是什麼呢?是韭菜根,也是地下害蟲賴以為生的部位。韭菜生長很密集,噴霧殺蟲劑也打不到根部,所以農民通常選擇用農藥灌根的方式防治韭菜地下害蟲,有些農民為了省錢就會買劇毒高毒農藥來用,因為真的是便宜又高效,除了會違法會害人……

差不多就是這些,有其他心得歡迎探討。

順便糾正一個流傳很廣的誤解:

這種判斷方法顯然是脫離農業生產實際的。現實恰恰相反,農民要是看到菜葉上被蟲子咬出了蟲眼,你猜他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當然是趕緊噴殺蟲劑啊!如果不噴殺蟲劑會怎樣?那可就不是幾個蟲眼的問題了,菜葉會變成「漁網」,甚至「葉脈書籤」。蠶吃完的桑葉見過么?嗯,就是那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漲知識學院 的精彩文章:

古代生孩子為何都要燒開水,古人的智慧真不是開玩笑!
我們的祖先有多好戰?取決於他們的謀生方式
加拿大雁的遷徙相當於230個馬拉松的距離
立冬吃水餃沒想到有這麼多講究!
皂莢可以代替肥皂洗衣服你知道嗎?

TAG:漲知識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