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嘉慶年間老錢幣

嘉慶年間老錢幣

中國古代錢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古錢幣又稱之為泉、布、帛,孔方兄等,作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不少古錢幣在交易會上表現突出。

清代以來因經歷了多場戰爭,珍稀的銀幣損失嚴重,至今,數量已經極其有限。錢幣非常獨特,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歷史時代的經濟情況。為此,眾多收藏家都紛涌而至,以期能夠找出不同類別的銀幣,以滿足清代經濟研究所需。

清代的錢幣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代皇帝都只能用同一種年號的錢幣,外形簡單較簡單,錢幣的名稱都叫做通寶,錢幣上的文字都是用工整的楷書進行描寫的,閱讀順序都是按照從上而下,然後再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

此組清代古錢幣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和歷史的沉澱,但如今依然保存較為完好,鑄工精美,包漿入骨,流通痕迹自然,品相完好,屬為難得之珍品,值得收藏。

嘉慶通寶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厘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如泉、源、蘇、河、廣等。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記局名19字。少數錢背

嘉慶通寶

星月紋以及記地或吉祥漢字(如:桂、福、壽、康、寧),吉語背文如:「天子萬年」、「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財」、「嘉慶萬歲」、「唯和唯一」、「如賣三倍」、「四方來賀」、「五世同堂」等多達20種,為歷代古泉所僅見。

清代錢幣特點:一皇帝只用一種年號錢,雖鑄量大而形制較簡單;除個別例外,所有年號錢均稱通寶,錢文:皆為工整楷書,讀法均對讀,除個別例外。

嘉慶通寶

嘉慶時出現了一些楷書錢文,如嘉慶萬壽楷書大錢,有光背及背巨星二式,可能是西南地區所鑄。按清初以來的制錢不講究書法,但嘉慶寶黔局小平卻有一種楷書錢文,寫得清秀工整,令人耳目一新。嘉慶錢背還出現了草書錢文,如嘉慶通寶背桂桂、康康、壽壽,均是右楷左草,估計也屬宮錢性質。

另有嘉慶通寶背滿漢文桂寬緣折二型錢,鑄工甚精,真品存世不多,其母錢則僅見一枚。桂雖是廣西省簡稱,但看此錢製作還出於中央戶部,據傳與上述嘉慶背桂桂等錢均懸掛於後妃寢宮之中,以寓早生貴子之意。

攵慶版

嘉慶通寶

清代錢幣中的嘉慶通寶,馬定祥先生在批註《歷代古錢圖說》時說到,嘉慶通用錢慶字底部攵均少一橫,唯見一小平祖錢書作攵。這說明,他尚未見過書作「攵」的母錢、樣錢和通用錢。從丁福保先生的《古錢大辭典》到以後出版的各種錢譜上,也都沒有收錄這種慶字底部書作「攵」的版式錢。我姑且稱這種慶字底部書作「攵」的嘉慶通寶為「攵慶版」。

其實,「攵慶版」的嘉慶通寶,除馬定祥先生所見小平祖錢外,還有通用錢存世。此錢徑2.5厘米、穿0.6厘米、厚0.1厘米、重4.5克。它不似母錢,可能是樣錢或初鑄大樣。它應是通用錢。有趣的是,這兩枚「攵慶版」,同為寶泉局所鑄,竟有兩種版別。圖上是雙點通,寶字下部的繁體貝,下面一橫不連右面一豎,開了口。兩點一長一短。圖下則是單點通,下面一橫連著右面一豎,不開口。兩點一樣大小。它們背穿上各有一星點。

這枚錢幣實物,見證了早年曾鑄行過「攵慶版」通用錢。但據嘉慶七年修纂的《戶部錢法則例》記載,寶泉局及直隸、山西、陝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雲南、貴州、江南等省局,每年鑄錢六百零七萬四千零二十八串,伊犁局為一千五百串,寶源局和四川、浙江兩省還不知確數,如全部鑄足,數量超過北宋元豐版。鑄錢這麼多,為何「攵慶版」這樣少?

因自明代中葉以後,錢文書體都以工匠為主,寶泉局最初鑄行「嘉慶通寶」錢,使用慶字的規範寫法,即慶字底部寫作「攵」。但規範的寫法字形瘦長,像窈窕淑女的細腰,少了陽剛之氣,更重要的是,慶字長了,其他三字也不能短,否則很不協調,若四個字都那樣苗條,既增加布局的難度,又無法達到審美的要求。於是,聰明的工匠想到了「偷工減筆」借鑒前人鑄錢時在錢文上省筆的做法,將慶字底部的「攵」,減去了一橫,並無大礙,倒使慶字變得體態豐腴,更好看一些。

因此,「攵慶版」被淘汰不用。中央戶部如此,各省自然仿效。這版式鑄行時間短,數量少。即使有部分流傳下來,也因只有細小筆畫的變化,或是在流通中文字磨損而不為人們注意,所以難得一見。

因為古錢幣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每一個政權出現,與之相伴隨的往往都是錢幣的發行,可以說,古幣是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腳印,清晰地注釋著歷史進程,顯示著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狀況,這就是被當今人們籠統稱之的錢幣文化。

古錢幣商場現已紅火了十幾年,將來總的趨勢是不會發生變化的。特別是在互聯網商務開展以後,對古錢幣保藏、交易都有很大的推進效果。錢幣保藏現如今已變成新的保藏熱門,不少古錢幣體現超卓,極具保藏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精品分享 的精彩文章:

古老錢幣一枚,包漿自然
中國傳統手工藝-銀掐絲金鑲嵌
粉彩瓷,花卉紋四方瓶
精緻山水畫,明代畫家周臣作品
皇家御用,大明萬曆黃地青花龍紋大盤

TAG:文化精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