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抗日時期日軍少將在我千年西南屏障「崑崙關」前三擊斃命

抗日時期日軍少將在我千年西南屏障「崑崙關」前三擊斃命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在中越邊境線上,有著這樣一個不高的、海拔僅300米的小山丘。但是這裡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地方,這個地方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自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大大小小的戰役更有九次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宋狄青與儂智高之戰和1939年中日之戰。關門上刻有「崑崙關」三個大字,有「南方天險」之稱,沒錯,它就是崑崙關。

崑崙關,位於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與南寧市崑崙鎮交界處,距廣西首府南寧市50公里。相傳賓陽崑崙關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所建,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裴行立始壘石為關,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建關城,歷代均有加固、重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1939年11月15日,日本軍在北海灣龍門港登陸,攻佔欽州、防城後,以一個師團又一個旅團的兵力於24日沿邕欽公路北犯侵佔南寧。

12月4日進佔崑崙關,桂南會戰打響。國民政府調集四個戰區五個集團軍的兵力參加桂南會戰,以確保桂越國際交通線的安全。

1939年12月18日,中日雙方在崑崙關展開大戰,雙方主戰的都是善打硬仗的部隊:日方主力是參加過台兒庄戰役的坂垣舊部,被譽為「鋼軍」的第五師團;中方主力是當時裝備最精良的、由杜聿明將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5軍。

12月18日凌晨戰鬥開始打響。中國軍隊在當地群眾的支援下,血戰十餘天,12月30日第五軍第三次攻克崑崙關,殲滅第21旅團5000餘人,

21旅團班長以上的軍士官死亡達85%以上,擊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終於收復了賓陽崑崙關。

這是抗日戰爭期間繼平型關、台兒庄作戰勝利後的又一重大勝利。戰後,人們在山下修建了一座三門四柱石碑坊,山頂上也建有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碑亭,從牌坊到山頂有一道331級的石級道。

國民黨軍政要人蔣介石、李宗仁、李濟深、白崇禧、杜聿明等人有題詞、題聯或書刻碑文紀念這一戰役。

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有許多學生、群眾到這裡憑弔、瞻仰和祭掃。

為了紀念這場慘烈的戰役,政府興建了這座「崑崙關戰役博物館」

博物館建築總高23.176米,分地上一層、地下半層,地上一層面積3101平方米,分為序廳、浴血崑崙廳、前廳與緬懷廳等四個展廳和一個待建的多功能廳,

博物館前廣場東面設置的「魂兮歸來」方尖碑陣,記載著-陸軍第五軍陣亡約3400名將士共有220個姓氏,

場館內的一個區域,模擬出當時的戰役情景

博物館正門外牆的V字型結構,用86噸大理石製成,象徵勝利之意,博物館正面外牆的五幅淺浮雕畫像,由廣西書畫家張達平先生繪畫,描述和表達了崑崙關戰役的主題場景畫面。

繳獲的日軍旗幟

中村正雄在23日上午在七塘第一次負傷,左側臉頰被子彈穿透。24日晨中村正雄在九塘觀察軍隊部署時再次被國軍擊穿腹部受重傷。24日當晚日軍軍醫在九塘的一座民房裡給受重傷的中村做手術,剛打開腹部,正好趕上國軍火炮射擊,一顆迫擊炮彈擊中該民房的屋頂。雖然彈片並未擊中中村,但是飛沙走石灌了中村一肚子。中村正雄因感染25日凌晨斃命。對於侵略者小編由衷的祝福他,活該!好走不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業攝影師劉傑 的精彩文章:

探訪封禁254年的皇家禁區 「塞外張家界」承德興隆山
「賞天下奇觀,解千古之謎」洞天福地三門海
堪比歐洲都市的城市夜景 十一黃金周帶著全家看「色」去
長達11000公里的新亞歐大陸橋 探尋它東方起始點的磨難與輝煌
英國媒體評選人生中一定要去看的建築 你去過幾個?

TAG:職業攝影師劉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