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妄斷別人,沒有那麼多是非

不要妄斷別人,沒有那麼多是非

前幾天看了一個朋友發到朋友圈的「知乎35條神回復」,其中一條

問:異國長期生活,改變了你的哪些「是非觀」?

答:很多事情只是不同,並無是非。

我雖出國並未「長期」,卻也深以為然。

我初為人母時,很是好好啃了幾本育兒書。之後每每看到別人做的不如自己所想,總是痛心疾首,感覺那小娃娃肯定是水生火熱,飽受煎熬,恨不能將始作俑者推上道德的審判台!那時覺得自己特別偉大,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簡直是中華慈母典範。

後來發現,在育兒其實你選擇的,是你自己,你只能看到自己最想看到的部分,最後成了你的育兒「聖經」。

最近在媽媽群里和大家聊天,聽到一個新名詞,「母乳教」,就是提倡母乳餵養到毫無商量餘地的母乳提倡者。忽然發覺,自己就曾經是此教忠實教徒。其實有很多很多情況,你是不能苛刻地要求別人按照你的是非標準執行的。

比如我一個師姐,兒童醫院心胸外科醫生,手術台上必須保證百分之兩百的專註和投入,一台大幾個小時的手術,你怎麼能要求她定時背奶,夜奶呢?

比如群里一位生雙胞胎時大出血的媽媽,你怎麼能要求她喂寶寶第一口的一定得是母乳呢?

很多時候,大眾的評論就像兩股風。一會兒東一會兒西,颳得人不知所措。一會兒說溫水浴等物理降溫有效,一會兒又說物理降溫無效要及早服藥。

一會兒說要給孩子愉快放鬆的童年,一會又說哪有什麼靜等花開,不過是父母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

一個在A老師眼裡有自閉傾向的孩子,在B老師眼裡卻是天賦異稟,出類拔萃。

唉,我看吶,沒有一條放之四海皆準的育兒法。汝之蜜糖,我之砒霜。育兒的道理看了千千萬,對對錯錯說不清,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也是白搭。

出國以來,也算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穿裙子的男人,長鬍子的女人,分不清是男是女的人;

不吃澱粉的人,不吃糖的人,不能吃小麥的人;

不願意住在白人區的白人,視非黑人區為可怕地段的黑人。

妻子上班,丈夫帶孩子幹家務的;頂尖大學畢業,在專賣店做售貨員的;

家裡經濟很普通,還願意收養殘疾小孩的;感恩節無償接待陌生的外國客人的;

不願在經濟上幫助子女,卻願意無償捐給窮人的;對大學裡教經濟的大兒子不以為然,對養馬的小兒子卻引以為傲的。

捨不得冬天開暖氣,卻捨得一擲千金買包買鞋的;手腳俱全身體強壯接受過良好教育卻只願到處流浪的。

我只能感嘆,這個世界太大太不同,人的價值觀千差萬別,做事的方法不同,做事把握的分寸也不同。

人的審美觀天差地別,你的硃砂痣,也許是別人的蚊子血;你的飯米粒,也許是別人的月光白。

想起在加州吃散夥飯時,一位姓翟的師兄喝嗨後如是說: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人生遭遇不同,所站角度不同,所處位置不同,做出的事情必然不同,所以,don t judge!

別說自己和別人了,就算自己和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事情的看法也大不相同吧。年輕時看問題簡單直接,後來才慢慢發現背後隱藏的人情練達,盤根錯節。

越成長,越能感覺到自己眼界的狹窄。 如果你覺得自己永遠都對,事事好與人辯,要不說明年輕幼稚(比如以前的我),要不說明見的世面小,經歷的事情少,要不說明真的很傲慢,悟性低。也有可能是,你真的閑得慌!

不要去隨便評價別人,還帶著自以為是的態度,站在道德審判的高度。洋洋得意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的人,大部分是井底之蛙!

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判斷題,大部分是論述題吧。尊重別人的觀點,寫好自己的文章,世界比你能看到的大太多太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和飯飽飽的成長旅途 的精彩文章:

TAG:我和飯飽飽的成長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