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阿Q遇上孔乙己?創新曲劇亮相藝術節

當阿Q遇上孔乙己?創新曲劇亮相藝術節

圖說:《阿Q與孔乙己》劇照 主辦方供圖

阿Q和孔乙己是魯迅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個經典角色,也是戲劇舞台上的「常客」,但兩人在舞台上「相遇」的機會卻十分難得。將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亮相的曲劇《阿Q與孔乙己》別出心載地將兩個經典角色放在同一部戲中,編劇陳湧泉認為:「這兩個人物性格的截然不同和價值觀念的巨大差異,註定他們潛在互生的強烈的戲劇性。」

圖說:《阿Q與孔乙己》劇照 主辦方供圖

名同戲不同

說起曲劇,喜歡戲曲的上海觀眾可能並不陌生。1999年,首屆上海國際藝術節上,北京曲劇團就曾攜曲劇《煙壺》來滬亮相。近幾年間北京曲劇團還曾攜《四世同堂》《駱駝祥子》來上海亮相第16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次年又攜講述曹雪芹與《紅樓夢》的《黃葉紅樓》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上演。不過大家眼熟的曲劇其實還應該加個前綴「北京」,全名為「北京曲劇」,是建國初期由魏喜奎等老藝術家創始,由老舍先生提議定名的新劇種,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戲。而此次由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帶來的曲劇《阿Q與孔乙己》則是主要流傳於河南地區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在當地流行的曲藝鼓子曲(洛陽曲子、南陽曲子)和踩高蹺的表演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舊時也稱「高台曲」或「曲子戲」。自上世紀三十年代左右漸漸發展成熟起來。雖同名為曲劇,也同樣從曲藝樣式發展而來,但河南曲劇與北京曲劇卻是兩個劇種。

圖說:《阿Q與孔乙己》劇照 主辦方供圖

創意有源頭

曲劇《阿Q與孔乙己》將整個故事放在了小鎮未庄,久試不第的老童生孔乙己與趙府幫工阿Q在沿著各自命運的軌跡前行時,也發生了不少相交之處,最後孔乙己還當掉視若生命的長衫,買來酒和茴香豆為阿Q送行。說到為什麼會把阿Q與孔乙己這兩個人物放在同一部戲裡,陳湧泉表示,最初是因為在報上讀到一則消息,說日本一家劇社把魯迅先生的多部作品結合在一起改編,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我的腦海里倏然划過一道亮光:把《阿Q正傳》和《孔乙己》結合起來改編。」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有作者將魯迅小說中的阿Q、孔乙己、老拱、閏土等人物放在一部作品中了。陳湧泉認為,在阿Q與孔乙己身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都孤獨、麻木,都深受封建制度的戕害,在喜劇的面具下,都包藏著一個悲劇的內核。」 「把這兩個人物集中在一起交叉對比,有助於感悟發現更多的東西。」

圖說:《阿Q與孔乙己》劇照 主辦方供圖

有贊有爭議

曲劇《阿Q與孔乙己》由曲劇名丑楊帥學飾演阿Q,扮演孔乙己的邱全福則主工鬚生,亦兼醜行。自1996年首演後演出了50餘場,曾在2001年、2002年、2003年三次晉京演出,還曾被拍攝成戲曲電影。不少專家都對這部作品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這樣的改編敢於探索、難能可貴。而爭議最多的還在於舞台劇是否「有悖於原著」的問題,有專家認為,《阿Q與孔乙己》在角色塑造和情節設置上與原著有許多出入,是不可取的,而個別角色的思想性格更有悖於原著的本意。但也有意見認為,改編是二度創作,改編者融入自己的藝術思考和追求、對原著加以增刪取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對此陳湧泉表示:「在改編原則上,我所遵循的是忠實於原著的路子,即在精神實質上是高度忠實,而非亦步亦趨,機械地『複印』原著的忠實。」(新民晚報記者 王劍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讓日本樂迷豎起大拇指 上海愛樂樂團驚艷亮相東京
美籍華裔姑娘奪得體操世錦賽女子全能冠軍
石黑一雄獲諾貝爾文學獎 村上春樹依然陪跑
中國式「非對稱」趕超撼動世界
家國網事:感謝那些為我們安全負重前行的人們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