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密日本黑社會的刺青文化

解密日本黑社會的刺青文化

都知道,日本的黑社會身上都有各式各樣大片的紋身。

日本現如今的黑社會據說有幾十萬人,十分眾多,而且都擁有自身複雜的幫派,並且出身各不相同。

根據黑社會自身的描述,日本黑社會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古代日本時期,他們大多數聲稱自身的開山鼻祖在當年都是志士仁人,也都是劫富濟貧的俠客,專門保護平民免受自然災害和盜賊的干擾,而在後期這些俠客逐漸成為了日本武士,但是多為鬱郁不得志後來成為了日本浪人。

也有的日本黑社會聲稱自己的鼻祖是古代時比較特立獨行的「傾奇者」,在當時這部分人多數的裝扮以長刀和怪誕的妝容為主,嚇唬膽小的村民,恃強凌弱。

比較符合日本主導思維的想法認為日本黑社會的確起源於武士,但是廢藩置縣後許多武士被廢黜,然而加之其中的大部分沒有商業的從業經驗,於是他們這些人鬱郁不得志,逐漸對社會產生憤懣之情。

於是開始了暴力犯罪獲得生活來源,開設各式各樣的賭場和妓院,黑社會於是就這樣最早誕生在日本社會了。

了解了日本黑社會的起源,現在的許多小夥伴都會對日本黑社會身上的紋身十分感興趣,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探秘黑社會身上紋身的秘密吧。

相比較於日本黑社會的起源時間,日本的紋身藝術則有著更為久遠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在日本的北海道的土著居民——阿伊努人,他們自古以來就有著紋身的習慣。

因為日本四面環海,北海道更是如此,主要的肉類來源還要依靠魚類,因此捕撈在以前是阿伊努人的必修課,捕撈時在水下很容易分不清是人還是魚,而且也分不出人和人的區別,穿衣服也很難帶入到水下,當然也十分不方便,因此阿伊努人最早用紋身裝飾身體,在當時的確是從實用的方式進行考量的。

這應該是日本紋身藝術的最早可追溯起源了。

日本社會經過不斷的發展,在不同的時期對於紋身的態度也是不相同的,甚至是截然不同,日本曾今很欣然接受文身行為,但是也曾經一度宣布紋身是非法行為。

在一些日本人眼中紋身簡直就是一種刑罰,簡直是「活受罪」,於是這種刑罰專門用在需要流放罪犯的人的身上,紋在他們的臉上等顯眼的地方,這代表著一輩子的恥辱。

而流放罪犯逐漸增多,在被流放的當地,這些罪犯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成為「命運共同體」,不依靠犯罪吃飯的他們當然也就只能依靠出苦力來生存。

而後紋身逐漸成為了日本勞動工作者之間用來顯示兄弟感情的幫派勢力標誌。

而發展到當今,日本文身就有著各種各樣人為賦予的意義在內,例如戀人和情人之間為了見證海誓山盟,就可以採取紋身的手段。

普通人受到日本佛教或者神道教的庇佑,也可以紋身。

下面就來看看紋身藝術在日本每個時期不同的具體發展吧。

在江戶時代,紋身藝術就已經正式成為一種藝術被歸類為浮世繪文化的一部分。

在當時的日本社會,紋身藝術蔚然成風,當時的日本男人普遍認為擁有紋身的妓女會更加具有魅力。

江戶時期的日本的工人、消防員則多用紋身,一是為了方便臨場區別,二是為了分出幫派勢力增加凝聚力。

自從1720年日本正式開始將紋身藝術作為對罪犯的懲罰,用這種方式取代原先的割除耳朵和鼻子的酷刑。

這些罪犯身上的紋身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手臂上的環狀紋身圖案,而第二種則是留在罪犯額頭上的文字。

這種相當於中國古代在人臉上進行烙印的處罰被延續了一個半世紀,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才被廢除。

而在這漫長的一個半世紀里,被流放的罪犯們形成了新的階層。

這些人就是帶有紋身的社會遺棄者,他們完全無法融入當地社會,於是就和被廢黜的武士浪人們一同拉幫結派,成為了黑社會最早的雛形。

於是日本一般平民都對紋身普遍具有懼怕的心理,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在江戶時代的後半期,隨著日本封建制度的衰敗,普通民眾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力量,因此作為浮世繪文化一部分的文身開始流行起來。

在當時恰逢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經過翻譯進入了日本,因此《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形象在日本普通民眾中很受歡迎。

於是日本民眾中就傾向於喜歡將這些英雄好漢的形象紋在人體上。

而經過發展,擁有高超文身技藝的人就成為了專業文身藝術家,並且作為日本的傳統文化不斷被發揚光大。

這種藝術形式被稱為「ほりもの」,這種文身藝術喜歡將各式各樣的英雄人物文滿整個人的身體,這樣誇張的風格成為了日本文身的特定風格,僅僅流行於日本的下層階級。

明治維新來臨,日本拚命追尋西方世界的腳步,由於西方人認為文身是一種原始部落一樣野蠻人的行為,因此日本明治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禁止文身。

但隨後由於西方資本主義入侵日本,日本文身藝術被外國的商船傳遍了全世界,知道1948年文身又被宣布為合法,因為打敗自身的美國大兵身上文著各式各樣誇張的文身,因此這門藝術又再次在日本流行了起來,並被廣泛使用在狠角色身上,例如日本的黑社會。

GIF/1K

日本物語

前身為日本戰國歷史文化社區浪人御所「看日大本營」(2006年創欄)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APP聯合發行。旨在以文化、歷史、旅遊、教育、匠人等角度,闡述中日之間的差異引發用戶思考,促進中國年青人對日本的全新認知,希望能有態度、有深度地傳遞有用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畫家調皮起來也是挺讓人頭疼的
幾種簡單的小物件,教你不動聲色展現自己的藝術感!
香港「大坑舞火龍」列入非遺
石黑一雄「強大的情感力量」來自何方?
2017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何時應當回憶,何時不如遺忘

TAG:財新文化 |