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對付西方列強和日本,誰都比不了袁世凱,看袁世凱如何狠耍日本

論對付西方列強和日本,誰都比不了袁世凱,看袁世凱如何狠耍日本

袁世凱第一次與日本交手還是在朝鮮,1884年朝鮮爆發了政變,朝鮮局勢頓時變得緊張和混亂,駐朝日軍想趁此機會打進王宮挾制王室,當時在朝鮮的袁世凱發現了日軍的企圖,果斷下命令指揮清軍進駐王宮,擊退了日軍,並立刻率軍平息了政變。袁世凱的這次快速行動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他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而這一年袁世凱年僅26歲,想想我們多數人在26歲時都在幹什麼?能有這樣的魄力嗎。而袁世凱也因為此事被封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開始左右朝鮮政局,儼然朝鮮的太上皇。

這是日本人第一次與26歲的袁世凱交手,徹底被挫敗。日本軍界和政界人士這回徹底知道了袁世凱,明的打不過就來暗的,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人組織了多次刺殺袁世凱的行動,但都被袁世凱挫敗。袁世凱在朝鮮的地位一直未被撼動,終於十年後,日本人又等來了機會。

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這朝鮮就會內亂),這次起義可比十年前的甲申政變大多了,袁世凱以及其敏銳的政治眼光看到了此次起義的危局,並馬上向國內求援,請求增派援兵,無奈李鴻章派兵還是慢了一拍,日軍搶在清軍之前大規模增兵。當時入朝清軍是2500人,而日軍是一萬多人,起義被鎮壓後,袁世凱建議李鴻章迅速撤軍,孤立在朝鮮的日軍,這樣在國際輿論下,日本自會撤軍。可是李鴻章猶豫不決,想撤又不想撤,按理說不撤就趕緊增兵備戰啊,可是李鴻章也不增兵也不備戰,終於甲午戰爭爆發,結果可想而知。袁世凱也只好逃回了國內。這次交鋒,日本人取得了勝利,但是在這件事上可看出,論膽識、論謀略、論眼光,袁世凱都遠遠超過李鴻章。

第三次交鋒就在一戰時,1915年1月18日,日本趁著一戰爆發,歐洲列強無暇東顧,逼迫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並再三告誡要絕對保密。但袁世凱頂著日本壓力將這「二十一條」公之於眾,讓世界干預此事。一時間「二十一條」成為了國內外的頭條新聞。日本的陰謀被揭發,從而陷入相當被動的境地。

而袁世凱也極力抵制二十一條,對每個條款都逐條批示,沒有讓日本把中國變成第二個印度。袁世凱對《二十一條》的處理已使中國利益最大化,胡適稱《二十一條》的談判是弱國外交的勝利,並說:「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乃歷來外交史所未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經袁世凱閹割後的二十一條,與日本起初的二十一條相比,已經儘可能的維護了我國核心利益。

袁世凱當大總統期間,我國內政、外交、軍事均有大幅度提高,並且成功壓制了蒙古、西藏的獨立勢力。袁世凱逝世後,留有遺書一聯,置於案上:「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袁世凱稱帝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句「看中國再造共和」,讀來令人唏噓不已!最後,我想說一句,袁世凱對國家是有貢獻的,你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風雲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深謀遠慮,捍衛領土完整,否則印度毫無爭議得十萬平方公里土地
漢武帝遠征大宛國只為求天馬?看看當年西域都做了什麼,該打
面對外族入侵,中國人修建了長城,印度人修建了什麼?這就是差距

TAG:笑談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