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揭秘普洱茶勐海味

揭秘普洱茶勐海味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是國際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產地和普洱茶發源地,也是茶樹良種的種質基因庫,素有「世界茶王之鄉」「普洱茶聖地」之稱,它是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和滇緬通關的重要驛站。勐海種茶、制茶、用茶、貿茶的歷史悠久,是我國最早的普洱茶出口基地縣。

釅釅地沏上一壺勐海普洱,

氤氳香氣中,那鮮艷透亮的湯色,

總令人感到自然和歲月的溫暖,

帶著它醇香的回甘,

我們一起去揭秘勐海茶、勐海味。

勐海,傣語意為勇敢者居住的地方,位於雲南最南端,總面積5511平方公里,總人口33.72萬人,世居著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數民族。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緩,山峰、丘陵、平壩相互交錯,溝谷縱橫,崇山峻岭延綿不斷,座座茶山點輟其間。

據查,勐海種茶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民間有「武侯遺種」之說。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公元225年)到勐海縣境內的南糯山,許多士卒無緣無故昏睡不起,百治無效。諸葛亮探視後,即將一手杖植於土中,手杖隨之發芽長葉,蔚然成樹,諸葛亮取其葉煨水煮湯,令人給病人服用,昏睡士卒即刻清醒恢復正常。據說,這些樹木就是茶樹。後來,每到清明節、鬼神節、潑水節,當地少數民族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紀念諸葛亮。

勐海境內樹齡1800餘年的野生型茶王樹和樹齡800餘年的栽培型茶王樹,是研究茶樹種源、茶葉生產歷史狀況的活化石,茶學界將這兩株茶樹和瀾滄縣發現的邦崴千年過渡型大茶樹同稱「三大古茶樹王」。值得一提的是,樹齡1800餘年的巴達野生型茶王樹與「武侯遺種」歷史時間恰好吻合——這充分說明,勐海早在1800多年前就已種茶,勐海是世界茶樹的發祥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鄉。

「高山雲霧出名茶」,茶乃嬌貴之物,茶樹的生長對自然環境亦極為挑剔,勐海在茶葉歷史與茶葉貿易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並非諸葛孔明先生一根手杖便可成就的,更重要的是,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

勐海縣地處橫斷山系縱谷區南段、瀾滄江西海岸,屬於怒山山脈向南延伸的雨脈部,山脈、丘陵、平壩相互交錯,溝谷縱橫,崇山獨特的地貌系統培養孕育出了座座茶山。此外,勐海境內土壤主要有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紅壤、黃壤等類型,這些類型的土壤極宜茶樹生長,具有良好的發展茶樹種植的土壤條件。

勐海屬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夏秋季多陰雨天氣,冬春季多晴朗天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從光輻射的季節分布看,春多於夏,夏多於秋,秋多於冬,這既有利於茶樹越冬的養分積累,也有利於夏秋季茶樹的生長發育和品質的提高;從降雨的時間分布看,5~10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85.81%,雨熱同期,降雨有效性高,完美配合茶樹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要。

「多霧」是勐海氣候的顯著特點,也是成就勐海茶味的重要因素。每日,自午夜起,水霧便悄然而生,從平壩、山谷間生騰出萬縷雲煙,茫茫霧海籠罩了整個勐海;而到正午時分,隨著陽光的照射,茫茫濃霧又慢慢地消失無蹤。「多情」的霧氣不但減少了茶樹蒸騰作用對水分的消耗,還能夠以0.2~0.4毫米的霧露水增加地表水,提高空氣的濕度。正因有了濃霧的滋潤,普洱茶的原料大葉茶得以枝繁葉茂,勐海的茶葉才具有了獨特而神秘的茶味。

勐海的生態環境良好,群山綠茵覆蓋,山間泉水奔流,水源純凈,空氣清潔,為大葉茶種植天堂般的「凈土」,因此勐海茶正可謂「集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冰清玉潔,毫無鉛華,盡顯茶的本真。

而一直堅持優選原材料的和軒號也選擇了勐海普洱茶,與正宗新會柑相結合,製成滋味和然天成的和軒號柑普茶,攜手開創柑普茶新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普洱茶網 的精彩文章:

普洱生茶與普洱熟茶的減肥效果大比拼
小青柑泡法大全
隱者聖哉2017年陳升榮耀班章古茶
泡茶為什麼會水味重?
潤元昌701千山醉來襲 班章沉醉,經典回歸

TAG:中國普洱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