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格爾自然哲學中的異化論

黑格爾自然哲學中的異化論

異化論是黑格爾的自然哲學的基本命題,也就是歐洲哲學史上著名的黑格爾的「異化」學說。異化論主要是指「自然界是自我異化的精神」。

在《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的異化理論達到高峰,異化成了說明自然、社會、歷史等辯證發展的核心概念,成為在「自我意識」所體現的人類意識和社會發展整體中始終起重要作用的中介。黑格爾把存在的一切都歸結為「自我意識」,把異化也歸結為「自我意識」的異化。自我意識作為絕對理念外化為自然,在社會歷史中作為「自我意識」環節的人異化為「絕對精神」。他認為,人和由人所組成的各種社會形態及其歷史作為主體,在異化中不僅表現為「分裂為二」、「或樹立對立面的雙重化過程」,而且這種由主體所產生的對立物,對於主體是一種「壓迫性的」、「吞食它的力量」,從而賦予異化概念不同於外化概念的深刻含義。但是,黑格爾在把異化作為發展中介的同時,往往也把對象化和對立面轉化籠統地當作異化,把「自我意識」作為異化的前提和歸結點,表現了他的異化理論的唯心主義歷史局限性。在黑格爾之後,費爾巴哈力圖從唯物主義觀點闡述異化。但是,他只是說明了宗教的一個本質方面,不是上帝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上帝,使人本身的力量變成了凌駕於人之上的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此外,對於黑格爾唯心主義異化理論所包含的許多深刻內容,他都無力加以揚棄。

起因

異化理論最早是在黑格爾哲學中出現的。他認為自然界、人類和社會意識形態都是觀念的客觀化即外在的表現。觀念的外在的表現過程是從不充分表現向充分表現發展。發展到人類產生之後,就由人類的精神活動成果表現出來,即由倫理、道德規範、法律等表現出來。再發展到哲學階段,觀念通過哲學完成了自我認識,完成了向觀念的回歸統一的過程。所謂異化,就是客觀化的過程。黑格爾的異化論有兩個要點。一個是客觀事物是觀念的外在表現的觀點,一個是從觀念到客觀化再到回歸觀念的三段論觀點。

概述

黑格爾系統的徹底性完成了康德哲學所說的不可能完成之事。康德對世界進行了現象與自在之物的劃分,人類心靈不能取得關於現實的所有知識。而黑格爾則提出其一般的論斷:合理的是現實的,現實的是合理的(what is rational is real, what is real is rational)。由此得出,everything that is, is knowable.在此,他有一個十分精緻的哲學體系,這一體系可劃分為三大部分:邏輯觀念、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或心靈哲學。為思考現實的結構及其在倫理、法律、宗教、歷史、藝術、道德等方面的表象及最重要的思想本身提供了新的基礎。

從觀念洐生出了自然領域,如黑格爾所提出的,自然表現了「它本身之外」的觀念。這個表述有點誤導,因為它意味著觀念獨立於世界而存在。另外,黑格爾把絕對自由賦予觀念,表明它自由地像自然一樣出於自身。然而,記住黑格爾的假設,現實的是合理的。它必然推出,自然僅僅是種合理性或觀念,以一種外在形式的,類似於製表匠的觀念獨立於自身而存在於表中。但是黑格爾的觀念比製表匠與鐘錶的關係更為細微,因為黑格爾並不真的指兩個孤立存在的事物:觀念與自然。最終,現實是一個單一有機的動態整體。黑格爾對萬的之後的邏輯的觀念及自然的區分,只是去區分自我同一之現實的內在方面和外在方面。簡言之,自然是反題,是理性觀念(正題)的反題。我們的思想達到了綜合觀念和自然的新的概念,即精神(Spirit或Geist(德語「精神」的意思))。把思想從自然趕回精神是自然概念內的辯證運動。正如邏輯始於最為抽象的概念,的即存在,於是自然哲學始於最抽象的事物,即空間。空間是空的(正如存在是不定的)。在一個極端,自然觸及到了空(emptiness)。在另一端,它發展到了精神。在空間與精神之間是特殊事物的多重性。那就是自然之所是,自然展現了機械、物理和有機學定律。自然的每一方面都被黑格爾逐一以其辯證術語分析。

主要內容

在黑格爾哲學中,「異化」、「外化」和「對象化」三個詞的含意是相近的。黑格爾的異化公式有三種:一是絕對精神——自然界——主觀精神;二是倫理——教化——道德;三是服役意識——勞動——自為存在意識;但它們都是在意識?而不是在現實領域內進行的,都是通過異化、揚棄異化,到達下一個、更高一級的發展環節。黑格爾所謂的異化,大致包含了三層含義:自然是理念的派生物;自然為隱藏於其中的理念所主宰;自然是不符合於理念的本性的異己力量。

首先,黑格爾認為,理念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是理念的產物。在黑格爾看來,理念在邏輯階段是純粹的、抽象的,而抽象的理念是不實在的。因此,理念為了實現自己就必定要揚棄自身的抽象性而異化為自己的對立面——自然界。值得注意的是,黑格爾對「先於」一詞作了獨特的解釋。他把先於「先於」分為所謂「時間上在先」和「絕對在先」。在他看來,「時間」範疇是理念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只適用於有限事物,而理念本身則是超時間的永恆性,無所謂時間上的先後。和理念不同,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有限的,因而處於時間之中,存在著時間上的先後。關於理念和自然界兩者的先後問題,黑格爾寫道:

自然在時間上是最先的東西,但絕對在先的東西卻是理念;這種絕對在先的東西是終極的東西,真正的開端。

黑格爾所謂的「絕對在先」也就是所謂「邏輯在先」。在他看來,理念是自然的邏輯前提,事物之所以為事物,決定於它的概念。黑格爾的邏輯在先論,對後來歐洲的唯心主義哲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次,黑格爾認為,理念異化為自然,同時又潛蘊於自然之中,主宰著自然界的事物的發展。他說:「自然僅僅自在地是理念」。在黑格爾看來,自然界的事物均是理念的表現,但是,理念在自然界階段還是自在的,與理念的自在自為的本性不相符合。這種不符合性特別表現在自然界的事物都依賴於一個他物,因而受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支配;而理念則是自己決定自己,本質是自由。因此,黑格爾認為:再次:對於理念來說,自然界還是一個和自己的本性不相符合的異己勢力。這樣,理念就不會停留在自然界的發展階段上,它必定要擺脫、克服自己的異化物——自然的牽制、束縛而復歸於自己,由自在進到自為。

總的來看,研究自然哲學,不僅要看到理念的異化,而且要看到理念必定要從「異化」導向從自然引出精神,從「自然哲學」過渡到「精神哲學」。黑格爾關於理念的異化學說是費爾巴哈的「宗教異化論」和馬克思早期的「勞動異化論」的直接的理論來源,對現代存在主義哲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幻章 的精彩文章:

從「例外」簡談社會科學的精細化
其實所謂到達,本身就是行走的一部分吧
關於程度思維的現實意義思考
讀原著應該注意到的問題與意義
最好吃的菜永遠是家鄉菜,陝北人的面與生活

TAG:幻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